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有效教学例谈

2015-11-03 03:36福建省宁德市第一中学彭明河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组员探究评价

◎福建省宁德市第一中学 彭明河

合作学习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有效教学例谈

◎福建省宁德市第一中学彭明河

选取学生分组合作、任务探究、反馈评价、学习反思四个视角,探讨高中物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同时通过把握学习情绪、探究动力、自我评价、自觉反思等,深入关注学生学习心理及行为的变化,借此探寻可行路径来指引他们步入有效学习。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在日常物理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假合作”的现象。一是学习小组成员有“假讨论”现象,当教师有提出问题才附和着进行讨论,甚至未能探讨出问题的实质;二是存在着“假氛围”,组员之间交头接耳,讨论学习的气氛看似很浓厚,其中却有个别学生趁机开小差,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三是回答老师问题时,经常出现由学习小组长“包办”的现象,其他组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表现,他们多数就是翻一翻书、划一划笔记……所以,要获取真实有效的学习效果是合作学习课堂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科学分组,和谐合作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首先应注重分层、和谐、互补等原则,必须把学习小组视作紧密联系的合作团队,不仅只是前后左右课桌的“划片式”简单的分配,而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有成绩、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合作意识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配备,组合出有分层、有特色、有互补性的学习小组。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摸索了一些可行的建组方法:(1)组数和人数。一般将全班学生划分成8-9组,每组5-6人。(2)组员配备。有效的组员配备要积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从框题教学难度、课时内容量、学习资源现状等方面出发,精选合作学习主题,合理配置组员;二是坚持同质和异质原则。同质原则,即组建的各小组之间具有相近的学习情况,组员实力的搭配相当,这有利于促进小组之间的竞争学习;异质原则,即在小组内部实行分层组合,按照学生学习差异性把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合理地搭配一起,更好地发挥组内的互助互学、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三是坚持流动组配,即为了激活和保持小组合作的活力和竞争力,积极改变以往的按照固定组员的方式,并通过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课堂表现、学业成绩、学习潜力、活动能力等学况的追踪、分析、统计,灵活地把学生变换组合成异质性的分层小组,更好地锻炼他们迅速适应不同学习程度的学习同伴,提升在新的合作小组环境下的学习默契度,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如,在必修一《弹力》第二课时教学时,为了更有效引导学生学习“胡克定律”,笔者积极沿用了日常教学中总结的优化小组配置的办法,指引学生参与了“理解弹簧弹力大小与弹簧形变的关系、利用传感器演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处理图像数据分析把握物理规律、掌握利用F-x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等实验探究活动。学生积极开展组间竞争,并快速融入新组内的讨论探究、互动交流,发挥了团队合作力量。在成功获得实验结论的同时,还很好地突破了“任何两个接触的物体间都可以有弹力、依据胡克定律进行弹力有无的判断”等学习难点。

所以,搭建起既有学习小组内互帮互学、分层合作,又有个体成员的自觉参与、情绪激昂的合作学习团队,才能持续增强学习主体性、强化学生探究意向、激发兴趣,为带领他们参与合作学习、探究物理规律、获取预期学习成效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精设任务,深度探究

任务是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情境规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载体。利用富有趣味的物理学史演讲,为学生的任务探究布设必要的学习背景,巧构新旧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明确任务探究方向,联系鲜活的社会生活实例增添任务探究的经验基础,利用物理实验指引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任务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等等,都是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可利用的任务情境创设形式,有利于学生在这些具体的任务情境下有序、有效地深入探究。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坚持结合各个教学框题的具体要求,勇于借助“学习任务单”设置、问题创设、综合实践活动、游戏表演、互动讨论等多种合作学习方式,精心创设开放性的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开展任务探究,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探究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力的合成》导入环节中,教师改变以往由自己讲述的方法,而设置了“做活动、谈感受”表演活动情境,结合班级做卫生的活动场景,请两位学生参与体验“提水桶”活动,并谈谈活动中的感受。教师只在活动的适当时机做了旁白提问:(1)用一只手提水桶,感觉怎么样?(2)两个同学一起合作单手提水桶,感觉怎么样?(3)想一想,两个人稍远点距离提水桶省力,还是靠近些距离提水桶更省力?(4)你们从活动中体会到什么道理了吗?能不能说出来让同学们听一听?教师开放活动情境,让学生们在参与体验、感受、思考中激起学习的兴趣。在“合力与分力”学习环节,利用互动讨论的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结合导入表演活动,引导他们自主开展讨论学习,进一步明确活动情境中的“力的作用效果”、合力和分力,并从力的作用效果来观察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的学习能力。

教师围绕学习任务创设开放性探究情境,不仅让学生们顺利达成各个环节的学习目标,而且在循循善诱的活动中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互助学习品质,使得探究课堂成为集体合作、展示分享的精彩舞台。

三、互评共进,反馈评价

合作中互评是促进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互评,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倾听和评价,这是他们自主自觉学习,又是共同进步的动力。如,在必修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中,笔者积极组建了流动性的合作学习小组,鼓励他们在进行小组合作的同时,加强组内的相互评价,通过激励他们相互评价,在合作交流中促进共同进步。如,结合本节课教学,设计了如下小组学习评价表:

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姿态,是认知和情感的良性畅通。在此,学习小组围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开展了实例观察和实验分析,进行合作探究,利用研究复杂运动的有效方法,借助合成简单运动的物理思想来理解和把握复杂的运动。在小组合作中,既培养了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又学会了相互倾听、表达、评价的能力,开展了有效的合作交流,展现了学习成果,增强了学习自信心,促进了学习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师的反馈和评价是增进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在物理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进行适当有效的评价,特别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学习评价,积极听取他们合作过程中的真诚意愿,真切感受他们情感、情绪、状态等的变化,设身处地地从他们的体验和收获等过程来评价,通过反馈和评价来深化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如,在高中物理必修二模块教学中,笔者结合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学生开展了小课题研究、实验竞赛、小发明小制作成果展示、社会实践等活动,尤其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展示和团队合作表现,捕捉他们合作学习中的亮点和闪光点,以此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四、善借反思,教学相长

反思是有效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深度把握学习实效的必要阶段。教学相长,不仅要求教师要及时做好教学反思,而且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学习反思。

坚持常态化的教学反思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是教师应具有的积极教学态度,也是改进教学的重要措施。在物理合作学习课堂中,教师需要及时对合作学习小组的合理性、合作任务设置的科学性、学习评价的实效性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思考,发现不足之处要及时改进。如,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开辟和利用了“我的物理小站”教学博客作为自己反思的有效平台,经常把工作中富有典型性的课型课例发布在博客中,特别是在组织合作学习中获得的启发、感受、反省、改进措施、学生建议、效果追踪等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博客的内涵,也成了吸引学生们进入博客浏览信息的新亮点。在博客中,“一课一思”“学生心声”“课堂随笔”“答疑解惑”等是学生们最为关注的栏目,他们通过博客能再一次“聆听”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教育心得,更进一步体会教师的悉心指导。

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是教师的重要责任,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必经途径。如,在《牛顿第三定律》教学中,指导学生围绕“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环节展开合作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做好反思:(1)我今天的学习状态怎么样(如情绪、兴趣、自信心、积极性)?(2)我在小组中的合作情况(如是否能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有没有表现不够好的方面等)?(3)我的学习方法运用怎么样(如能否利用观察物理现象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不能自觉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没有创新意识等)?(4)我的小组合作情况(如有没有主动开展组内交流讨论、有没有与老师的互动、是否有组内的争论与合作、是否善于尊重和采纳学习同伴的意见与建议、是否有自己的观点表达、是否开展组内的互评等)?所以,在物理合作学习中,教师积极指引学生做好自我反思,特别是注重思考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的角色扮演和作用发挥,思考自己已获取的成绩以及有待于改善的方面,更有利于促进他们在小组内的个性表现和进步,促进学习小组的互助发展。

总之,教师真正把学生置于合作学习课堂的主体,构建起分层合作、开放深究、互评互进、勤思促知的真实的合作学习课堂,切实让学生在有效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进步,从而引导学生步入有效学习。

(责任编辑:詹国荣)

猜你喜欢
组员探究评价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组落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还是不错的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