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容量性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2015-11-03 07:36魏宏义胡敏红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监护仪感染性休克

魏宏义,胡敏红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无锡214062)

PICCO容量性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魏宏义,胡敏红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无锡214062)

目的:探讨PICCO容量性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溶液复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3-01重症监护病房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n=25)采用PICCO监护仪监测指标进行治疗,对照组(n=25)采用常规传统体液复苏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复苏12 h、72 h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苏后6 h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治疗的使用呼吸机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以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护仪监测指标在感染性休克体液复苏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能够达到快速有效的组织灌注,纠正感染性休克的目的,避免了盲目补液对机体造成的伤害,具有安全性高、效果好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PICCO容量性指标

0 引言

感染性休克又被称为脓毒症休克,是重症医学科常见的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病死率较高,其中炎性因子或毒素对机体的作用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患者在ICU致死的主要因素[1].在早期目标的指导下,液体复苏是感染性休克重要的循环支持手段之一.复苏后,由于脏器组织长期处在缺氧及低灌注水平状态,继而导致患者后期出现较多并发症,从而加重了治疗难度[2].现阶段对此类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数据,采用合理的液体复苏治疗,保证其有效的循环状态,并改善机体灌注量提高供氧能力,同时纠正患者休克状态,继而达到治疗目的.然而体液复苏治疗感染性休克的过程中易诱发肺部及组织水肿等并发症,继而严重影响预后,故需要正确的根据血液动力学检测指标对液体复苏进行指导[3].本研究采用PICCO监护仪监测指标以及常规体液复苏治疗的两种方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并对PICCO监护仪监测指标指导下进行救治有了较好的认识.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01/2013-01ICU收治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征得患者家属以及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或批准后,与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在本研究中,男26例,女24例,患者年龄40~85(平均62.5±2.5)岁.观察组(n=25)患者采用PICCO监护仪监测指标进行治疗,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40~84(平均62.0±2.3)岁.对照组(n=25)患者采用常规传统体液复苏治疗,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44~85(平均64.5±1.5)岁.两组患者在基础疾病构成、年龄、性别、患病时间以及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为转入ICU或ICU患者发生严重感染.②休克发病时间<24 h.③所有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1.3排除标准 已经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

1.4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液体复苏方案,将患者中心静脉压维持在8~12 mmHg,根据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变化适当调整补液方案,当静脉压降低时采用积极补液方案,当中心静脉压上升时对其降低补液量的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同时维持动脉压力高于65 mmH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ICCO监护仪监测下治疗,对患者在ICU 72 h内的数据进行监控,当胸腔内血容量<1000 mL/m2及或血管外肺水<14 mL/kg时对患者进行积极补液,当出现胸腔内血容量>生理指标及或血管外肺水<生理指标时对患者进行限制补液,当治疗过程中出现收缩压低于80 mmHg时应当对患者给以血管活性药物,当血管外肺水>生理指标应当在控制补液的同时给以利尿治疗.

1.5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在接受液体复苏后的6 h、12 h以及72 h进行乳酸水平、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以及排尿量3个指标的检查,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在4周内呼吸机使用、ICU治疗时间及死亡率.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2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复苏后6 h、12 h、72 h的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采用PICCO监护仪监测指标进行治疗复苏12 h、72 h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水平、排尿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苏后6 h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复苏后6 h、12 h、72 h的相关指标对比(n=25,x ±s)

2.2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以及预后对比 观察组采用PICCO监护仪监测指标进行治疗的使用呼吸机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以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以及预后对比(n=25)

3 讨论

感染性休克又称为脓毒症休克,是重症医学科常见的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病死率较高,其中毒素或炎症因子对机体的作用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当患者由于细菌、病毒感染而出现休克状况,继而出现全身血流分布异常的现象,而患者一般出现绝对或相对的有效循环血量匮乏、血液灌注量降低以及组织器官由于缺血出现供氧不足导致器官功能衰竭,而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死亡率也明显升高[4-5].

现阶段对感染性休克没有最佳治疗方案,但临床资料提示主要治疗方案为液体复苏,此方案可显著提高机体相对或绝对有效循环血量,提高患者血压,扭转患者机体因为缺血、缺氧而出现的功能衰竭[6].同时能够准确地对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也存在巨大的意义[7-8].感染性休克患者随着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病情发生改变,故在临床治疗中应当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继而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采用常规传统体液复苏治疗和采用PICCO监护仪监测指标进行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两种方案,结果发现,观察组采用PICCO监护仪监测指标进行治疗复苏12 h、72 h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水平、排尿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苏后6 h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杨卫国等[9]的报道一致.与常规传统体液复苏治疗相比,采用PICCO监护仪监测指标进行治疗弥补了单纯依靠经验以及患者的血压、心率等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控继而对患者液体复苏治疗的不足.同时PICCO监控可有效降低传统监测方案对患者造成的肺血管的损伤,继而达到低风险、微创的目标,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其滞留时间延长可对严重休克患者进行监控.在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PICCO监护仪监测指标进行治疗的使用呼吸机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以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赖军华等[10]的报道一致.本研究认为PICCO监护仪监测可更加迅速、有效、准确地对患者体液变化进行监控,继而指导医生确定液体复苏中液体的增减,更加适应了液体复苏用药的合理规范,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综上所述,PICCO监护仪监测指标在感染性休克体液复苏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能够达到快速有效的组织灌注,纠正感染性休克的目的,避免了盲目补液对机体造成的伤害,具有安全性高、效果好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1]李 宙,覃铁和,王首红,等.PiCCO在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373-2375.

[2]许秀娟,孟建标,张 庚.PiCCO监测下的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对血管外肺水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7):1110-1112.

[3]徐 盈,钟 玲,陈国兵,等.不同液体选择对脓毒性休克早期复苏及预后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20):2352-2355,2358.

[4]李 宙,覃铁和,王首红,等.早期液体复苏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31):3952-3956.[5]李 娟,徐 磊.脉波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在多发伤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4,54(8):54-56.

[6]梅小丽,陈冬梅,李 灼,等.小儿、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血液动力学支持临床实践指南解读(2):血液动力学参数及治疗选择[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22):1772-1776.

[7]刘 婕,陶晔璇,蔡威.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儿童病死率影响的meta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1):70-75.

[8]余国宝,袁 宁,刘 毅,等.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指导作用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7):729-731.

[9]杨卫国,何颜霞,袁秀丽,等.不同液体疗法在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1):18-20.

[10]赖军华,刘 欢,莫 松.被动抬腿试验对48例行早期液体复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评价[J].重庆医学,2013,42(1):67-69.

R459.7

A

2095-6894(2015)11-017-03

2015-10-12;接受日期:2015-10-28

魏宏义.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危重病抢救.E-mail:why596@sina.com

猜你喜欢
监护仪感染性休克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适用于航空救援的除颤监护仪设计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多参数监护仪检定相关问题分析及建议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医用多参数监护仪计量检定中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
《思考心电图之177》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