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创新思维培养对策

2015-11-18 02:45高金东
文理导航 2015年32期
关键词:联想创新思维信息技术

高金东

【摘 要】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卓越的创新思维。而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国家更应该注重对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是目前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思维;联想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应运而生。正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所具有的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工具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信息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具有种种优势,因此,本文研究分析了初中信息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1.创新思维发展的必要性

1.1创新是竞争发展的必要手段

二十一世纪被称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世纪。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因此,我国的教育事业十分重视创新思维人才的培养。但是,由于我国国情和创新教育的不普及,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在开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现教学创新就变得尤为重要。

1.2新课改要求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教育部颁布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性。它强调倡导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简而言之,这个时期需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

2.影响创新思维发展的因素

2.1教师的创新意识

首先,许多教师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已经形成自己的教学习惯,缺乏创新求异的思维意识,在这种氛围下,自然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真正的培养。其次,当前中国传统教育“圣者光环”使师生地位不平等,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只能“无条件的接受”老师的言论。这种“权威”阻碍了创新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核心,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2学生的质疑、联想能力

第一,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锻炼创新思维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问题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联想想象可以由点到面,在由线到面,由此及彼,通过发散性思维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也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3.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3.1通过实例演示,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浓厚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富有好奇心的人不仅能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乐趣,还能激励他不断去探索新的未知的领域。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法用一些实际例子使学生课上得有趣,对所学的知识感到好奇,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激发创新思维。比如在讲解E-mail的发送使用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快递的收发过程,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再比如教师在讲解Flash动画制作过程时,应该放弃原有教学方式的束缚,先介绍其概念、方法,然后再举几个实例,将抽象的概念放到具体操作中去,达到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目的。因为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他们自然会去探索了解。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能够获取新知,提高自身能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学生有浓厚的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观察、思考、研究,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3.2通过交流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实践。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就要合理把握互动原则,创造性的灵活运用教材和其他资源,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开展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讲解制作电子报纸的过程时,教师可以完全放开手脚,诱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讨论,踊跃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学生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身问题或者是大家遇到的共同问题,通过学生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探究,利于学生的大胆创新。

3.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发散性思维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是目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情境中来。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表独立见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促进学生联想,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如在讲解Flash动画制作过程时,教师可以首先播放几段小视频,让学生思考这些动画是如何做出来的,激励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引出课堂的教学内容--动画的制作。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发问,促进学生联想,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引导、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和兴趣,尽可能地创造情境,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4.小结

如何将创新思维运用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目前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的问题。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实践。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着眼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宪君文.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大江周刊:论坛,2012(6):220-220

[2]李光清.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创新能力的激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40):43

[3]陈良楚.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5):253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朝阳中学)

猜你喜欢
联想创新思维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