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全面导师制模式探索

2015-11-12 00:13王欣宇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导师制全员导师

王欣宇

在高考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下,传统的班主任模式管理学生的体制可能出现动摇,本文从导师制出发,结合学生管理的实际情况,试图构建一个新的学生管理体系,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管理体系的发展,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全面的指导,最终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全面导师制 学生管理 班主任制度

伴随着高考改革的临近,传统的班级制将受到极大的冲击。新形势下学校如何维持高效的学生管理是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觉得实行全面导师制可能是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导师制的起源和发展

1.大学导师制

所谓导师制,教育大辞典对其做了如下定义:“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1]

导师制首创于英国的牛津大学。在14世纪,牛津大学的威克姆在他建立的新学院中首次实行了导师制。导师负责学生在学院中的经济支出、道德和学业,以此来获得家长的酬金[2]。

在实行导师制的牛津大学里,导师往往是学生所学专业的学者,他们指导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品德养成。学生被大学录取后,就会按照学生的专业被指定一位导师,本科生的导师被称为“tutor”,研究生的导师被称为“supervisor”。学生必须定期到自己的导师那里去谈话一次,这种谈话叫Tutorial(个人辅导)。导师需要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检查学生学业进度、进行学业指导。由于一位导师只有数量较少的学生,导师能够与学生进行较深入的交流,从而在更深程度上了解学生,为学生发展设计出更为精细化的道路。同时,由于这种较深层次的接触,学生的人品和学术道德都会受到导师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模式取得了极大成功,以至于在牛津,大学教师主要的任务是任学生导师,授课乃其次要[3]。

我国大学首先成功借鉴外国大学的导师制是在1937年竺可桢任浙江大学校长时开始的。当时的导师制在学生德育方面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可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导师制被迫中断了。

2.中学导师制

大学实行导师制取得极大的成功之后,有的中学也开始效仿大学实行导师制。

国外在中学实施导师制最早的国家是美国,其最初的原因是美国在中学实行学分制以后,知识结构和心理水平尚未成熟的高中生面对复杂的课程时,无法自主地进行选课,他们需要指导教师和家长的协助,才能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选择。导师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管理制度,营造了一个合作、开放、主动和互动式的教育教学环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4]。

借鉴外国的中学导师制,是在90年代开始的,一些高中尝试效仿导师制。在这些导师制的尝试中,较有影响的是德育导师制。

“德育导师制”是对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有效的补充,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5]。德育导师制是在原有的班级制度的条件下发展而来,对于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有促进作用。

3.全员导师制

全员导师制最早在大学中实行,全员导师制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导师制,导师的角色内容更加丰富,至少包括“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成才向导”这五个方面[6]。

在中学中的全员导师制,是指班级任课教师与学生通过双向选择结成对子(一名教师可以负责几名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全程跟踪、定期谈话,了解、引导学生,并有意识地采取个案辅导,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发展[7]。

全员导师制还是以传统的班主任制度为核心,其他教师作为辅助人员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其本质还是传统的班主任在负担主要的教育任务[4][8][9][10][11][12]。所以全员导师制只是对传统班主任管理模式的完善和补充[13]。

在导师的工作内容方面,目前国内的全员导师制多集中在教学辅导、德育教育方面和心理问题方面,对学生学习素养、生涯规划、能力发展的指导较少[8][9][10][11][12]。

二、全面导师制的内容

全面导师制是在导师制的基础上,结合全员导师制的经验设计的一种学生管理体制。在该体制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管理者、思想的疏导者、活动的组织者、成就的评价者,还应该是为学生把握自我机会的引导者,安排各种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背景的掌控者,深入有效沟通的交流者,能力的培养者。当然,最好能成为学生某一方面的榜样,在未来,如果还能在预测未来产业结构与职业的变化动向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未来出路与课程的关系方面的咨询[14],成为咨询者就更好了。而现行的学生管理体制之下,教师很难给每个学生提供以上种种。

1.全面导师制概述

全面导师制实质上是不同于班主任制的一种学生管理体制。从覆盖对象上讲。它是一种全生导师制,确保每个学生至少有一位老师了解他(她)。从参与教师的学科上讲,它是全科导师制,每个高考学科教师都参加导师制。确保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兴趣出发,由自己感兴趣的导师作自己的学科导师。从时间跨度上讲,它是全程导师制,从高一到高三的一贯制导师(中间个别学生可以调整导师)。从导师责任上讲,它是全方位导师制,导师不仅指导学习、生活、活动、心理、个性化发展、学科规划、目标规划等方面,还可以在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帮助。

2.全面导师制的内涵

(1)学生的榜样

人是通过观察进行学习的。家长的行为是孩子的榜样,教师的行为是学生的榜样。在学校环境中,人,尤其是教师,是最有说服力的榜样[15]。

由于全面导师制使得管理学生的教师和被管理的学生的师生比显著提高,不仅教师更了解学生,学生也能从更多的方面了解教师,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导师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学识和感染力影响学生[16]。这同时也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最好是学生“全方位的榜样”。虽然有挑战,但也未尝不是一个教师重拾“精英地位”的契机。

(2)学生密切沟通者

在该制度下,教师和学生有时间和机会进行密切的交流,可以发展比较亲密的师生关系。这种密切的关系还能够延伸至课余时间,尤其是假期中,它能确保每个学生至少有一个成人十分了解他(她)。学生如果存在心理问题或者其他个人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会得到良好解决。

(3)把握自我机会的引导者

在该制度下,导师可以向学生传递一些可供学生做出决定的信息,导师在了解的基础上,更能把握哪些机会适合哪个学生,甚至可以从教师的专业本身出发,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阶段性建议。而且学生永远没有老师了解学校,学生提出相应的愿望要求,导师能够更好地利用学校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4)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在该制度下,“亲其师,信其道。”在情感层面教师的教学活动较容易开展。同时由于师生的深入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了解得更深刻,这样教学活动的开展会更顺畅。这将极大地改善原本师生间单纯的主客体关系。

(5)学生情况的掌控者

在该制度下,教师能够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对学生一系列资料的收集,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前进行预防性干预,出问题时及时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出问题后进行切实可行的处置。这就改变了传统班主任“救火员”式的教育,哪里出现问题,哪里班主任介入。全面导师制是“耕作者”,可以预防和治疗相结合。

(6)学生发展的助推者

在了解的基础上,导师能够与学生通过协商探讨,共同制定学生个性化的成长方案。如理想、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共同遵守的规定或约定等。还可以随时根据情况,制定阶段的学习目标、生活目标等。每当学生发展到一些关键阶段,导师及时介入,能有效助推学生关键期的发展。

(7)未来发展的咨询者

在该制度下,教师应该基于对学科的理解和所接受的培训,对学生未来的发展给予一定的建议。减少学生的迷茫。

3.全面导师制的制度

(1)学校成立“全面导师制”管理领导小组

管理领导小组应该由学校的各权力部门组成,负责全面协调学校各个部门以及教师共同完成全面导师制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物质准备。

管理领导小组不是完全取代原有的管理模式,而是在原有管理模式上的衍生物。管理领导小组应该与年级和学科组交叉管理,共同维持全面导师制的运行。如建立导师团,年级教师在原有年级的组织构架下形成导师团,实现年级内资源共享、学校内信息交流畅通。增加导师间横向联系,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师生间的纵向联系。

(2)导师培训制

由于导师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面对更多的问题,所以对教师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①从培训形式上看,专家专题讲座、专家系统授课、特色导师座谈相结合可能比较适当。

②从培训内容上看,心理学、教育学、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的相关培训比较重要,结合一些学生关键时期的专门培训。

③每位导师都要明确学生各个发展阶段需要的指导和建议。

(3)双向互选制

在进行全校范围内的针对师生的广泛宣传后,开始师生的双向互选。

①导师选聘。根据教师的年龄、性别、任教学科、过往经历、擅长方面、兴趣爱好、教育理念、工作成果等因素进行分类和网上个人信息公示。每位导师上传照片和录制一个自我推介作为补充信息。

②学生选择。学生选择1~2名导师(与高考报志愿类似的方法)。极有可能会出现某些教师报名人数多,而有的教师报名人数少,这时学校可以进行导师设计的考核,教师根据自己擅长的学生类型,对学生进行笔试或面试,或者二者皆进行。如果学校愿意可以在这里继续进行“分层次教学”。

③师生多轮互选制。最终确定师生组合方式并予以公示。开学后一个月可以根据师生意愿进行“小范围调整”,之后师生关系正式确立。这种师生关系最好三年一贯制,从而将“师生转化为师徒”。当然必要时,可以在学年中间有一次更换导师的机会。

(4)导师负责制

①师生共制定发展学生方案。其中包括学生的高中学业最终目标和学业阶段目标;学生的能力发展目标和兴趣特长发展目标;学生关于日常行为规范(主要是纪律等方面)的协定书;个性化的奖惩协议书等。

②构建学生成长记录

a.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有人将这种档案袋定义为“对能说明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努力、进步或者成就的成果进行有目的的收集。这种收集必须包括学生参与档案袋内容的选择;选择的方针;判断优点的标准;以及学生自我反思的证据”[17]。

学生成长档案袋或许应该包括作文、视频或音频资料、艺术作品、学生阶段目标、学习成绩报告单[18]、学生语录、学生获奖情况、学生参与活动情况等等。

学生成长档案袋必须给学生查看,如果学生参与其中,毫无疑问会对学生发展有促进作用,因为学生知道档案袋中的内容是自己充填进去的,而且很多学生能够在其中看到自己的成长。

由于导师和学生难以避免全部不发生分离,而一旦分开,一位新的导师重新了解一个学生需要较长时间。档案袋里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描述和材料积累,将使这种过渡平稳而高效。

b.评估学生的表现

学生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有必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不足之处可以提升、优秀之处继续发扬甚至推广。有人认为在评估之前进行师生共同探讨档案是很好的教学活动。阶段性探讨会识别档案中的优点和弱点,使教师提出关于档案的问题以及对学生的进步提出建议或进行评论。没有这样的探讨,就会丢失许多教学资料的档案[19]。

③学习小组文化的管理

班级消失后,学生集体不能消失,学生的集体活动和学生与成人的集体活动不能消失。没有班级就要构建学习组,学习组是指导师以及同一位导师的所有学生组成的团体。每个学习组可以拥有自己的组徽、组旗、组歌、宣传板报等,体现出不同导师的风格、思路。在学习组的各项活动中渗透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④辅助选课和研究性学习

导师指导选课可能对校本课发展有一定作用。为了避免学生盲目选课,导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专业以及发展方向,帮助学生了解培养计划,选择专业方向,安排学习进程[20]。

选课选什么,研究型学习研究什么,如果能有导师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来指导自己的学生,可能更有时效性。

⑤家校合作

导师需要和家长保持较密切的联系。这样一方面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能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学生的教育,使教育合力扩大化。当然,这时的家长会一定是一对一的面谈式家长会。

⑥导师定期面谈

导师与学生间要定期进行有效的沟通,导师每周应该至少与每位学生沟通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交流无疑能增加导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学生不仅能为自己出现的问题找到可能解决的途径,在客观上,也增加了与成年人接触的机会,这对促进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每次面谈后,应有面谈纲要。

⑦了解学校文化

比如导师应组织学生了解本校历史、传承本校文化、发扬本校精神。

⑧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

(5)学校评估制度

导师要完成一系列学校规定的关注学生发展的任务,而这些任务完成的好坏需要有一定的评价机制。学校应组织定期评估,可以按照期中期末的时段进行相应的评估工作。

评估导师的工作,应该包括学校、家长、学生三个方面。

学校可以制作“全面导师制工作手册”,导师需要完成其中的任务,并做出相应的记录。

学生填写导师反馈单,可以进行满意度测评。最好只设置及格线,笔者认为绝对分数没有任何意义。

家长填写反馈单,可以进行满意度评分,最好能设置一个空白:“导师的可提高项目”,这样能收集一些家长的建议。

(6)临时导师制和一贯导师制

有的学生需要发展自己的特长,这时可能需要另一位具有专业特长的导师进行指导,比如竞赛学生,那么此时需要为学生配备临时导师。

(7)导师激励计划

每次评估结束后,对表现优秀的导师进行肯定和表彰。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三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 杜智萍.牛津大学现代导师制的发展史及启示[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9).

[3] 丁玲.本科生导师制研究[J].华章,2011(27).

[4] 王金洲.实施“中学导师制”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7(3-4).

[5] 方展画,张凤娟.新型德育模式探索——浙江省长兴中学德育导师制调研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2004(11).

[6] 付八军.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

[7] 李艳珍.试述全员导师制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运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

[8] 马剑.高中生全员导师制实践与创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7).

[9] 祝敏高.构建“全员导师制”班级管理模式,关注每个学生健康成长[J].中国校外教育,2014(z1).

[10] 尹言艇全员导师制育人策略初探——以胶南市泊里镇中心中学为例[J].基础教育研,2012(17).

[11] 吴晓茅.导师制:为了师生共同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5-20(006).

[12] 刘建峰.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教师,2011(6).

[13] 龚丽琴.中学导师制的现实意义[J].湖南教育,2001(18).

[14] 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15] 费等.教学方法:应用认知科学,促进学生学习[M].王锦,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6] 周雁翎,周志刚.学院传统与牛桥导师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6).

[17] P.L.史密斯,T-J.雷根.教学设计[M].庞维国,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8] 田莉.中小学教师如何设计“学习成绩报告单”[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4(3).

[19] PeterW.Airasian.课堂评估:理论与实践[M].徐士强,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0] 邱国玉,王佩,谢芳.在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9).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导师制全员导师
全员核酸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三台县:“三个全员”提升纪检干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