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分析

2015-11-14 05:10吕雅辉曹艺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农户旅游产品

□文/吕雅辉 赵 耀 曹艺茹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保定)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乡村旅游跃然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体验生活、放松身心、进行休闲旅游的主要方式之一。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新农村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北省是一个综合性的农业大省,毗邻京津地理位置优越,市场潜力巨大。独有的山水田园风光、深厚的农业历史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构成了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乡村旅游业迅速兴起,旺盛的市场需求导致各利益主体大量涌入,形成不同的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

二、旅游产业组织研究综述

郝索、方巧、唐平、吕宁等(2004)指出在旅游产业组织结构逐步优化下仍然存在着综合性、开放性强,产业边界不清晰;市场集中度低,布局与结构松散;组织结构刚性强,产品链条不顺畅等问题。翁瑾、杨开忠(2004)指出“景区公司+农户”模式是一种基于农村社区的旅游产业组织方式,其本质就是互补品生产企业在不涉及产权的情况下,在经营层面上实现的一体化。王庆生(2006)指出旅游产业组织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产品营销系统工程,其目的是追求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效益的最优化。刘晗、周玲强(2008)从产业组织模式这一视角研究乡村旅游,并提出了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的概念。认为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并提出了选择过程中应把握的几条原则。韩劼(2009)结合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出现的多种组织模式进行分类和对比,在不同组织模式中总结优缺点,突破传统产业组织模式,为了发展我国乡村旅游产业而产生了一些创新型的产业组织模式:分散自主经营模式、“公司+农户”模式、“社区+公司+农户”模式、整体租赁模式、“村办企业开发”模式、其他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向富华、金颖若(2011)基于交易费用理论对中国乡村旅游产业组织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单一企业模式、“企业+农户”模式、农户分散经营模式。何艳琳、耿红莉(2012)运用文献分析法对产权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产业组织模式的关系等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概述了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形式及选择,并结合政府作用提出了实现政府作用的现实路径。耿红莉(2013),总结了北京郊区乡村旅游产业组织的主要模式有:承包租赁模式、“企业+农户”模式、“公司+农户+社区”模式、村办企业模式、股份制合作、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模式和散户经营。单文君、王婉飞(2013)研究得出,当农户和企业数量较多时,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模式将成为有效模式;在没有企业入驻的乡村旅游地,农户+专业合作组织模式以及大组群式的农户分散经营模式将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三、河北省旅游产业组织发展概况

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和自2004年起的规范化阶段。2006年河北省政府推出了30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出台《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2012年又出台《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河北省各地根据各自所依托的主要旅游资源探索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1、景区带动模式;2、农业产业基地模式;3、农业科技园区模式;4、特色经济模式;5、生态文明村模式;6、红色旅游模式。在上述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可分为四类,如表1所示。(表1)

四、河北省旅游产业组织发展模式分析

(一)模式一:单一企业模式。农业产业基地模式和农业科技园区属于这一产业组织模式。此种模式下一般是城郊乡村或者是有独特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浓厚的乡村。此种模式下企业自己提供公共设施,自己做旅游定价,市场集中度较高,产品专用型强,竞争力小。正是这样会由于旅游产品的季节性导致旅游目的地设施季节性闲置。

表1 河北省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

(二)模式二:农户分散经营模式。此种模式下的农户们各自经营自己的产品,没有合作关系。这使得各散户提供的旅游产品具有同质性,缺乏市场竞争力。此外,旅游产品定价由农户自己完成,由于提供的旅游产品缺乏创新性,只好采取低价策略,利润降低,影响增收。

(三)模式三:“企业+农户”模式。此种模式下,企业与农户签署协议,企业提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各农户提供旅游所需产品。产品定价、产品经营管理都由企业完成,农户只是执行者。这种模式要求企业有高度的市场敏锐性,及时对任何市场变化作出正确的决策。

(四)模式四:“企业+旅游协会+农户”模式。此种模式仍是企业提供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产品定价,对农户进行管理。农户仍是提供企业所需旅游产品,旅游协会或者是村委会承担着协调者的身份,协调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也要监督企业和农户的市场行为,规范其市场行为。

成因分析: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促使了各利益群体的大量涌入,形成多种旅游产业组织模式,造成企业数量多但是规模较小,同时也有许多旅游企业没有真正进入旅游市场成为旅游市场主体。市场监管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旅游产品同质性严重,缺乏创新性,价位低缺乏市场市场竞争力,旅游产业组织缺乏严谨的市场体系来规范参与者的市场行为。

五、对策建议

一是各模式不能生搬硬套,应因地制宜,找出各地最适合的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并且要规范各模式下农户的行为。

二是规范“准入制”和“退出制”。要对各利益主体进入市场合理监管,使他们真正进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对于想退出市场的主体也可以没有顾虑的退出。

三是要建立健全一些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避免由于某些旅游资源资产专用性过强导致的旅游企业经营不善,甚至推出壁垒过高。

四是旅游企业以及各旅游协会、农户要增强创新意识,避免由于产品同质性过高导致的低价竞争,使各利益主体利益受损。

五是要规范企业及农户的定价行为,不要造成恶意的压价行为,合理地采用广告策略拓宽各自的销售渠道。

六是要适时引进管理信息系统,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数据的时代,电商不容忽视。利用信息平台使游客了解更多信息也使企业、农户和旅游协会信息公开透明化。

[1]郝索,方巧,唐平,吕宁等.关于我国旅游产业组织结构的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

[2]翁瑾,杨开忠,重渡沟.“景区公司+农户”的旅游产业组织模式研究[J].经济经纬,2004.

[3]王庆生.旅游产业组织问题探索——以渑池县为例[J].中州大学学报,2006.1.

猜你喜欢
农户旅游产品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新产品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