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15-11-16 00:25黄婷婷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建设

黄婷婷

【摘 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突出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对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建设目标与要求、评价方式等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从而找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改的新方向。

【关键词】岗位职业能力;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使命。课程体系的研究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使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对艺术设计专业市场、企业岗位调研和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确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目标是强化岗位特定能力培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拓展专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所以在课程体系设计尤其是专业课程设计方面根据市场和企业需要,根据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基于岗位工作任务重构专业课程,建立起课程体系。具体包括如何科学合理设定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目标、设置课程内容、安排课时、调整课程结构模块等。

一、当前艺术设计类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艺术设计类课程体系定位模糊

高职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应以职业岗位为导向,课程应体现职业工作过程的内在逻辑性,对岗位实践的过程追求完整和严谨。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中,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忽略了其“职业”的特性,反而对高等教育中的一般共性问题依然注重,使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俨然成为了本科院校的“压缩版”。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偏重理论性、研究性,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更强调技能性、实践性,与行业企业直接相关,突显其“职业”教育的特征。虽然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加大了实训环节,但在多数情况下仅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之上,并没有切实制定出具体的实训内容、方法和评价指标,也缺乏相应足够的实训基地。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性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这种体系的课程内容违背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追求提高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高技术应用型的人才的职业教育规律。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适应,重实践、轻理论、理论不能指导实践现象长期存在,没有创新。一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中还在沿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课程体系依然强调学科结构的完整性。这样使得教师在教学时只会习惯于“学科课程”的思维方式并无意识地强调课程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另外,课程模式比较单一,课程内容缺乏创新,实践性教学环节仍然偏少,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学模式的主导,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的讲授而轻视能力的培养,重视理论轻视实践,重视教法轻视学法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效果不明显。

(三)教学方法不合理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也难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能灵活的运用知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对科目失去学习兴趣。所以灵活、合理的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现今,一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方法的不合理,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计划的制定比较随意,教学内容的改变缺少依据,课程开发过程中缺乏相应机制,课程实施情况不太理想。另外,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训练的认识片面,精力不够,动力不足。

二、构建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技能型、应用性职业岗位。因此,高等艺术类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必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融知识、技能、素质教育于一体。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工作岗位包括广告设计员、企业的产品装潢及外形包装设计人员、美编、商场美工、网页设计员、后期制作人员、品牌形象策划员等,升迁岗位包括广告设计师、品牌形象策划师、网页设计师、影视后期剪辑师等。

在职业分析与岗位研究基础上构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岗位群能力是指学生对应职业相关岗位所具有的能力,要求任何一个领域的人才既要有在某一岗位工作的能力,又要有对该岗位或领域“随时出现的未知工作的适应能力”。首先是方法能力的培养,包括创新、自主学习、信息收集、职业生涯规划、自学拓展、决策评价能力等,这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其次是专业能力的培养,它包括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包装设计与制作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企业形象设计与制作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舞台美术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电脑美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本专业所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科学文化和艺术素质、文字表达能力等,这是学生安身立命之本。最后是社会能力的培养,它包括独立工作的技能、体格发展、言语发展及学业能力、与他人交往的行为、科学的自我认知能力、科学的社会认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责任自律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等。

根据对艺术设计专业市场、企业岗位调研和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确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目标是强化岗位特定能力培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拓展专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所以在课程体系设计尤其是专业课程设计方面根据市场和企业需要,根据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基于岗位工作任务重构专业课程,建立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评价方式

评价不仅是推进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制度保障,其本身也是新课程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业评价机制的确立可以检验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合理性,不仅调动教师对于教学科研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自己能得到什么及自我发展的方向。在众多的评价方式中,档案袋评定方式比较适合艺术设计学科的特点,档案袋评定,又称为文件夹评定。档案袋评价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西方“教育评价改革运动”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质性教育教学评价工具。档案袋是指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的学生作品的样本,还包括关于学生想法和感受的书目材料、学习计划、日常作业、单元总结、学习方法及策略、作品、阶段性的自我评定、小组评定、教师评定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反映学生的努力情况、进步情况、学习成就等。档案袋的作品不是简单的作品,而是精选的作品。评价作品主要是课堂学习的成果,与课堂教学活动密不可分。它真实地反映了某一段时间内、某一领域内的技能的发展及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制作档案袋,学生不得不认真反思自己的作品、知识、理解力以及在集体中的贡献。同时引入企业评价方法,把企业和学校评价有机结合。但也特别强调学生主体的自评与 学生主体间的互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这种评定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加强评定本身对于学习过程的反思与促进作用。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旧有的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设计市场对综合应用型高级设计人才的需求。因此,探讨课程体系的设置和组织,深化教学改革,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必然趋势。综上所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改革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必然选择,是高等职业艺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把创新思维贯穿于教学改革全过程,树立科学的艺术设计教育观,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设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壮国桢.高职院校情意课程和体验课程的开发研究[J].江苏高教,2009(04).

[2]赵宁.论普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大家,2010(07).

[3](英)弗兰克·惠特福德,林鹤译.《包豪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2001.

[4]刘俊和.构建校企一体化的高职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

[5]郑兴我.校企合作建设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探索[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12).

[6]赵国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1).

注:本文是2012年度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课题《基于岗位技能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为: 12JY15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建设
《星.云.海》
《花月夜》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