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民舞情
——浅谈南通民间舞

2015-11-16 21:48张啸
剧影月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花鼓民间舞海安

■张啸

民风民俗民舞情
——浅谈南通民间舞

■张啸

民间舞蹈千百年来流传于叶陌荒野,在田间地头的民俗生活里自然沿袭。南通民间舞蹈通过人的活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的体现是与地方艺术相辅相成的。南通民间舞蹈之所以能够成为这地域的艺术作品,是因为南通民间舞蹈的风格是广大民众所熟悉,在不断完善、改进、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吸收民间文化的营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珍品。

南通地处长江北岸,滨江临海,在南通居住的多为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多种语言、不同的习俗,各异的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在得天独厚的条件下,形成了既有江南女子的细腻、温婉,又有北方汉子的粗犷、奔放的风格。

南通民间舞蹈的祈福特色

南通民间舞的形成,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南通地区气候偏热,湿润多雨,地势平坦,间有丘陵,水路发达,有江有河有海,不仅有利于耕种,还可利用江、河、海的条件进行捕捞。为了祈求丰收,风调雨顺,民间舞蹈中加入了宗教色彩,如流行于南通如东、掘港、朝桥等地的民间舞蹈《跳马亻夫》,就是为了祈求神灵消灾降福、驱邪呐喊的祭神舞蹈。《荷花盘子舞》表现了种花的姑娘们白天采莲互相祝福,晚上用大瓷盘粘上纸做的荷花瓣子,发丝上香油通草灯,耍起荷花盘,向荷花仙子献寿的民俗舞蹈。《放社火》呈现给观众的是为了祈求来年丰收。在每年的春节时,孩子们在田间地头燃放草地,欢乐起舞,驱魔祈福的舞蹈。

南通民间舞蹈的音乐特色

在民族民间的作品中,音乐和舞蹈又占一半,如果音乐和舞蹈不能很好的融合,舞蹈的表现力就会大大减弱。舞蹈《海安花鼓》的音乐从《拔根芦花》的音乐旋律的载体,将演员手中的红色花鼓的击打色巧妙的融为一体。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花鼓手手持花鼓,交错起伏,单手转动,边舞边敲,时而跳跃,时而翻转,自敲,对敲,充分展示了水乡人民的劳动生活,将音乐与舞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舞蹈《锄箫女》的音乐更是将劳动工具锄头当作乐器箫来演奏,女人们在田头劳动休息时,将锄头当作箫来吹奏,排解劳作的辛苦,勾画出一幅极大的田园风景。音乐与舞蹈,乐器与农具劳作的辛苦与优雅的吹奏,完美的成为一体。南通憧子戏的古老神秘的音乐,也多次在舞蹈作品中出现,如《钟馗戏福》等。

南通民间舞的道具运用

南通民间舞蹈的独特形式,在于各种道具的运用,《倒花篮》的花篮的在“倒”字上做足了功夫,繁花似锦的鲜花篮倒拿在姑娘们的手中仿佛是向人间洒下幸福、欢乐;《海安花鼓》的红色花鼓,特有的持鼓方式,上下翻飞,可在各种角度敲打,可组成各种图形,具有独特的形式点;《躺子灯》的挂着明角灯的稍子,随着音乐,走着队形时的上下左右舞动,时快时慢,载歌载舞,快时灯似银河,慢时银光闪烁;《海安龙舞》的苍龙;《放社火》的社火;《打莲湘》的莲湘;《荷花盘子舞》的荷花盘子;《扒钩狮子》的狮子头。

南通民间舞蹈浓郁的艺术趣味,是民俗民风的文化写照,是人民大众创造出来的民间艺术,源于一定社会生活,形象地展现出当地人民的思想情感,在秀美、恬静中显露出苏北水乡特色,又展现了劳动人民的阳刚之气。南通地区特有的文化习俗、文化历史与文化环境,形成了特有的艺术形式,赋予了南通民间舞蹈独特的民俗、民风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花鼓民间舞海安
海安罗汉龙:艺术与传承,奏响文化惠民“交响乐”
地域特色舞蹈在高校课程中推广的思考
Child Vaccines and Autism
探访“东方芭蕾”颍上花鼓灯“老带新”接力传承
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翼城花鼓的保护
王企仁:创新不断的花鼓传承人
试论新时期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
中国民间舞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性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