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

2015-10-30 18:37吴培贞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语文课堂内涵

吴培贞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74-02

新课程改革十余年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许多语文老师满怀希望、满怀信心投身到这场改革中,将新课程改革理念付诸行动,使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课改的深入,不少教师对其着力进行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反思: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退居一旁,只让学生欣赏声光电带来的快感,是语文教学改革吗?只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教师课堂缺位是语文教学改革吗?课堂上严格规定讲授与学生活动时间比例,是语文教学改革吗?

事实上,我们从来不怀疑语文课堂改革的方向,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错,只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角的语文课堂,首先得上成语文课,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也没有错,但“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要以“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为基础,切不可矫枉过正。

语文课首先必须上成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是进行专业学习和专门化研究的基础;语文课堂又与其他课程不同,它是将研习语言文字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入口和着眼点的。为此,笔者提如下看法:

一、追求语文课堂的内涵,必须呼唤语文知识的理性回归

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堂不能没有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片面定位为“人文素养”,以人文为主题组合单元的教材编写原则使得一些教师弱化了语文的工具性,认为语文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殊不知我们必须把语文当成一门课程和学科来对待,即便人文性很强它也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研究语文知识对于语文学科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让语文教育回归本位,更要研究语文知识主要指的是哪些知识,应如何教学运用这些知识,在这点上,魏书生老师当年给学生画得那可枝繁叶茂的知识树,非常形象逼真阐释了语文学科应掌握的知识。具体讲就是在读写过程中贯穿知识的学习,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辅以必要的丰富多彩的运用语言的材料。当然,语文知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赡,不能把传统意义上的陈述性语文知识简单地等同于语文知识的全部。我们可以把语文知识作为一种言语规范和成熟完善的经验来指导言语,同时也在言语实践中不断巩固、丰富、活化和内化语文知识,最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

二、追求语文课堂的内涵,语文课应该“静水流深”

当前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不少教师很快摒弃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取而代之的是教师连锁式的问题抛出和学生热烈的小组讨论,课上得很“逗”,却看不到语文的东西;课上得很“闹,”却看不出教学成效;课上得很“放”,却不知道学生在做什么,随心所欲、逗趣搞笑,这样的课堂只能是外动而内不动。其实,课堂上最不能缺少的反而是“静”,课堂的“静”,不仅指无声的环境,也指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写作、聆听、思考、体悟的静的氛围。静能养性、静能生智。阅读能力是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之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安安静静读书,让他们自然而然地与作者去“对话”,沉浸在文本中,用心灵与作者的心灵去碰撞、去感悟文本,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为提出自己的疑问做准备。教师一定不要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不给学生留足够的阅读思考时间就进入小组讨论交流,没有了阅读、没有了思考,也就不能静心倾听,更谈不上静心体悟。周国平曾经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我们不反对教学中的“绚烂热闹”,因为有其内容,我们更强调内在的精神意蕴,促使学生养成安静读书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得到独立思考、涵咏体会、激发潜能的机会,确实明白静水流深、静能致远。

三、追求语文课堂的内涵,教师不能“缺位”

新的课改,对教师的定位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这个定位无疑是正确的。但事实上,不少老师课堂上“组织者”、“管理者”的作用起到了,而“合作者”、“指导者”的作用却没有发挥出来,不少语文老师倒是将课堂完全还给了学生,学生自己组织、学生展示,教师无形中变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旁观者,造成了“我在与不在,语文就在那里”的窘境。语文教学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教师虽身在课堂却隐形失位。还有些教师片面理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让过度夸大的人文之光掩盖了语文的“工具性”,只是鼓励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却不能与评价反馈交流相结合,语文课堂的组织就失去了应有的度,徒有学生的热闹活动而看不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课堂缺位可见一斑。只追求了自由的形式却不顾内容的贫乏,只求一时的热热闹闹,不求对学生的深度影响,只求课改模式,不注重语文课堂的内涵,这样的语文课学生究竟又能得益多少呢?我们提倡学生活动,但说到底它无法取代更深层次的东西,而视野、思想、学问应是语文老师具备的。“教是为了不教”,但没有“教”的手段,如何达到“不教”的目的?如果全靠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展示,没有了具备一定视野、思想、学问的教师的示范和引领,学生又怎么能得到更大的提升呢?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曾说,“教师教学生应该在教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之外,再加上‘由知到不知,给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促进学生的学习。”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要力求实现:精读的方法能帮助学生形成一辈子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写作的训练能帮助他们适应今后日常书面交际的需要。这一切的实现,需语文老师埋头苦读、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视野广、思想深、学问精,在语文课改的课堂上找准自己的位置。

语文教学前路漫漫,但语文课堂的永远追求一定是它的内涵品质,是语文知识的构建,是宁静的阅读、思考、体悟,是语文老师高水平的导引。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语文课堂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可怕的语文课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挖掘习题的内涵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