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探析

2015-10-30 18:37陈千香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10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实效性新课程

陈千香

【摘要】新课程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作为优化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历史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的精髓,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探索恰当的教学路径营造活泼、互动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初中历史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中提升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教学 实效性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69-02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初中历史新课程,尊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宗旨,把提高历史教学实效性作为激发教学活力、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初中历史教师应通过新颖导入、直观演示、开放探究、拓展活动、恰当激励等教学路径,突出历史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融入历史知识的海洋,在学生的主动认知和积极思维中实现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一、以新颖别致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精神动力,也是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追求所在。上课伊始,犹如一部戏剧的开幕,导入作为“教学大戏”的首要环节,对能否抓住学生情感的中枢,吸引学生的高度注意对于教学的成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特殊阶段,对事物的认识还大多停留在表象的层面,课堂导入方法是否新颖、刺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构建新颖别致的导入形式,促使学生的兴奋点、注意力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如教学“辉煌的隋唐文化”以高声咏颂李白、杜甫的诗词名句导入;教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以开国大典时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录音再放导入;教学“改革开放”一课,以齐唱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这样的导入能有效增强课文内容和形式的新鲜感,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短时间内激起教学高潮。

二、以生动直观的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行为心理学理论指出:人在认知过程中总是要借助动态的、直观的表象去理解和认识静止的、抽象的事物,这既是认知的一般规律,也是认知的简捷方式。初中历史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较大的距离,仅仅依靠教材的文字、插图和教师的讲述很难达到理想的认知效果。要破解这一“瓶颈”,教师应积极应用网络多媒体手段,以形象逼真、生动直观的环境和片段还原历史情节的形成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历史结论和历史规律的提炼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学习“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我课前在网络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视频资料,在课堂上伴随授课进度演示播放,用直观、动感、富有故事情节的场面将历史“复原”。久远、陌生历史的“重现”使学生形成了全面、独到的感性认识,推动了历史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

三、以开放民主的探究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作为突出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初中历史教师要积极而能动地发挥教学主导作用,以精巧的问题作导向,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开放民主的研讨与探究,通过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探究活动深化学生认知体验,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如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在学生通读教材,初步掌握了知识内容要点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下列问题探究:①为什么前4次红军的反围剿都取得了胜利而第5次反围剿却失败了?②中央红军为什么要放弃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③红军从瑞金出发之后遇到了哪些困难?④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什么决定性影响?⑤什么时候起红军才算“跳出敌人的包围圈”?⑥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标志着什么?基于上述问题作依托,学生议有纲、探有目,在开放民主的探究中放飞自己的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既形成了有广泛共识的结论,又进一步感受到历史探究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四、以拓展延伸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历史是与社会密切相关的人文学科,初中历史教学既要立足课堂,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也要放眼课外与社会。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组织学生参加与历史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与社会活动,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如在学习“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时,我们组织学生在课下展开社会调查,从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细微角度,记录统计并对照比较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社会在服饰、饮食、住房、交通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有学生以十年为间隔,用精彩的图片将三十年前的书信、二十年前的固定电话和现在越来越精美的智能手机连成一条通信进步的长廊;也有的同学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详实地了记述了几个家庭从自行车、摩托车到小汽车的交通工具变迁;还有的同学在网络论坛提交讨论主题,从更广阔的社会范围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这样的教学拓展延伸活动,不仅弥补了学生由于局限于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生活范围导致的社会感知匮乏,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应用能力。

五、以恰当激励的评价升华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认定,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使教学评价在提高教学实效性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要尊重初中生喜欢被肯定、被鼓励的天性,在全面掌握学生知识基础、性格爱好、学习状态、意志品质等具体情况的前提下,本着激励、欣赏、期望的原则设计目标多元化的、富有积极情感的评价语言。同时。还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每个学生,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上的点滴进步,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升华学生历史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初中历史新课程更多地体现了人文思想与教学效益观念,为提高教学实效性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新课程的内涵,不断反思、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使初中历史教学精彩、鲜活而灵动,在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中促进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岳树红.提升初中历史教学实效的实践与思考[J].学园(教育科研),2012(18)

[2]任正权.浅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中旬刊),2014(02)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实效性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