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模具专业课程的考试改革与实践

2015-10-30 08:29韦祚军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10期
关键词:模具专业实践考试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模具工业也逐步兴盛起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因此成为了目前市场就业的热门专业之一。此专业所涉及的就业面广,也逐渐成为了广大学生的最佳选择。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模具专业的重视。本文将分析模具专业的课程特点,结合实例来具体谈一谈如何改革与实践模具专业课程的考试。

【关键词】模具专业 课程 考试 改革 实践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浅议模具专业课程的考试改革与实践》(JXJG-06-63-10)。

【中图分类号】T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31-01

一、了解模具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在现代化工业发展和生产中,60%~90%的工业产品需要使用模具加工,模具工业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各行各业中许多新的产品开发和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模具生产,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最为基础的工业。

二、掌握目前模具专业课程的考试体制存在的问题

1.模具专业涉及的种类较多,教育难度系数大。前面我们提到过,模具专业涉及的专业面广泛,因此它的工艺种类必然也有很多。比如热锻模、冷冲模、塑料成型模等等,基础知识复杂繁琐,没有一个清晰的科学的学习系统。2.过于强调教育目标而扭曲教育的实质。目前老师和学生们太过于注重分数、成绩,把学习当作任务,完全没有享受和愉快的心情,这都是评价弊端的存在下扭曲了教育的实质。3.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缺少与模具专业有关的培训设施。由于高职院校不具有充足的资金能力,因此就无法建造一些使用的工厂设施和适合学生的发展场地。这样使得大部分教学内容无法在实际中操作,对学生掌握技能和理解知识是不利的,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展空间。

三、探究模具专业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的方法

如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再是高分、高学历,不会学以致用的人,社会真正需要的是综合能力强的、富有创造力的、勤于动手、擅于动脑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我们就需要把培养重点放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根据我们项目参加人员多年的教学经验,最终确定改革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适当调整教材的内容。教材的内容改革也分为两个板块。1.调整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比重。模具专业所要培养的核心能力是冷冲模、塑料模的设计与制造,模具制造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这几个能力是和工厂所需专业技能对口的,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只需要掌握基础的、核心的、工厂实际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可以,其他的过时的、理论性强且不具操作性的内容就不需要老师和学生在这些方面浪费太多时间。而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章节多而繁琐,有些技术在当代先进的社会生产中根本就不需要,不少学生会觉得学这些东西没什么用,渐渐的对上课的内容产生反感的情绪,学习兴趣也就下降了。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工厂的实际操作需要对我们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或者重新规划每个章节的重难点,对“理论基础”要少讲、精讲,对“实践技能”多讲、重讲。2.调整教材中现有的图例。制图,是模具专业入门的课程。要想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把你的创意表达出来,就需要你会把它反映在图纸上。因此此专业对学生的制图能力要求很高,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也成了我们授课的重点内容。而目前教材的图例太过于笼统。仅仅是起一个事例的作用,它并不体现制图的过程,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因此,为了让学生能过真正提高制图能力,掌握制图精髓,我们就应该根据本专业的实际要求,自行绘图,把绘图过程中的重点,需要注意的易错点都标出来,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就像是把这个图形解剖了一样,把里边的,内部的东西呈现给大家,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2)优化课程考核模式,进行适度改革尝试。首先我们要明确考试的内涵和目的。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阶段性测试,检查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效果,从而做一个总结和提升,便于学生接下来的 学习和生活。但是在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考试变了味道,学生非常惧怕考试,甚至会在面临考试的时候极度紧张和焦虑。甚至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不惜打败道德底线去作弊、替考。而事实上学生也并没有真正的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做出一些改变。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模具专业是一项技能性极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训练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也要观察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要及时给予帮助。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有大幅度的差距,如果有要及时调整授课方式与进度。2.提高课程考核的专业化意识。我们学习的是技术。是技术就有属于自己的专业性,所以我们就要针对模具设计的专业性方面考虑,比如把工厂对模具设计的基本程序与计算步骤的要求融入到从考试内容、题型、方法当中,以这些专业的技能知识来进行命题。从而使考试专业化、实际化。3.完善自我评价体系。自我评价体系是一种内部评价,它可以由教师、教师团体或学校其他的专业人员、校长或学校其他管理者、学校委托的专业评价人员执行。它的考核不单单是通过一张试卷就可以说明的。所以,考试的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对2007、2010、2013届模具专业的学生进行改革实践,反馈出来的事实证明我们的改革方向没有错,改革内容不存在偏差,下面我将从3个方面具体说明:

(1)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经过改革之后,删繁就简,非常轻松,且留下的都是精华内容,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2)学生意见反映。学生是我们教学成果的最好也是最直接的体现。对2013届与2007届的学生调查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不同。07届的学生大部分对学校体制充满了抱怨,而且他们认为在学校并没有学到什么有利的东西,而13届的学生则显得非常自信,并且十分庆幸自己参与了学校的改革,才能让自己真正的掌握了技术,在社会上有了立足之地。(3)用人单位对学生适应工作能力反映。在我们的调查之下,不少单位负责人告诉我们,我们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适应工厂工作速度快,在岗人员责任心强,是非常优秀的员工。自2010年鸿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跟我签订了校合作协议以来,我们采取“校企联合、定向培养”的模式使我校的学生逐渐成为许多模具上市公司抢手的人才,逐渐成为了“香饽饽”,到2010级学生毕业后进入模具企业对口实习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5%。这样的数字表明,我们改革过后培养出来的人才正是企业单位所需要的。因此,在2013年,鸿准模具公司继续与我校合作,展开模具加工技术培训合作,联合合作,联合开设“鸿准模具定向培养班”,定向培养模具加工人员,并制定了具体的计划。

事实证明,经过了我们对于专业课程的考试改革之后,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在掌握专业技能方面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把很荣幸的把这种改革方法称为“把知识的钥匙交给学生”。也希望这种方法能够普及,能够帮助到所有想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的学生。

模具工业有着极好的发展前景,培养大量模具专业人才也能缓解当前社会紧张的就业形势。因此,我们就要重视这个专业,把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转型为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的能力作为指导思想;把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把行动导向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系统的锻炼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坚. 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D].南昌大学,2013.

[2]张信群. 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 模具工业,2012,04:61-65.

[3]郑子军,秦春节. 融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模具综合实践课程”改革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5:212-214.

[4]陈乐平,陈健,单磊. 以核心项目群为载体的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 模具工业,2015,02:60-63.

作者简介:

韦祚军(1983.9-),男,安徽太湖人,机电专业工程师、讲师。

猜你喜欢
模具专业实践考试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微课在模具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逆向工程技术在高职模具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职模具专业技能竞赛实践及反思
浅析高职模具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