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中药凉雾熏眼治疗中重度干眼症疗效观察

2015-11-04 08:56姚鹏杨惠婷帅天姣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牡丹江157011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泪膜干眼症泪液

姚鹏,杨惠婷,帅天姣(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牡丹江 157011)

·临床研究·

针刺联合中药凉雾熏眼治疗中重度干眼症疗效观察

姚鹏,杨惠婷,帅天姣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牡丹江 157011)

目的 评价针刺联合中药凉雾熏眼治疗中重度干眼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门诊就诊的中重度干眼症患者 26例,按中医辨证分为热炽阴伤型11例(20眼)和痰瘀互结型15例(23眼),同时给予针刺及中药凉雾熏眼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观察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量(SIT),并对患者的自觉症状积分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SIT、BUT、自觉症状积分等均优于治疗前(P<0.01),两型治疗后6个月SIT、BUT、自觉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后3个月(P<0.05),但与治疗前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刺联合中药凉雾熏眼治疗可改善干眼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长期随访中疗效略有下降。

针刺;中药凉雾;干眼症

干眼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泪液的质或量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并引起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进一步出现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十分复杂。致病因素中空气质量下降,生活不规律,空调使用过度,隐形眼镜的广泛普及,视频终端使用、眼部手术和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过敏,病毒感染,免疫性疾病等)等[1]使干眼症人群数量与日俱增,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中约 2/3为围绝经期女性[2],老年人高于青年人。目前针对轻中度干眼症患者西医治疗多采用药物对症治疗,短期效果较理想。而对于重度顽固性干眼症,效果不甚理想。为寻求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逐步探索采用针灸治疗本病[3],近年来,针灸治疗干眼症短期内取得一定的疗效[4-9],本研究通过眼周针刺联合中药凉雾熏眼对中重度顽固性干眼症患者进行治疗,并长期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6例(43眼)干眼症患者均为2010年1月至2012 年1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眼科就诊的门诊患者,其中男9例,女17例,平均43岁;平均病程5年。按中医辨证分为热炽阴伤型11例(20眼),痰瘀互结型15例(23眼);按西医干眼症分类分为泪液生成不足型15例(27眼),泪液蒸发过强型4例(6眼),混合型7例(10眼)。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有眼疲劳,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眼胀感、畏光,眼痛等主观症状之一和泪膜破裂时间(BUT)≤10 s或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法,ST)≤5 mm/5 min,同时有角膜荧光素染色≥1或rb≥4可诊断干眼症。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制定。①热炽阴伤型表现为口干鼻燥,舌红少津,目珠干燥乏泽,磨痛,白睛及睑内可见赤脉,大便干;②痰瘀互结型表现为目珠干燥乏泽,可伴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舌暗,苔白或黄腻。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干眼症诊断标准,同时自觉症状评分在12分以上或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在5分以上者;②性别年龄不限;③以往曾用药物或针灸治疗,但已停治疗3个月以上;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患有其他眼部疾病,如泪道阻塞、结膜角膜炎症病变;②眼部手术后未满3个月;③合并有免疫性疾病或严重全身系统疾病;④过敏体质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法

主穴取上健明、下睛明、风池。配穴取三阴交。上健明和下睛明均采用0.25 mm×40 mm毫针,垂直缓慢进针至眼球出现明显酸胀感为度,不捻转,握住针柄守气1 min,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风池穴用0.25 mm ×40 mm毫针,针尖向同侧目内眦方向进针,经反复提插捻转至有针感向前额或眼区放射。三阴交用0.25 mm ×25 mm毫针,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星期6次,为1个疗程,中间间隔1星期,共治疗2个疗程(12次)。

2.2 中药凉雾

中药麦冬、枸杞、北沙参、冰片、雪梨汁。将上述中药碾碎并溶于2 mL无菌用水中,将雾化器面罩交替罩于两眼处,固定雾量,双眼交替熏治 20 min,每只眼睛10 min,每日1次。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于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分别进行下述指标检测。

3.1.1 基础泪液分泌量(SIT)

观察泪液分泌功能。取5 mm×35 mm滤纸条,一端折成5 mm置于患者下睑缘外1/3处,双眼自然闭合,5 min后取出,从折叠处目测滤纸湿润长度。

3.1.2 泪膜破裂时间(BUT)

观察泪膜稳定性。于患者结膜囊内点1滴1%荧光素钠溶液,裂隙灯下用钴蓝色滤光片观察从最后一次瞬目后睁眼,至角膜出现第一个干燥斑的时间。

3.1.3 自觉症状积分

自觉症状积分评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①眼干涩,无为0分;偶有干涩为2分;常有干涩为4分;干涩难忍、不停发作为6分。②异物感,无为0分;偶有异物感、似有砂粒在眼中为1分;常有异物感、常欲眨眼为2分;常有异物感、眨眼频繁、欲用手揉眼为3分。③烧灼感,无为0分;偶有轻微烧灼感为1分;烧灼感次数频繁、欲闭眼为2分;每日出现、发作时如有辣物在眼、不能睁开为3分。④畏光,无为0分;畏光欲眯眼为1分;畏光眯眼为2分;畏光不敢睁眼为3分。⑤视物疲劳,无为0分;视物易疲劳为1分;视物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为2分;眼睑欲垂闭、不能视物为3分。总分<6分为轻度,总分6~11分为中度,总分≥12分为重度。以问卷积分方式,观察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

3.2 疗效标准[11]

采用疗效指数评定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

显效:疗效指数≥70%。

有效:疗效指数为30%~69%。

无效:疗效指数<30%。

3.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种类型患者治疗前后泪液分泌量比较

由表1可见,两型患者治疗前泪液分泌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型治疗1个月、3个月后泪液分泌量与同型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型治疗6个月后与同型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较1个月及3个月治疗效果下降,两型治疗 6个月后泪液分泌量与同型治疗1个月及3个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相同月份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种类型患者治疗前后泪液分泌量比较

表1 两种类型患者治疗前后泪液分泌量比较

分型  n   治疗前  治疗1个月 治疗3个月 治疗6个月热炽阴伤型 20 4.21±0.53 8.21±2.521)9.89±3.181)6.47±3.511)2)痰瘀互结型 23 3.94±1.22 9.26±1.581)8.90±2.351)5.91±3.101)2)注:与同型治疗前比较1)P<0.01;与治疗1个月和3个月比较2)P<0.01

3.4.2 两型患者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比较

由表 2可见,两型治疗前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型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泪膜破裂时间与同型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型治疗6个月后泪膜破裂时间与同型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型患者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比较

表2 两型患者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比较

注:与同型治疗前比较1)P<0.01;与治疗1个月和3个月比较2)P<0.01

分型  n   治疗前  治疗1个月 治疗3个月 治疗6个月热炽阴伤型 20 3.54±1.17 7.15±0.361)7.59±2.031)5.47±1.511)2)痰瘀互结型 23 4.02±1.02 7.58±1.101)8.10±2.241)6.11±2.391)2)

3.4.3 两型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症状积分比较

由表3可见,两型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自觉症状积分与同型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型治疗6个月后与同型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型患治疗前后自觉症状积分比较

注:与同型治疗前比较1)P<0.01

分型  n   治疗前   治疗1个月  治疗3个月  治疗6个月热炽阴伤型  20 12.04±2.37 3.24±2.061)4.47±2.131)6.37±2.261)痰瘀互结型  23 11.17±3.03 3.12±3.641)4.01±2.421)6.12±2.121)

3.4.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4-5可见,两型患者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5.0%、91.3%;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为65.0%、69.6%;经卡方检验,两类型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4 两型临床疗效比较(1个月) (n)

表5 两型临床疗效比较(6个月) (n)

4 讨论

干眼症在中医学属“白涩症或目涩症”,与肺、肝、肾三脏密切相关,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及“目,肝之外候也……上液之道……其液竭者,则目涩。”且阴亏津少无法上润目窍为其主要病机特点[12]。治疗多遵循清热、祛风、养阴。西医对干眼症致病因素分型,主要分为水样液缺乏和蒸发过强两种类型,目前针对干眼症治疗有人工泪液点眼,封闭泪小点,局部免疫抑制剂应用等方法,短期效果尚可,但停药后复发率高。

近年来,针灸对干眼症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患者在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无论是中药应用或针灸治疗干眼症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大多数疗效观察为2星期或1个月,缺乏长期的疗效随访,缺乏统一的诊疗规范,针灸取穴方法多样,取穴较多,临床医生操作复杂,给患者带来不便。

中医学认为此病辨证应从肺、肝、脾、肾入手,标本兼治,局部治疗与整体调理相结合方能达到满意的疗效[13]。本研究采用针灸联合中药凉雾熏眼的方法治疗干眼症,针刺主穴取上健明、下睛明、风池,配穴取三阴交。睛明为五脉之会,是主治眼病要穴,此外睛明为膀胱经穴,取之以调眼部气血,滋阴清热;上健明、下睛明属奇穴,可疏通眼部脉络,位置接近泪小点、泪小管和泪囊附近,可促进泪液的产生和分泌,稳定泪膜的功效;风池穴为阳明经原穴,可通调气血、养阴清热;三阴交生津明目。中药凉雾是一种运用中药超声雾化治疗干眼症的新方法,可使药物充分且直接地作用于眼部,对角膜的药毒性较低,能控制熏眼的雾量,可使眼部气血流畅、疏通经络,起到治疗干眼症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上述方法对中重度干眼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到平均治疗2 d左右即可起到缓解症状,增加泪液分泌,泪膜稳定的作用,同时针对目前临床研究观察时间较短的缺点,本试验对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泪液分泌试验、破裂时间及症状等多方面进行随访,观察到针灸配合中药凉雾熏眼对中重度干眼症治疗后3个月后疗效达到峰值,在治疗后6个月患者在多方面指标均有所下降,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本研究取穴较少,让患者减轻痛苦,为临床医生操作带来方便。

[1]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角膜病学组.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J].中华眼科杂志,2013,49(1):73-75.

[2] 林浩添,林丹,郑永欣,等.围绝经期女性的眼表改变与干眼症的个体化诊断[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29(1):77-81,86.

[3] 李馨源,郭梦虎,宗蕾.电针及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2):1016-1019.

[4] 韩竹梅,张兴儒.中医药对干眼治疗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9):1570-1573.

[5] 卢霞,叶永铭.针灸治疗干眼症概况[J].吉林中医药,2015,(2):212-213.

[6] 曹岐新,吴元奇,田青青.针灸联合杞菊润目颗粒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4):416-417.

[7] 南浩萍,李军.针灸治疗干眼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5):93-94.

[8] 黄洁,赵婕,徐红,等.针灸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观察[J].眼科新进展,2012,32(9):847-849.

[9] 魏立新,杨威,王宏才.针灸治疗干眼症4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5):65-66.

[1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2.

[11] 高卫萍,刘敏,张义彪.眼周针刺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0,30(6):478-480.

[12] 华平东.白涩症的辨证论治[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4,14(3):166-167.

[13] 郭梦虎,崔恩曹,李馨源,等.电针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4):245-247.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Acupuncture p lus Fum igating Eyes with Cool Chinese Medicinal Fog for Severe Dry Eye Syndrome

YAO Peng, YANG Hui-ting, SHUAI Tian-jiao.
Hongqi Hospit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Mudanjiang 157011,Chin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plus fum igating eyes w ith cool Chinese medicinal fog in treating severe dry eye syndrome (DES). Method Twenty-six outpatients w ith moderate-severe DES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11 cases of heat damaging yin type (20 eyes) and 15 cases of phlegm-stagnation type (23 eyes), to simultaneously receive acupuncture and fum igating eyes w ith cool Chinese medicinal fog. Tear break-up time (BUT), tear production (Schirmer Ⅰtest, SIT), and subjective symptoms score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before treatment, 1 month,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Result The SIT, BUT, and subjective symptoms score 1 month,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re superior to that before treatment (P<0.01); The SIT, BUT, and subjective symptoms score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P<0.05) but still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before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plus fumigating eyes w ith cool Chinese medicinal fog can improve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 DES, though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decreases during the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Acupuncture; Cool Chinese medicinal fog; Dry eye syndrome

R246.82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5.12.1192

1005-0957(2015)12-1192-03

2015-04-20

姚鹏(1982 - ),男,主治医师,博士

猜你喜欢
泪膜干眼症泪液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长期玩手机小心得干眼症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药膳调理干眼症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泪液及血清中BDNF的定量分析
刮痧疗法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
切洋葱时嚼口香糖就不会流眼泪吗
正确使用人工泪液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