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工商业开拓者:实业家马泗川

2015-11-18 02:42陆欣
文史春秋 2015年5期
关键词:南华梧州广西

●陆欣

马泗川(1887—1963),原名绍良,后更名洸华,字泗川。广西容县松山乡慈堂村人。马泗川年轻时怀抱“实业救国”理想,弃政从商当实业家,为广西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梧州商业的振兴,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与青春年华。

梧州是广西工商业的发源地。1897年梧州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借助西江黄金水道的地理优势,近代工业、商贸、航运业逐步兴起,很快成为广西主要的进出口基地。粤港澳商人看好梧州的投资环境,纷纷到梧州投资创办企业。20世纪初期,粤港澳商人在梧州投资电力、化工、机械、商业,占广西南宁、柳州、桂林、梧州4个主要市投资总额的73%,梧州的税收曾占广西财政收入的70%以上。

马泗川早年毕业于北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是梧州府(辖苍梧、藤县、岑溪、容县、怀集五邑) 里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马泗川从北京读书归来后走上仕途,先后出任广西龙州、平南两县的县长,广西财政厅秘书长、代理厅长,广西银行副行长,广西禁烟督察局局长等职务。马泗川在从政生涯中深深体会到,要改变广西贫穷落后的面貌,要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发展为多元经济,一定要发展广西的民族工业。但从梧州通商开关近30年现状来看,要发展广西的民族工业,单靠外来的客商是远远不够的。俗语说“发展经济,无本地客商不稳,无外地客商不活。”马泗川下决心投身到发展广西民族工业的大潮中,走出一条弃政从商的人生道路。

平桂矿区创办新兴实业

20世纪初期,马泗川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对当时中国有志人士提出“实业救国”的新思路非常赞同,他曾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做一个实业家,实现振兴广西经济的梦想。马泗川出任广西财政厅秘书长、代理厅长的时候,对广西的生态环境资源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广西的矿产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马泗川当时很有眼光,他看到随着广州、香港近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大幅度增加了矿产资源的需求。他认定开发广西矿产业是发展广西民族工业的起步之路。

当时,广西为了发展矿产业,政府下令放开矿产的提炼权限,准予商人自设公司,准许各公司自己提炼和销售矿产品,同时还出台免矿产和矿区两税的优惠政策这个政策出台后,马上引来很多外商到广西投资矿产业。

当时平桂矿的矿山开采工业利用价值大,是外商最看好的地方。平桂矿区位于广西“山字型”构造东翼反射弧内弯处,处于南岭巨型纬向构造和湘桂径向构造带以及新华夏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地理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有利,矿产种类很多。平桂矿除了金属矿蕴藏丰富外,还有固体燃料矿产煤,化工原料矿产硫、砷等,以及建筑材料大理石、花岗岩,水泥原料石灰石,矿物原料白云岩、高岭土(耐火粘土)、水晶等。平桂矿的矿产中以锡、钨的储量最丰富,尤以砂锡矿分布广阔,储量很大。过去,当地的民众用土法开采煤炭,用煤炭作炼锡和烧石灰的燃料,矿产开采工艺非常落后。到平桂矿投资的外商们一致认定平桂矿是一座宝矿,为了加快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外商们引进了当时英国的机械设备和先进的开采方法,开始采用砂泵、水枪等机械设备采矿,用木榴槽选取矿,广西矿产业从人工开采走向机械化开采。

马泗川清楚的认识到,外商大批涌入中国矿产业,疯狂掠夺广西的矿产资源,如果本地人不参与广西的矿业开采,外商很快就会垄断这个行业。于是他马上组织一批科技人员投入平桂矿区(富川、贺县、钟山三县)的锡矿开采,随后又发展到以昭平县王山为基地,分别从事金、锰、钨、锡矿的开采。马泗川先后在贺县开办宝华锡矿公司、志隆公司、昭德公司、容光公司、高路公司、长有公司,还在广西桂平县创办宝兴锰矿公司,以集团化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生产基地,企业业务发展迅速。马泗川创办的集团企业,很快成为广西最大的矿产企业,令外商们对这个新兴企业刮目相看。

马泗川在开采矿产品的同时,积极从海外引进人才,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并从节约矿山能源着手,提高矿产品的开发品质和利用率,引领广西矿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了打开矿产品的销路,打开国外市场,马泗川在梧州成立万镒公司,在对外贸易业务中为客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产品远销马来西亚、新加波、日本、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大力发展梧州本地工业

马泗川从事矿产业的开采后,他利用经营采矿冶炼和产品出口的便利,大力发展梧州本地的工业。马泗川对企业的员工们说,我们已在梧州的外围发展了矿产业,我们要把企业所得的利润拿回梧州创办工业。马泗川在梧州先后创办了西南机器厂、广西制药厂、金轮营造厂、建筑公司等一批企业,还利用梧州本地生产资料的优势引进外地企业来梧州办厂,创建了梧州电池厂。

1921年至1931年,梧州是广西省省政府驻地,1931年省府迁往桂林。马泗川在梧州首先创建西南机器厂,创建的目的是为了让先进的机器设备取代落后的人工开采业,同时打破外商高价垄断矿山机械设备销售的局面。他让科技人员围绕矿山机械设备进行技术攻关。很快,西南机器厂研制出广西第一台20匹木炭发动机、第一台碎石机。这些配套产品广泛应用在矿山的生产现场,不仅减轻了矿山工人的劳动强度,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马泗川还非常为农民着想,看到农民在夏收、夏种时满头大汗用木桶收割粮食的情形,他对科技人员说,我们一定要研发出一批农业机械设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西南机器厂很快研制出广西第一台碾米机。马泗川还在容县老家安装了一个装机容量7.5千瓦的水电站,他发动村民在小溪上建坝拦截水源,利用自然条件的优势,建立起广西第一座民办水电站。这座水电站农闲时蓄水发电,农忙时放水浇田;白天可用机器碾米,晚上能用电灯照明。乡下的农民第一次看到了电灯,第一次用上机器碾米,第一次用上了自来水,第一次领略到了科技给农业带来巨大的变化。据《广西年鉴》载:“民国23年本省僻处边陲,工业向属落后,民营新式工厂使用动力者仅梧州、南宁二地有之。”

民国时期,广西多地先后多次发生霍乱等流行病。为了广西人民的健康,李宗仁夫人郭德洁向马泗川提议,合作创办广西制药厂。1934年9月,广西第一家制药厂成立于梧州三角嘴。马泗川从海外购进一批先进制药设施投入生产,制药厂很快生产出当时国内最缺少的牛痘疫苗、霍乱疫苗、伤寒疫苗、鼠疫苗、狂犬病疫苗、脑膜炎等疫苗。这些新式的制药设施还生产出市场上稀缺的维生素B1、阿斯匹林和各种膏丹丸散等多种药物。广西制药厂的成立,在广西医药工业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制药厂为当年缺医少药的广西研发投产了一大批疫苗,为广西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1952年4月,广西制药厂迁往南宁,改称为广西人民制药厂。

如今的梧洲市电池厂

在创办了西南机器厂、广西制药厂等企业后,马泗川对发展梧州有了更多的思路。当时,梧州周边的矿区已开发出许多特种矿,他认定这些特有资源对开发梧州本土工业有很大的作用,便拿着企业研发的锰产品到广州寻找商家。广州兴华电池厂始建于1928年,是岭南地区的第一家电池厂。锰是生产电池的主要生产资料,马泗川和他的技术员拿着宝兴锰矿公司生产的锰矿产品走进了广州兴华电池厂。厂业主潘壮修看到马泗川带来的样品,非常看好这些品位较高的锰产品,潘壮修当即决定到梧州创办分厂。马泗川用梧州的矿资源发展本土产业的愿望终于获得成功。1937年,广州兴华电池厂正式在梧州成立分厂,在广西建起了第一家电池厂。梧州兴华电池厂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很快实行独立经营,梧州兴华电池厂成为中国最早的干电池生产企业之一。

解放后,梧州兴华电池厂实行公私合营,改名为梧州市电池厂。2002年4月,企业更名为“广西梧州新华电池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7月,广西大锰锰业有限公司正式授让公司国有股权,成为自治区国资委监管企业——广西大锰锰业有限公司控股企业。梧州市电池厂创立80多年来,企业已创办成为全国轻工业重点骨干企业,出口量、出口创汇等主要指标居全国电池行业重点企业前10名。企业以自有品牌出口的普通锌锰电池数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新华牌电池出口创汇稳居自治区机电产品出口前列。新华牌电池也连续被评为省部级名优产品,多次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全区用户满意产品”、“广西名牌产品”等称号。梧州电池产业得以长足发展,与马泗川当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搭建融资平台引商唱戏

每当外地人来梧州投资的商人遇到困难的时候,马泗川总会伸出援助之手。马泗川说,为壮大发展梧州工商业,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1897年,梧州开辟为广西第一个通商口岸,依托西江水运,商业贸易迅速兴起,国内外客商云集梧州,形成了以梧州为中心的西南与华南对外贸易的商业中心。湘桂铁路开通前,广西境内进出口物资有80%途经梧州,故梧州又被称为广西的“水上门户”。梧州这个商业中心吸引了很多外地客商来梧州经商,当时地处梧州最宽阔最繁华的马路大南路,是梧州城几条主要街道的交汇点这里成为广西近代商业的发源地。

1928年,客商崔泽培范铁来等10多个股东共同出资,在繁华的大南路开设了集餐饮、旅宿于一体的南华大酒店(大东酒家的前身)崔泽培决心把南华大酒店办成梧州最好的酒家,在酒家的一二层开设早茶、午夜饭市,还高薪聘请了一批粤籍红、白案名师来到南华大酒店,推出很多新式粤菜谱和中西款式的糕点,给梧州的饮食业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面貌,生意非常火爆。崔泽培还在酒店5楼天台开设了有700个座位的剧场,邀请广东粤剧名角马师僧、红线女前来公演,并邀请当地军政要人、商业大亨及社会名流来此观看。当时南华酒店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成了梧州人茶余饭后的主要话题。南华大酒店不断有明星前来,广州粤剧名宿薛觉先、红牌唱大喉的熊飞影、唱旦角的琼仙等等女名伶,都应邀在此演出过《梁天来告御状》 《张巡杀妻犒三军》等曲目。话剧如传播新思想的剧目《春风秋雨》亦曾在此演出。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到南华大酒店吃饭、看戏和住宿。

正当南华大酒店办得最红火的时候,崔泽培、范铁等十几个股东中有人要撤资。1931年,眼看着南华大酒店将要关门歇业,马泗川挺身而出,投入资金扩大南华大酒店,并亲自出任南华大酒店总经理,引进人才为南华大酒店的管理注入新的理念。在饮食管理方面又注入新的元素,让粤菜和桂菜相结合,根据梧州人注意讲究好意头的习惯,着意推出系列意头菜谱:如在春节期间推出“恭喜发财”、“发财就手”,清明时节推出“金猪拜祖”,中秋之际推出“团圆合家欢”、“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等,不但菜名好听,整道菜的构图、造型还栩栩如生,深受广大食客欢迎。一时间达官显贵、商界巨贾纷至沓来。附近乡县的不少食客也舍近求远来此设宴。南华大酒店每天顾客盈门,成为梧州饮食服务业的一个标杆企业。

大东酒家 (原南华大酒店)

为了给繁荣的梧州增加娱乐场所,1928年马泗川筹建了中山戏院(后更名为群乐戏院、新光戏院、国泰戏院、金星戏院),戏院取名为“中山”,有纪念孙中山先生之意。1934年有声电影从省、港(广州、香港) 传至梧州,自始,梧州兴起了有声电影放映,中山戏院改为“永乐”有声电影院。当年南华大酒店、中山戏院成为梧州最有标志性的建筑,也是人气最旺的饮食娱乐场所。

梧州火柴厂创办于1919年,当时由苍梧县政府秘书长黎竹林和日本神户的火柴商麦宽平联合创办广西第一家火柴厂——梧州火柴厂。日本神户的火柴商麦宽平离开梧州后,梧州火柴厂转让给广东商人,几个股东集资后继续办火柴厂。后来由股东之间意见分歧,企业面临倒闭。马泗川得知此情况后,他认为梧州火柴厂是当时广西的标杆企业,是广西民族工业的形象企业,一定要重新竖起梧州火柴厂。马泗川马上拿出资金,并挑选合适的人选接管火柴厂。火柴厂上马了一批机械设备,购进了排版机、齐梗机、划坑机、创片机、切纸机等,很快发展成为广西最大的火柴厂,该厂生产的红头“舞龙”牌火柴,远销大西南和粤港澳地区。

筹款支持抗战共赴国难

马泗川一生热心做公益事。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要求企业为抗战多出一把力,马泗川说:“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筹款,我们有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当时国民政府号召民间要多以金银卖给政府充实国库,为抗日救国向美国购买飞机军火等。在梧州的一些外地人创办的企业因此纷纷撤离梧州,惟有马泗川迎难而上,为了加快抗战筹款、筹军饷,他马上成立代理梧州中央银行收购机构,成立中兴金铺,分别在梧州及肇庆两地设点,收购黄金、白银。同时还派出科技人员四处寻找金矿,组织人员前往昭平、藤县探采金矿,成立了超德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的开采金矿业,为抗日救国充实国库尽心竭力。

1938年,梧州政府因防务经费有困难,希望马泗川帮忙筹集军饷,梧州政府一年需要的饷项为108万元桂币。按当时的黄金价值计算,马泗川一年为梧州政府筹集的军饷达5000两黄金。

抗战时期的梧州街头,学生们掀起了一股爱国浪潮,发起了“国民团结起来,一致对敌”的抗日救国募捐活动,其口号是号召市民“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共赴国难”。为了支持学生们的爱国精神,马泗川帮助学生们在梧州南华酒店门前搭起募捐台,他还第一个带头走上募捐台捐款,捐出2万元现款,这笔钱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在抗战期间,马泗川不仅为抗日捐军饷、捐黄金,还动员员工为抗日战士缝制棉衣,捐献抗日前线急需的物资,成为梧州工商业界支持抗日战争的典范。

马泗川发展梧州工商业遇到的最大阻力是缺少人才,为梧州培养人才成为他最热心的公益事业。马泗川经常支助有志气的年轻人读书,帮助乡下贫困儿童上学。马家的后代大部分都上了大学,有的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当年获得马泗川支助上学的年轻人,日后个个成为有用之材,他们遵循马泗川的教诲,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只身赴港台产业留广西

晚年马泗川

梧州解放前夕,马泗川到香港跑外贸业务,看到很多工商业主把财产往海外转移,有人也动员他把在广西的企业转移到香港去,他拒绝了。他对员工们说,我们的企业创始在广西,无论世道如何改变,绝不能把企业转移出广西,他让员工们坚守工作岗位。当时回梧州的船很快停航了,马泗川只好留在了香港。离开梧州的马泗川没有转移走财产与物品,他把数十年创下的企业都留了下来。

几年后,马泗川在广西的创下的企业公私合营了,有人对他说:“当初让你及早转移财产到香港,把家人带出来安家,你说什么也不愿意。如今财产被没收了,你的家人如今没有了经济收入,生活过得很苦的,你不觉得后悔吗?”马泗川回答说:“把企业留在广西,我不后悔,因为这些企业是广西的民族工商业,不能流落海外。我的家人生活虽苦,但他们可以靠自食其力改善生活。”

1957年,古稀之年的马泗川孤身一人漂泊在外,他在台湾的大哥马晓军邀他到台湾去共享天伦之乐。马晓军早年跟随孙中山闹革命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创建广西模范陆军营,戎马倥偬曾任旧桂系陆荣廷部模范营营长、团长、广西护国军副司令、田南警备司令等职后任孙中山大本营参军、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军政部主任参事等职。是新桂系骨干将领的主要培植者军衔至国民党陆军中将,赴台后曾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立法院立法委员1959年在台湾因车祸身亡马泗川到台湾不久,大哥就在车祸中不幸丧生,痛失亲人的马泗川,于1963年在台湾病逝。

马泗川和大哥马晓军在生前留下了遗言——“愿偕我手足,联翩返大陆”,嘱咐后裔把他们兄弟俩的骨灰送回广西,他们还要看到广西工商业的发展,要看到家乡人民过上的美好生活。1995年的重阳节,马泗川和大哥马晓军兄弟俩的骨灰从台湾送回了广西容县,安葬在老家的高樱岭上,《梧州日报》还专门刊发了消息称“兄弟联袂魂归故里”,乡亲们为马晓军、马泗川兄弟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乡亲们没有忘记,当年的马晓军为广西的辛亥革命立过汗马功劳,马泗川为广西民族工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猜你喜欢
南华梧州广西
南华新书架
南华新书架
南华新书架
中共梧州城工委
南华新书架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梦梧州(外两首)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