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高效课堂

2015-10-30 18:37韩宇靖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10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学法信心

韩宇靖

【摘要】现在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做笔记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课堂效率不高,因此要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生从客体变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文章从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信心,给予学法指导三方面研究了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 兴趣 信心 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72-02

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现在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讲授,学生做笔记的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知识往往是被“填”到学生脑中的,而不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掌握的。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对教师过分依赖,无法培养自我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会失去学习兴趣,时间久了,会觉得语文课堂枯燥乏味,造成学习效率持续下降。

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集中学生精力的根本途径

兴趣能够推动人去探究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语文学科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知识背景,设计富有情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情境[1],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诵、课前演讲、课本剧表演、仿写续写课文等等。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多让学生活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可以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其他同学进行分析探讨,把学习变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有了质疑的权利,思考的能力,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愉快地学到了知识。例如,在讲《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我先让学生根据题目猜测作者会写到哪些内容,学生十分感兴趣,开动脑筋想到了很多:罗布泊的位置,怎样就是仙湖了,又是怎样消逝的等等。然后我让学生打开课本读文章,看看作者的安排和学生所想的有哪些异同,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的兴致很浓厚。不同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精力达到高度集中,是提高课堂效率最本质的方法。

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是鼓励学生进步的精神支持

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的增多,学习压力加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而逐渐失去了信心。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讲效果差,害怕出错不举手回答问题,有时机械地听着老师的讲授但没有动脑思考。所以,教师要对班上学生的情况做全面地了解,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讲课过程中要关注到平时不积极举手的或者成绩稍差的学生,有意从相对简单的环节开始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有获得肯定的机会。例如《雷电颂》这篇文章需要学生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我叫起了一个平时没有举过手的男生来读,他读得非常流畅而且有感情,我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他坐下时显得很高兴,后来上课举手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有时学生在认识问题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要有对知识的钻研精神。如果在自主探究的路上遇到偏差,不要简单进行否定,对他们探索的精神给予表扬,让学生保持愉快地心情继续学习。这样,学生就会认为很多问题,凭自己的能力都是能够解决的,要认真思考,主动探究,并且期待老师下一次的表扬,时间长了,学生的自信心就树立起来了,对学习的兴趣增强,由之前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三、加强学法指导,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必要手段

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把关注点真正放到学生身上,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2]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因此教师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一定要给予方法的指导。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浓厚的,这有利于爱护他们的好奇心,保护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增强发散性思维。很多问题,学生会出现多种答案,当然,只要有道理,教师可以尽可能去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层面看待问题,但是,这并不等于问题可以任意去思考,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是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今后再碰到类似的问题,该怎样考虑。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教会他们学习的正确方法,有了方法的指引,学生才真正学会了学习,不需要教师在场,也凭自己的能力掌握知识。同时,课堂只有四十五分钟,教师还需要教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相应的知识,所以要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及时的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问题进行方法的归纳总结。例如在赏析文中语句时,可以让学生大胆谈自己的理解,多种角度发散思维,可以从用词、修辞、句式的角度进行赏析,并从中总结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怎样的效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下次学生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就学会自己解决的正确方法了。这不仅仅告诉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这就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想要打造语文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是根本,只有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发挥出来,才能够更好地结合外在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前提下,会产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有着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并且灵活多变,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要对他们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促进良性循环,提倡学生多向思维,对文本敢于表达自己有个性的见解。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精力在课堂上高度集中,加上教师在其中进行相应的引导,学习方法的总结,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四十五分钟之内高效率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樊曦.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6.

[2]毛黎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3, 15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主体学法信心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信心和山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KX5的耐心与信心
“以学生为主体”在中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