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追问发展学生思维品质不可或缺的因素

2015-11-05 14:27顾晓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小华思想品德蝴蝶

顾晓

[摘 要]

就思想品德课而言,课堂追问就是在学生对已经提出的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的“二度提问”。在学生认识粗浅处,通过深入的追问和精心的点拨,能够深化学生的认识;在学生认知矛盾处,通过有效的追问和积极的引导,能够活化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意外处,通过及时的追问和正确的演绎,能够激发学生的智慧;在学生情感起伏处,通过巧妙的追问和倾情的指点,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

[关键词]

思想品德;追问;思维品质

爱因斯坦对他卓越的创造才能是这样解释的:“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可见,“追问”对思维的发展何等重要。思想品德课堂的追问,就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并接受,在学生对已经提出的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二度提问”,再度激活学生的思维,直到学生能够理解透彻甚至出新出彩地解决问题。一个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学生“顿悟”“彻悟”,从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一、在学生认识粗浅处追问——深化

成长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免出现认识的粗浅,有失其深刻性,此时,教师通过课堂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追问,能够引起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联想,从而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化。

案例一:初中生小华迷上了网络游戏,父母多次规劝,收效甚微,小华开始出入网吧,多次偷偷地拿家里的钱去上网,终于当他再次偷偷卖了爸爸的手机换钱去上网时,伤心失望的父亲忍无可忍,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了家门。

师:爸爸在小华承认错误后,并没有原谅他,此时小华该怎么办?

生:主动承认错误。(自我保护的一般性认知)

师:【追问】①如果你是小华的班主任老师,你准备怎样劝导小华爸爸?②此时此刻你又想对网吧老板说些什么?

通过上述教师的追问,避免了学生直接回答“主动承认错误”的自我保护的一般性认知,而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自我保护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相结合的思路,这样,通过由此及彼的思维方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案例二:在《与人为善》课堂教学中,教师叙述这样的一件事情:某校建立家庭困难学生救助基金。其中,当地一位企业家,捐款200万元;一名农村老汉,捐出他所有的积蓄,一共1030元。接着教师提问:“这两人的善举哪一个让你更感动?为什么?”有的学生认为是前者,有的学生认为是后者。认为是前者的原因是,企业家捐的钱多,认为是后者的原因是,老汉是倾囊而出的。教师紧接着问:“那是不是前者更善或后者更善呢?”学生陷入了沉思,在讨论之后,学生一致认为:两者都善,虽然两人所捐赠的金钱差距很大,但无论是谁,都是充满爱心,无私奉献的。教师紧接着继续追问:善是不是可凭金钱多少来衡量的?学生回答:不能。

通过两次追问,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深入而仔细的思考,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善不能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的人生道理。这样,通过由表及里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变得更加准确、更加深刻。

二、在学生认知矛盾处追问——活化

由于受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的局限,初中学生有时思维会遇到障碍或产生矛盾,致使思维的链条断裂。此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思维矛盾冲突及时追问,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开拓思路,活化思维。

案例三:在《学会休闲》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了这样一则案例:小明周末在家补习功课,因为妈妈花钱为他请了家教,而他却心不在焉地望着窗外玩耍的小朋友……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小明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有同学选择继续在家做作业,有同学选择出去玩耍。面对同学们的不同选择,教师追问:休闲就一定会影响学习吗?

案例四:邵亦波因为玩扑克牌,造就了他后来在数学与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成就,成为中国最大的拍卖网易趣网的首席执行官。在同学们阅读了案例四后,教师接着追问:什么样的休闲不仅不耽误学习,还有益于学习?

案例五:小健玩起电脑来倒是挺起劲儿,听音乐、浏览不健康的网站、打游戏、追星……,可一提学习就打蔫了。学习陷入低潮,他甚至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没有哪一科会学得好,渐渐厌学,心情烦躁。结合案例五,教师追问:作为学生,休闲要不要有节制?

通过案例的分步呈现和追问,将较为复杂的问题逐步地呈现给学生,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老师的追问自然展开,让学生明白,世界是纷繁复杂的,生活是鲜活丰富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人的思维不应该是“非此即彼”,从而“活化”学生的思维。

三、在教学过程意外处追问——激化

有意外才有生成,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意外”及时追问,让教学中的“节外生枝”演绎出独特的价值。把“意外”去伪存真,为我所用,在关键点上实施追问,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激发学生的智慧,发挥“意外”的最大效益,无疑会给自己的课堂锦上添花。

案例六:一位教师在教学《人生难免有挫折》时,忽然一只蝴蝶飞进教室,在教室里飞来飞去找不到出路,同学们的注意力立刻被蝴蝶吸引住了。但教师并没有生气,而是让同学把教室门窗打开让蝴蝶飞归自然,同时向学生提问“蝴蝶在会飞之前是什么样的?”当学生把注意力再次转移到教师的问题上后,教师继续追问“有谁见过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当同学面面相觑时,教师说“曾经有个小女孩看到过,她发现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实在太痛苦了,于是她萌生了帮助蝴蝶的想法,拿一把剪刀帮蝴蝶把茧剪开,很快,蝴蝶的两只翅膀就从茧里出来了,但这只蝴蝶却失去了自由飞翔的能力。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面对课堂不速之客的到访,教师能很好地把意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追问,不仅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转移到了课堂上,而且还让学生对挫折以及挫折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在学生情感起伏处追问——感化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任务。追问不仅是一种理性思索,同时作为一个情感渗透的平台,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叩问心灵,感受到一种人性之美,让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案例七:《孝敬父母长辈》课堂教学片段

师:想象一下,多少年后,老师的儿子会给年迈的母亲洗脚吗?

生:一定会。因为现在的父母以身作则,已给他做了最好的榜样。

师:这一幕在你的家里发生过吗?形式可能不是洗脚,但性质上却是一样的情景。

生:有,有一次我爷爷生病卧床,我爸爸喂爷爷吃饭,我看在眼里,等爷爷吃好后,我很自然地给爷爷洗起了脸。

生:最近我奶奶腿骨折了,下不了(下转第46页)(上接第37页)地,奶奶的吃喝拉撒都是我妈妈服侍的,每当想到这些,我在心里就暗暗说,以后我也要善待长辈。

师:大家的回答令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家庭亲情图”,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相信,这种优良传统会永远地传承下去的。

适时的、有创意的追问是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充分表现。在有效的追问中,学生以生活着、思考着、发展着的生命体而存在,学生的情感也在追问中得到升华。

实践证明,课堂追问是一门教学艺术,善于追问的教师在无疑处设疑,让学生于无疑处思疑。多方位、长时期的有效追问,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思想的成熟和素养的健全。

[参 考 文 献]

[1]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小华思想品德蝴蝶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为了蝴蝶
捉蝴蝶
捉蝴蝶
想吃滴答果的慢吞吞小姐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诚实汤
怪怪公主过捣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