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儒家礼文化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2015-10-30 19:59王明明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10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思想政治教育

王明明

【摘要】道德文化一直是伴随着社会文明的大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开放化和多元化,公民的生存空间得到极大的扩展,物质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儒家礼文化占据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文化、道德领域的主导地位,对于构建大学生当代礼文化具有可行性指导意义。

【关键词】儒家思想 礼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95-01

在当代社会,礼学代表的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和社会信仰,同时还折射着深厚中华文化底蕴,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弘扬儒家礼学文化是平衡经济与精神文明发展,建设现代道德体系的题中之意,在社会道德建设问题中,重建礼学道德体系势在必行。

一、重建礼文化体系的原因

1.礼文化的亲和性

中国传统礼教具有建立于亲权基础之上的亲和性,即礼教本身是服从亲权,孝敬父母,并将这一原则上升至尊敬一切可以视为父辈的人,而被尊重着应该以这种尊重还报其尊重着,并由此构成礼教,并最终达到国治民安的政治目标。

2.礼文化的义务性

“一个儿媳妇是否每天早晨为婆婆尽这个或那个义务”,在西方人看来“这事的本身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只要削减这些习惯的一种,你便动摇了国家”。礼教的实施也有助于中国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的义务之心[2]。

3.礼教具有利他性

礼教的利他性特点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与信赖,各自承担起对对方的义务。若以此来统一国民的道德标准,防微杜渐,就能使社会风尚变得纯良,而中国古代正是在这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对于防范大学生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也具有积极意义[3]。

4.礼文化的易知性和易行性

“礼教里没有什么精神性的东西可言,只是一些通常实行的规则而已,比智力上的东西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打动人心。中国的立法者不是从人类将来可能享受的和平状态去考虑人类,而是从适于履行生活义务的行动去考虑人类[4]。”这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重建当代“礼”文化体系的方法

1.树立传统亲权观念

传统家礼的尊重和执行与在社会中对礼的尊重和执行是一致的。在家庭中养成的重礼的习惯与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在现代社会中礼教对于大学生重塑家庭美德至关重要。

2.重树忠信美德

首先,培养国家栋梁的“名节”思想,德高望重的候选人优先考虑,迫使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其次,唤醒大学生以人民公仆为榜样,上行下效,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

3.重树“和”的价值观念

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儒家礼教思想最重要的部分。儒家“人和”思想把“和”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大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之间,需要重提礼教文化,重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及融通的人际交往,达到提人利己、宽和处世等和谐友爱的精神。

4.培养青年“礼”的精神

对于青年的德育工作是构建现代“礼学”,保持“礼学”精神延续的重中之重,“礼”的精神只有通过教育手段才更容易灌输给大学生。首先要加大传统文化在必学科目中的比重,提高教师人文素质,重视学校的教学质量。其次,改变宣传媒体的不良风气,不让不健康的文化成分侵蚀青年的灵魂。

本文对于重建礼文化进行理论性探索,认为当代礼文化体系的重构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礼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亲和性、易行性、易知性、利他性,能够使人保持义务心和责任感,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文明提供持续而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熊华敏. 关于《礼记》中的教育思想[J]. 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z2): 94-95.

[2]Heslep, Robert D.王邦虎译.美国人的道德教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史晓宇. “礼”的教育演化及内涵[J]. 学术探索, 2002 (4): 82-84.

[4]邹昌林. 中国礼文化[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思想政治教育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儒家思想与书法
先秦儒家思想中的老学因素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