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摩擦力有效教学的策略

2015-11-18 13:33刘勇兰
文理导航 2015年32期
关键词:摩擦力有效教学物理

刘勇兰

【摘 要】摩擦力一直是力学中的重点甚至难点,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突破。为了大力培养学生对于高中物理探究的兴趣与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物理探究方面思维更加活跃,想法更加创新,同时也为了让高中物理学习能在新课程标准下得到较好的运用,本文对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有效教学策略作了尝试。

【关键词】物理;摩擦力;有效教学;策略

摩擦力一直是力学中的重点甚至难点,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突破。本文对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有效教学策略作了尝试,提议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的实施。

一、明确相关的物理概念

针对物理学探究,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大部分的学生对于高中物理中的摩擦力概念一知半解,以至于在对摩擦力知识点的学习方面有所误解,所以为了解决学生这一困惑,首先得让学生的心中有一定的概念:什么是摩擦力?在学习摩擦力时需要重点掌握的地方在哪?例如,在对静摩擦力这一现象进行判断之前得弄清楚并且找到静摩擦力发生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都能明确要想产生静摩擦力,两个物体首先是相互接触的,且接触表面粗糙,两物体之间同时存在一定压力,但最容易忘掉观察的点就是这两个物体之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趋势”这一现象,还有就是静摩擦力的特点,而且学生也需要了解并且掌握的知识点就是静摩擦力产生的被动性以及力的变化规律。在学习并且接触摩擦力之后,学生要了解并且对比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之间关于产生原因及量度的区别。

二、创设实验情景,提高教学效果

在物理探究过程中,往往最难突破的就是重难点,因为大部分的重难点它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不太容易通过概念性的知识来理解,再加上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观察力都受到局限,因而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所设计的实验情景必须更加直观,容易让学生理解。情景设置:学生需要掌握的重难点: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在进行接触后,产生了相对运动的趋势。实验过程:把手放平,手心向下平放在桌面上,同学们能够感受得到桌面给手掌带来的静摩擦力吗?把手掌顺着桌面向前移动,手掌有欲望向前挪动,但是结果没有动那么这个时候桌面和手掌之间是否产生了静摩擦力呢?实验分析:区分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首先静摩擦力是静止的。物体受到的力,是有相对运动趋势但并没有真正产生滑动的,而滑动摩擦力是已经发生的了相对滑动,且物体最终的结果就是静止不动。学生更容易能够观察得到互动摩擦力的产生与消失的整个过程,但是静摩擦力不容易让学生通过肉眼及大脑分析捕捉到。因此教师对教学场景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静摩擦力的产生与消失的过程,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一概念性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三、创设想象情境,培养学生思维

通过对概念性的摩擦力进行学习之后,紧接着就要对摩擦力进行深入剖析,在这一环节中通常我们会自己假设出来一种情景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原因能让摩擦力的大小有所改变?问题引出之后学生便会进入漫无目的的想象中,借助一个小的实验来让学生清楚了解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力的大小与方向的变化。首先:需要一个圆形的空玻璃杯,然后让学生自己体验,手握玻璃杯,在空中呈静止状态,许多学生都认为杯子能轻易握住并且不会掉落的原因在于自己的手与玻璃杯之间产生了弹力,手与玻璃瓶的重力相互抵消。这个时候作为教师首先就应该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知并且引导学生:瓶子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而我们手对瓶子的弹力是平衡的,两力方向完全不同,无法进行抵消,那究竟原因在哪呢?学生根据现象可以判断出这两力是平衡的,那一定存在摩擦力,且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便是两物体之间有接触和挤压,产生弹力。

其次,教师在玻璃杯外壁涂抹一层润滑油,然后让学生继续手握玻璃杯,这时候玻璃杯有向下滑动的趋势,学生需要借助更大的力来让玻璃杯保持静止,也就说明静摩擦力产生的另一条件是两物体的接触面不能是光滑的。

然后,给空玻璃杯里不断的加入水,随着水的增多,学生握住杯子的手能够明显感到杯子有继续向下滑动的趋势,此时学生必须加大握紧杯身的力度,但是发现注入杯子里的水越多,杯子与水之间的重量越大,水杯下滑的趋势越大,最终杯子没有滑落就说明手对杯子产生的静摩擦力增大,也就是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其它力的大小有关。

最后,水加到不论学生怎么用力都会不断下滑的地步就能说明手对物体产生的静摩擦力其实是有极限的,即最大静摩擦力,水与杯子共同的重量大于手与杯子之间产生的静摩擦力时,破坏杯子的静止状态。实验最终结果告诉学生杯子能够处于静止状态不是因为弹力的原因,而是因为物体之间产生了摩擦力。

四、巩固加深知识,协助学生理解

为了让学生能够加深理解,在最后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教学设置来达到巩固的目的:首先,做习题,学生通过反复做题将课上接受的知识点再进行巩固,而且题中的难易程度不同,较难的题型在分析过程中更能加深理解记忆,并且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拓宽知识面,将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起来一直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完成摩擦力部分的教学之后,关键部分在于能让学生将所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实例来活跃学生思维。

为了让自身的课堂效果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学效果更加明显,知识点理解更加透彻,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外还要做好充足的课程准备。在将一切准备好之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摩擦力部分才能达到期望的教学目的,让学生从各方面得以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

猜你喜欢
摩擦力有效教学物理
只因是物理
『摩擦力』知识巩固
理顺摩擦力
透析摩擦力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