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高职院校“去极端化”工作

2015-11-17 12:00张运祥
唐山文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极端化极端主义新疆

张运祥

正确认识高职院校“去极端化”工作

张运祥

一、正确认识宗教极端主义

新疆目前正处于“三期叠加”的严峻时期。当前,宗教极端主义思想已成为影响新疆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威胁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最根本因素。目前,最突出的工作,就是要深入推进“去极端化”。

(一)宗教极端主义思想的历史沿革

打着宗教旗号从事政治活动的极端浊流就是宗教极端主义。二战后,宗教回归政治的倾向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开始成为国际政治格局多元化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新疆的宗教极端主义思想与“双泛”(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主义思想结合在一起,通过制造民族分裂和进行暴力恐怖活动,妄图达到推翻党的领导、分裂祖国的政治目的。

(二)宗教极端主义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宗教极端主义有极端性、欺骗性、政治性和暴力性的特征,本质是反社会、反科学、反人类,是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一股邪恶的反动势力。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宗教极端主义对宗教教义进行任意歪曲甚至是篡改,通过煽动宗教狂热,煽动教派之间、不同信仰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仇恨,制造暴力冲突。

宗教极端主义往往以伊斯兰教“改革派”的面目出现,一开始以简化宗教礼仪和婚丧嫁娶仪式等口号,迎合人们的心理需求,进而把人简单地划分为穆斯林和“异教徒”,人为制造矛盾冲突,最后通过曲解《古兰经》中的“吉哈德”,鼓吹“圣战殉教进天堂”,“杀一个异教徒胜做十年功,可以直接进天堂”“在天堂里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鼓吹宗教至上论,强迫年轻人留大胡须,妇女穿着蒙面罩袍,强迫或变相强迫他人做礼拜、封斋、唆使、纵容未成年人学经、封斋;反对一切现代文明和生活方式,排斥流传千年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宣扬“不能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不许人们唱歌跳舞,“婚礼不许笑、葬礼不许哭”,干预麦西来甫、踢足球、打篮球、歌舞表演等文体活动,不能给亡人过乃孜尔,不准在商店买卖烟酒,妄断“哈拉力”(清真)“哈拉木”(不清真),不仅仅在食品上,更是在药品、化妆品、服装上打上清真标签,宣扬党和政府盖的房子不清真、内地企业生产的生活用品不清真,将“清真”泛化。宗教极端主义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信教群众中造成了思想混乱。

(三)宗教极端主义的危害

宗教极端主义和暴力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合称为“三股势力”,对国家和新疆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破坏了发展和稳定。宗教极端主义通过制造暴力恐怖活动,导致人民百姓无辜丧生,造成社会动荡,严重影响了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危害了民族关系,成为当前新疆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

在新疆高职院校中,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家庭背景。学生在家时,绝大多数穆斯林家庭要求孩子学习经文,学生自小受家庭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有较浓的宗教意识,他们凭着自己一种幼稚的心态对待宗教。我们高校是传播理性、科学和知识的场所,也是境内外“三股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少年的战场。近年来,“三股势力”特别是一些宗教极端分子想方设法利用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毒害、腐蚀青年大学生,利用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群众和少数民族学生的这一背景,利用学生对宗教的朴素情感,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拉拢学生。他们以宗教与民族的名义,歪曲伊斯兰教的教旨,以“训道进天堂”等歪理邪说,灌输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思想,学生一旦降低了警惕性,稍有疏忽,就很容易被诱骗上当,甚至使一些孩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当前新疆高职院校开展“去极端化”工作的重要性

(一)高职院校在“去极端化”工作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场所,也是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主阵地。宗教极端势力为达分裂祖国的政治目的,开始向高职院校渗透,企图吸收青年学生力量壮大自身实力。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主义思想向校园的渗透,是我们与“三股势力”做坚决斗争的关键一环和战略高点。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重要举措,是教育系统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进一步深化,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的政治任务。

面对宗教极端主义思想向校园的渗透,要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各族青少年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做好对青年大学生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的辨析引导,带头旗帜鲜明地批驳错误观念,增强各族师生群众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校园文化,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在师生中大力传播现代文化理念和行为方式,提倡世俗化的生活方式,引导师生在精神和情趣上向世俗化、现代化靠近。通过各种方式途径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切实维护好新疆高职院校的安全和稳定。

(二)高职院校在“去极端化”工作中面临的难题

虽然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对宗教极端主义思想的传播“严防死守”,但由于社会与家庭教育环境因素的影响,宗教极端主义思想在学生中的渗透并未能杜绝,同时毋庸讳言的是,我们的教育所进行“理性”的熏陶与“科学”的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过程,宗教极端思想则基于“宗教感情”,可能一个视频、一个册子、一个谣言、一次蛊惑就完全可能颠覆我们的教育。当然,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教育“苍白无力”,而是说明在我们的教育中,学校、社会、家庭教育还存在脱节,也说明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方法上、在形式内容上还有许多需要我们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新疆高职院校的“去极端化”工作任重而道远,让广大青年学生能正确地对待暴恐事件、看待宗教,立场坚定地反对宗教极端思想,反对暴力恐怖,并争做“去极端化”工作的先锋,发挥高职院校在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共同筑牢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钢铁长城,让在新疆上空游荡的“幽灵”彻底消失,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1]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要点解读[EB/OL].新华网,2014-5-30.

[2]李斌,霍小光.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越来越美好—习近平总书记新疆考察记实[N].人民日报,2015-5-04.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EB/OZ].新华网,2009-09-21.

[4]杨超.新疆高校加强抵御宗教极端主义的对策思考[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4(04).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831100)

猜你喜欢
极端化极端主义新疆
德国29名警察分享希特勒照片被停职
群聊分享希特勒照片,德国29名警察被停职
谈诗词格律的极端化
“理想”
新疆多怪
巧用极端化求解取值范围问题举隅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