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族器乐遇到“微信”

2015-11-16 21:48王思霄
剧影月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器乐民族创作

■王思霄

当民族器乐遇到“微信”

■王思霄

民族器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最为璀璨的一朵艺术奇葩,她带着自己血脉中跳动的音符与旋律,用特定的表现方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真、善、美”。然而,在微信等新兴媒体的迎接和挑战下,民族器乐应怎么样才能探寻到更为适合自身传承发展的空间,这是新时期民族器乐工作者都应思考的课题。

现如今,微信已经“入驻”绝大部分智能手机,据统计,目前微信的用户数已超过6.5亿,月活跃用户超过4.7亿。无论是社交还是营销,微信由于其强大的传播功能以及其广大的受众得到了广大微信用户以及各类行业、商户的青睐。微信官方的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4年底微信公众号的总数已超过800万。微信平台在各行各业的运用受到了高度重视和极大推广,目前器乐也有效利用了微信这一平台,根据“微信公众平台”(http://www.anyv.net/)统计,民族器乐类微信公众账号已注册上千个。因此,民族器乐的传承必须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紧紧抓住微信平台迅猛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将微信平台的功能运用到民族器乐传承的各个环节。

微信平台使得民族器乐创作更加自由

微信的“微传播”模式使得微信交流更加自主、平等,为微信用户提供了能够释放个人自由的活动空间和独立平台,这种自主平等的传播理念也给民族器乐创作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微信平台使得音乐实践行为的三个基本环节——“创作、表演与欣赏”都更具自由和个性,微信平台作为自由空间创作具备极大自由度,民族器乐创作者均可尽情释放艺术激情并随心而欲创造和探索艺术语言。器乐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因不再受到人为干扰和人为导向,也不考虑个人、组织喜好和肯定,自身感受是创作的做大动力,故而其个性化的创作观念与思想能够得到最大解放,进而创作出极具特色原创作品。例如,成立于2010年末的民族器乐组合——“丽乐团”,由周健楠(古筝)、张琨(琵琶)、孙婷(二胡)、杨松梅(扬琴)、孙源(笛子)、雷滢(独弦琴)组成,这六位成员曾是红极一时的“女子十二乐坊”中的元老级功臣。她们认为,通过微信等自媒体,在音乐创作方面能参与的更多,更有自主性和针对性,同时,微信平台的互动交流功能,可以帮助她们更好地了解器乐爱好者的需求和感受。

现如今,相比较冗长的文字内容,微信用户更加倾向于点击观看微信中传播的音视频内容,微信平台逐渐由“文字为主”转为“音视频为主”,在这一趋势下,微信平台的自由空间使更多的“草根”艺人可以自由地把自己演绎的器乐作品通过音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广大微信用户。例如,在百度视频中仅搜索关键词“器乐、牛人”,即可检索到972条由民间器乐爱好者上传的音视频器乐作品,而这些作品都可以通过微信等形式进行传播。某种意义上说,微信为民族器乐的发展与普及提供了方便,因为微信平台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为民族器乐的传播挣脱了舞台、乐队等原有的束缚,所以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能在微信平台找到适合自己传播的空间。

微信平台使得民族器乐传播更加广泛

一方面,微信平台代为民族器乐的传播提供了机遇,最主要体现在微信平台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跟传统媒介比较,微信属于新兴媒体,即数字化媒介,它具备信息量大、不受国界限制、传播者自由、传播方式手段多样、传播速度迅速等诸多特点,而且微信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并已经成为人们口袋中的“利器”。同时,微信传播的介质有着无限重复性特点,这是其他传播形式所不具备的,例如,通过转载功能,一篇文章、一首乐曲可以从一个“朋友圈”迅速转到另一个“朋友圈”。经过民族器乐工作者、热心人的多年努力,华音网、古曲网等民族器乐类网站已经成为传播民族器乐知识、分享民族器乐作品、预告民族器乐演出等主要阵地,通过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可以将网站上的内容迅速推送到微信用户的“口袋”里,从而达到普及民族器乐知识的目的。同时,在微信平台中,乐曲可被无限欣赏、转载、复制甚至下载,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传播和制作成本,还具备其它媒介难以比拟互动性。因此,微信平台的迅速发展为民族器乐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

另一方面,民族器乐作品的广泛传播也丰富了微信平台的内容。现如今中国音乐开始回归民族传统文化,探寻在大数据背景下创作与民族文化资源整合的新模式,这是中国音乐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以及自信意识表现。民族器乐中的弦乐器、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艺术形态,微信等新媒体语境下的民族器乐是结合新媒体语言进行新的塑造,传达内在的文化表意。直接利用中国传统乐器进行新媒体音乐创作的作品不胜枚举,例如,为古筝与电子音乐而创作的《离弦》,为大鼓、琵琶与电子音乐而作的《商歌》等。因此,用微信等多媒体直观形式取代了传统的电视、广播等传播方式,不仅为器乐作品的储存提供了便利,而且使民族器乐的传播更加立体化、形象化、多元化,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微信传播的内容。同时,当下的微信平台充斥着诸多伪心灵鸡汤、色情、诈骗、谣言等“负能量”信息,急需民族器乐等高雅艺术这类的“正能量”予以扬风正气。

微信平台促使民族器乐类销售更加便捷

微信平台能够帮助消除民族器乐销售过程中所遇到的地域限制。地域曾是民族器乐销售领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民族器乐商铺可能要找一个非常好的地段才会有价值和相应的销量,但是微信等移动互联网使用使得人们不太依赖于一些地理位置的限制,微商的异军突起为民族器乐销售带来了新的商机。例如,古筝的主产地是扬州,葫芦丝的主产地是云南,杭州是著名的笛子之乡,无锡梅村是全国知名的二胡产地……以往,民族器乐爱好者和学习者必须要前往产地才能买到称心的民族器乐,现如今,通过便捷的微商以及发达的物流运输网,足不出户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器乐。

除此之外,微信给用户提供了一个相当便捷的支付环境,用户只需通过微信自带的功能,就能在微信内实现各种类型支付活动。微信功能目前涵盖多个细分领域,包括机票及酒店预订、电影票购买、话费充值等多种商品和服务,不再费事排队、费时打电话,只要在手机客户端就能实现轻松订票。民族器乐演奏团队及集团完全可以运用微信平台,对民族器乐演奏会门票进行“团购”、“抢票”等营销手段,一改以往民族器乐演出活动中出现的“想看的没票,有票的不想看”的尴尬局面。

结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微信平台彰显民族器乐特色,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已是音乐发展的一种趋势,这也是民族器乐工作者的传统文化情结和社会责任使然。利用微信传播平台,积极注册推广民族器乐微信公共账号,从而大力转发民族器乐知识内容、广泛传播民族器乐音视频,是民族器乐在现时代“大众化”的必由之路。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民族器乐艺术家对微信等新媒体需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自律性,从民族器乐创作的美学、律学、社会学等维度来发展微信语汇。同时,紧紧抓住契机,主动调整姿态,大胆运用微信营销民族器乐产品以及民族器乐演奏会门票等,大力发展民族器乐文化产业,为民族器乐的繁荣发展开拓新的天地。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在读)

猜你喜欢
器乐民族创作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Jazz
MINORITY REPORT
“意”在器乐演奏中的作用分析
《一墙之隔》创作谈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创作失败
大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