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酿就的馨香

2015-11-17 12:00艾立起
唐山文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丈夫孩子

艾立起

文学咖啡馆

美德酿就的馨香

艾立起

在唐山市路北区唐山钢铁公司大院南侧,有一条路叫做“钢厂道”。这条小路,在多数人眼里也许是不起眼的,但在本文的主人公——唐山市道德模范、第五届河北省道德模范候选人李香表看来,却非同寻常。因为钢厂道毗邻丈夫的工作单位,将钢厂道的两端作放射性延伸,往西,通往她的工作单位;向东,穿过京山铁路桥涵和205国道连起她的家。如今,李香表在这条路上已经奔波了27年。27度风雨,27个春秋,这条路见证了李香表人生的悲与喜、苦和乐,沐浴着李香表道德之花的芳香。

1

1988年,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钢厂道上有一对青年男女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来。他们时而徜徉于浓密宜人的绿荫下,时而陶醉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欢声笑语,情意绵绵。

女青年叫李香表,24岁,眉清目秀, 活泼乖巧。两年前从秦皇岛煤炭工业企业管理学校毕业,分配到唐山市建华瓷厂财务科工作;男青年叫刘忠仁,25岁,仪表堂堂,精明干练,毕业于北京北方工业大学,两年前,被分配到唐山市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企业管理办公室。虽然经过媒人穿针引线,两个年轻人已经见过面,但这次相见仍然显得十分拘谨、面带羞涩。

“你在学校学的什么专业?”终于,刘忠仁一句现代人谈恋爱少见的开场白,打破了沉寂。

“我学的是企业财务管理。你呢?” 李香表接茬问。

话匣子一经拉开,便一发不可收。于是,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谈学习、谈理想,纵论企业发展,憧憬美好生活。共同的人生理想、共同的价值追求,将两颗年轻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这句红遍大江南北的《天仙配》唱词,仿佛就是专门为此时此刻走在乡下山间小路上的这对年轻人“量身定做”的。李香表跟随刘忠仁来到卢龙县染庄村拜见未来的公婆。喜讯传开,成为这个1500口人的山村的大新闻。朴实的村民面带喜悦,奔走相告:

“还是刘家小子有出息,不但跳出了农门,有个旱涝保收的好工作,还搞了个城里的媳妇!”

见到李香表,未来的公婆脸上笑开了花,亲不够,爱不够,疼不够,乐不够……。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直到1990年10月,刘忠仁终于从唐钢分到一间地震后建的半简易房。这间简易房,虽不是金窝银窝,但在住房特别紧张的当时,对两个急待成家的年轻人来说是何等重要。李香表与刘忠仁把几个要好的工友、同事请来,大家吃着喜糖,喝着茶水,磕着瓜子,共同见证了一对新人喜结良缘。当时,全部家当只有一个写字台和一台花200元买来的二手12吋黑白电视机,外加一张用木板搭起的所谓双人床。

1991年10月,李香表与刘忠仁爱情的结晶诞生了。儿子,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家伙,给这个小家庭增添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两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进入当时效益较好的国企,并且都在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工作。这样的两个人,组成了和谐美满的家庭,这对每个打拼创业的年轻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幸福”的样本,努力追寻的目标。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羡慕,令人向往。沉浸在这种氛围之中的小两口,更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

2

然而,生活的路并不是平坦、笔直的,有坎坷、也有曲折;路上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时晴空万里,有时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刚刚走出象牙宝塔、天真烂漫的李香表对人生的艰辛还来不及思考、毫无精神准备的时候,严峻的考验便不期而致。

正当李香表与刘忠仁小两口生活蒸蒸日上、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钢厂道”上发生的一场劫难,给李香表的生活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那年,李香表28岁,丈夫29岁。

对于发生在23年前的那场劫难,李香表至今依然记忆犹新。那是1992年4月,事发的当天是她休完产假后,刚刚上班一个星期。那天,刘忠仁为了搞好企业管理工作,下班后,没顾上回家,径直到一个专业主管家去讨教。两人谈得十分投机,一直坐到深夜,刘忠仁才告辞,骑上自行车,奔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从路旁窜出3个歹徒,威逼他把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交出来。刘忠仁年轻气盛,怎么肯轻易就范?歹徒就抡起手中的铁器,劈头盖脸地打过来,刘忠仁被击倒在一个偏僻的地方。穷凶极恶的歹徒,抢走他当天发的80元奖金,掠走手表,扬长而去。

那天晚上,李香表一直在等着丈夫下班回家。饭凉了热,热了又凉,左等右等,直到深夜,一直没见着丈夫的身影。于是,她便到附近的工友家中去打听。听到的答复是:可能在单位加班。到了第二天午后,还不见丈夫的人影,李香表又到另一家去探询,回答是昨天单位是有人加班,但没有刘忠仁。

夜不归宿,丈夫不是那种不靠谱的人。李香表预感到一种不祥之兆,她把孩子往婆婆怀里一塞,就风风火火地夺门而出。……下午3点多,她终于见到了丈夫,可是人躺在路旁,已经奄奄一息了。“赶快送医院!”起初,李香表觉得丈夫可能只是摔了一跤,昏倒在地。可没想到,到医院检查的结果是,刘忠仁脑部伤势非常严重,瞳孔已经放大,必须马上实施开颅手术进行抢救。“什么,开颅?”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李香表,当时就吓懵了……

丈夫被推进手术室后,李香表利用医生实施抢救的空隙,回家给孩子喂奶,同时,用其他缘由瞒过了婆婆,以免老人经受不住这个突然的打击。

望着年迈的婆婆和嗷嗷待哺的孩子这一老一小,想着生死未卜的丈夫,李香表压抑许久的情感闸门再也无法控制。她避开婆婆,来到一个僻静无人处,放声痛哭,让内心的情感尽情宣泄……。

抢救手术一直进行了6个小时。刘忠仁被护士推到病房时,头上缠满纱布,身上插着数不清的管子,死人一样昏迷着。望着眼前的一切,李香表心如刀绞、泪眼婆娑:这不会是真的吧?这是在做梦吧?李香表呼号着问自己,也在问苍天。

此时,就像过电影一样,一幅幅从前的场景,一个个美好的画面,在李香表的脑海里推出、回放、叠印……

她忘不了,刘忠仁这个鲤跃龙门,从山沟里走出的大学生,给了她多少青春的寄托、人生的希望;

她忘不了,结婚前,她宣布自己不嫌婆家穷,不图刘忠仁的工作好,只爱他这个人。感动得村里人说“娶了这么个好媳妇,老刘家真是烧高香了”;

她忘不了,婆婆拉着她的手,闺女长,闺女短地叫个不停:“把儿子交给你,比放在我眼皮底下还放心”;

她忘不了,刘忠仁对她知冷知热,能忍能让的那份情。大事他担,重活他干,虽说个子不太高,但却立地顶天!

她忘不了,就在出事的前一天,刘忠仁下班回到家,把安全帽扔在一旁,来不及脱下工作服,就抱起儿子连逗带啃……

忠仁啊,老父老母需要你,你的儿子需要你,你的妻子需要你!李香表下定决心,要还公婆一个健康的儿子,还孩子一个壮实的父亲,还自己一个完好的丈夫。

3

面对生活中突然降临的灾难,有人选择逃避,有人选择放弃,有人堕入痛苦的深渊不能自拔,有人面对艰难的困境而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然而,李香表却像一只鼓足了气的皮球,击打的力量越大,反而跳得越高。

“钢厂道”以及两端的延伸路,是李香表洒泪流汗,奔波劳碌的见证。

两个月后,刘忠仁出院回家。此时,李香表想起了大夫所说的“手术很成功”,只是意味着保住了丈夫的性命,从医院出来的刘忠仁不仅偏瘫(左脑受重伤,导致右半部身子连同手脚瘫痪)、失语、失忆,还隔三差五地发作癫痫……

李香表在单位是业务骨干,工作忙累自不必说,还要喂孩子、料理家务,关照年逾七旬的老婆婆。最要命的是,不管多忙多累,也要一丝不苟地完成丈夫的日常护理流程:喂水、喂饭、翻身、擦洗、按摩、料理大小便、恢复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记忆功能……沉重的担子压得李香表喘不过气来。

刚出事的那些年,李香表执行着这样的作息时间表:

早晨:5点起床,伺候丈夫大小便,做早饭,准备中午的饭菜;

7点,照顾孩子吃喝,然后骑车20分钟赶到单位上班;

中午;下班后回家照顾好孩子,再伺候丈夫小解,饭后,再匆匆离家去上班;

晚上:下班回家后,买菜、做晚饭,伺候孩子睡下后,给丈夫擦身、按摩、帮助丈夫锻炼、学说话……

有人说,李香表就是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然而李香表不同于机器,机器的运动需要借助外力,李香表的动力则源自内心;机器只管作机械运动,而李香表发挥的是主观能动性,投入的是情感的交融、品德的绽放、诚挚的爱心!

1992年,对李香表来说,可谓是多事之秋!

为了帮助丈夫早日康复,李香表打听到一家中医诊所诊治偏瘫有特效。没有交通工具,她特意从一个卖菜的好心人那里借来一辆三轮车,拉着丈夫去针灸。夏季的一天,大雨如注。李香表如常蹬起三轮车冒雨带丈夫去治疗。回来的路上,雨大、路滑,加上过度劳累,转弯时不慎撞到桥栏杆上,拉病人的车虽然没翻,她的手却被擦破了皮。此时的李香表悲痛交加,雨水、汗水、泪水交织在一起……

骑三轮车送病人去医院难,而一个弱女子背一个瘫痪病人上下楼,如蚂蚁搬山,难上加难。在送丈夫去针灸的漫长日子里,不知有多少次夫妻俩跌倒在楼道里……

天若有情天亦“悔”。上苍啊,你为什么给李香表这个柔弱的女子出这么多的难题?!

1992年冬季不仅来得特别早,而且特别冷。在李香表一家居住的铁瓦房里,14平米的居室除去摆放一大一小两张床,还要搭起炉子,取暖、烧水、做饭。这天晚上,李香表把水壶放在炉子上烧着水,同时给丈夫做理疗按摩。不料蹒跚学步的孩子,一个咧邪碰到炉子上,一壶沸腾的开水正好浇在了孩子的脚上……夜里,她不能马上离家去医院,好容易熬到天明,李香表才抱上孩子去医院做了治疗。大夫让住院观察,李香表却无法给孩子这个“优惠”,因为家里离不开她。可怜的孩子啊,你莫要责怪妈妈,不是妈妈不疼你,而是家里年迈的奶奶气管炎旧病复发,等着妈妈送她去输液……

在李香表的精心护理下,刘忠仁身体得到了全面恢复。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人病好了,精神却像出了严重问题。常常做出一些出人意料、让人费解的事来:动辄发无名火,摔东西、打孩子、骂老婆,甚至要和妻子“离婚”,指着李香表鼻子,让她“滚蛋”!

丈夫的所作所为,让李香表猝不及防,难于理解,心中感到无比的委屈,刀搅般难过——

丈夫出事后,一年内曾先后三次开颅手术,后来又在锻炼时不慎摔断了胯骨。李香表挺过来了。

丈夫出院初期时常发作癫痫,后来清醒了又悲观厌世,寻死觅活。李香表挺过来了。

前些年,丈夫每月206元的病劳保,李香表瓷厂效益不好,每月162元的工资。由于丈夫需要常年治病、吃药,使得家里不仅一贫如洗,而且负债累累。别人家都将原来单位分的公房购买成了自有的房子,只有她家的房子还是租的公房。但她从不向组织开口、让领导犯难。李香表挺过来了。

李香表关照老人、伺候病人、哺育孩子,忙完家里忙工作,还要兼职两三家商户的会计业务,以补贴家用。长年过度劳累,身体严重透支,精神抑郁,心力交瘁,直至患上严重的心肌炎……李香表也挺过来了。

唯独丈夫的无端“挑衅”,令李香表百思不解。

直到昨天(2015年6月29日)登门采访时,笔者无意间插了一句嘴:“是不是老刘不忍心再拖累你,故意使了个‘激将法’?”听罢此言,刘忠仁嘴角一咧,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李香表感到意外。

“你这么聪明的人当时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一层?” 陪同采访的社区工作人员曹羽问。

“婚姻是代表一种责任、一种义务。夫妻就要相濡以沫,患难与共。自从嫁给他,我就从没有想过离开。”李香表的回答干脆利索、态度绝决。看得出,这是发自肺腑的心底话。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慈恩”。这张结婚之前去承德旅游时买来的卡片,一直放在李香表家最醒目的位置。

4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奔波在“钢厂道”上的李香表不断收获希望,收获成功,获取无穷无尽的正能量。

谈起高兴事,李香表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如今的刘忠仁与刚出院时相比,仿佛换了一个人。虽然他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但能知冷知热,关注体贴家里每个人;能够借助一根拐杖,走出家门,与左邻右舍聊聊天、下下棋;与所在小区的居民成了“天天见”的朋友;他还通过看电视、听广播了解国家大事。

——2004年春节,李香表心脏病发作,连做饭都困难。此时,儿子拍着胸脯说:妈妈,不用怕,有我呢!虽然这个13岁的孩子只会煮速冻饺子,炒鸡蛋,但那个春节,一家人吃得格外香甜,过得十分开心。

——2011年,刘忠仁在锻炼时不慎摔断了胯骨。为难之际,儿子又一声“妈妈,让我来”。几次去医院上楼下楼,都是儿子背着爸爸走。

——儿子分配到目前效益最好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上班后第一个月的实习工资,儿子舍不得花一分,却给从沧州河间老家来帮助妈妈的姥姥(此时,奶奶已经过世)和爹、妈买来崭新的棉坎肩。“快来看呐,儿子给咱们‘送温暖’来啦!”多年来,李香表第一次发出这么爽朗的笑声。

——今年春天,儿子带着未来的媳妇——唐山煤炭医学院一名护士上门看望。望着一对年轻人,李香表喜在脸上,乐在心里。

——更让李香表难忘的是,丈夫出事后这些年,不仅仅是她“一个人在战斗”,也不单单是一家人在抗争。唐钢为她家分配了新楼房,相关部门又随之为她家安装了空调,送来了手机;开平区领导和机关,刘忠仁和李香表所在单位的领导、同事和同学,都相继伸出援手;在企业效益最差、家里收入最低、治疗负债最重的时候,唐钢社区专门为李香表一家申请了“低保”……

——最值得高兴的是,李香表还相继被评为2012年开平区第三届道德模范 (“孝老爱亲”模范); “善行唐山”唐山市第四届道德模范;2015年,李香表又荣膺河北省第五届道德模范候选人。

……

“钢厂道”,阅尽了唐山沧桑,见证了李香表的坎坷人生,也必然为李香表及其全家的美好明天继续忠实地见证。

李香表,由内心深处散发出的馨香,绵绵不断,沁人心脾。根植于心灵深处的美德,则是这种馨香的本源。

猜你喜欢
丈夫孩子
傍晚
安慰
安慰
发自内心的称赞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