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分析

2015-11-03 07:36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血钾酮症酸中毒

魏 义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第九七医院ICU病房重症医学科,江苏徐州221004)

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分析

魏义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第九七医院ICU病房重症医学科,江苏徐州221004)

目的:分析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9/2015-09我院收治的11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63),对照组行电解质补充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各指标的恢复时间、血糖、血钾、血钠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纠正酸中毒、血糖达标及住院的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少,且血糖、血钾、血钠及IL-6、IL-12、IL-18、TNF-α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小剂量胰岛素;电解质补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0 引言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并发症,该病起病快,且病情反复变化,其发病机制主要为患者体内缺少足量的胰岛素,进而引起高血糖、高血酮以及酸中毒三种并发症,临床常采取电解质补充治疗,但疗效欠佳[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1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取小剂量胰岛素与电解质补充的方法进行联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09/2015-09我院收治的11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 63),其中观察组男女比例31∶32,年龄22~78(平均54.5±12.1)岁,糖尿病分型:Ⅰ型23例,Ⅱ型4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7∶26,年龄22~75岁(平均54.2± 10.3)岁,糖尿病分型:Ⅰ型20例,Ⅱ型3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的糖尿病与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标准[2].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电解质补充治疗,入院后行氧疗、心电图检查,并对患者行血糖、血气及电解质等检查,评估其脱水及酸中毒程度,若中度或重度脱水,建第一静脉通道,滴注生理盐水10~20 mL/kg,0.5~1 h滴完,再静滴0.45%氯化钠注射液(武汉久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689,100 mL∶0.9 g),起速10 mL/h,1~2 h后改为5 mL/h,根据病情调整滴速,必要时在以上药液中加入含钾液.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胰岛素(北京京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336,10 mL∶400单位)治疗,补液1~2 h后建第二静脉通道输注25 U胰岛素,加入至250 mL生理盐水中,混合后输液泵注入,注速1 mL/h,酮症酸中毒纠正后改为2%~5%的含糖液输注,维持血糖在8~12mmol/L;若血糖上升>15 mmol/L,增加胰岛素量25%,若下降<8 mmol/L,增加含糖液浓度10%,胰岛素输注保持0.05 U/(kg·h).患者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液体,胰岛素改为皮下注射.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纠正酸中毒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比较两组血糖、血钾及血钠指标水平,采用生化仪检测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IL-6、IL-12、IL-18及TNF-α.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 ±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各项指标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恢复时间比较(x ±s)

2.2两组血糖、血钾及血钠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血糖、血钾及血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血糖、血钾及血钠水平比较(x ±s,mmol/L)

2.3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x ±s)

3 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主要在于患者体内缺乏胰岛素,因此给予患者胰岛素治疗是关键.目前,临床治疗常采取小剂量胰岛素,因为小剂量胰岛素可防止患者在注射后血糖下降过快而引起渗透压减小,减少脑水肿及低血糖等并发症[3].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纠正酸中毒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说明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加快纠正酸中毒,改善血糖,促进康复.分析原因可能为:观察组在电解质补充治疗的基础上经输液泵注入小剂量胰岛素,可控制血糖下降速度,且病情稳定后改为皮下注射,可精确胰岛素量,避免发生皮下蓄积,以防造成低血糖,减少低血糖风险.通过小剂量胰岛素静滴联合电解质补充,可平稳控制血糖下降,缩短纠正酸中毒及血糖达标时间,进而缩短住院时间[4].

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糖、血钾、血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IL-6、IL-12、IL-18、TNF-α指标水平也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可改善患者高血糖、高血酮症状,减少炎症反应,促进病情好转.分析原因可能为:由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的症状,因此需对其进行电解质补液治疗,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液等,其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肾功能,进而促使酸中毒物质经尿液排出,亦可促进血糖降低[5].在此基础上,与小剂量胰岛素联合治疗,可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依赖性,有利于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功能得以恢复,从而使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增强,使血糖下降速度避免过快,控制血糖平稳,防止低血糖反应,进而可帮助细胞外的钾、钠离子进入细胞内,降低血钾、血钠在体内的浓度[6].研究[7]显示,小剂量胰岛素除改善高血糖、高酮症外,还能充分结合其受体,阻碍机体分解肝糖原、脂肪组织,抑制酮体生成,保持药物浓度稳定,维持其药效,延长给药.因患者是多由感染引起的糖尿病酮酸症中毒,因此可提高机体内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通过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后,病情得到改善,进而减少IL-6、IL-12、IL-18、TNF-α在体内的含量[8].本研究因受样本数量限制,需加强对患者不良反应的探究.

综上所述,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糖尿病酮酸症中毒,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纠正酸中毒的效果,促进血糖恢复稳定,加快患者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89.

[2]王海玲,王艳红.11例儿童时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体会[J].当代医学,2013,19(25):115-116.

[3]董 靖.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5):77.

[4]李东风.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6):671-672.

[5]黄非荣.小剂量胰岛素微泵泵入在治疗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价值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9):32.

[6]孙 衍,王 彦,夏星霞,等.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外医疗,2015(12):93-94.

[7]胡亚平.胰岛素泵联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8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4):79-80.

[8]徐岗村,董吉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19):3630-3633.

R587.2

A

2095-6894(2015)11-015-02

2015-10-15;接受日期:2015-11-03

魏 义.本科,住院医师.E-mail:245428713@qq.com

猜你喜欢
血钾酮症酸中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26例抢救护理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心肌酶谱与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强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血症患者血钾水平的影响
心力衰竭患者血钾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及住院死亡的关系
谨防血钾异常与猝死
血钾异常伤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