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11-18 14:03黄锋
文理导航 2015年32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高中创新能力

黄锋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需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人才,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也是执行素质教育的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发注重学生的发展,老师也在持续努力中透过教学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为社会及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需转变传统“填鸭式”的灌输方式,严格依照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进行全面且积极的生物探索活动,并展现自我,发挥潜能,展现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建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创新源于疑问,不具备悬念的教学则过于沉闷,无法令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学生思维也会处在散漫的状态,无法集中精力,无法激活思维。透过相应具有探索性与启发性的问题,制造悬念,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时学生的思维最为活跃,注意力最为集中,也成为创新的绝佳时期。

学生的认知方式均为循序渐进的过程,假如问题过于繁琐,超脱学生的认知范畴,则会无从下手,如此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而无法实现探究,还会令学生丧失对生物的兴趣,更无需谈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可以通过建立递进式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学会的知识着手,设定相应的递进式问题,透过学生将问题解决而为解决更具难度的问题打好基础。如此逐步递进的方式可以更深层次的激发学生思维,让认知方式更加深刻。

二、建立求异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从客观角度而言,学生相互间存在相应的差异性,这并非教学难点,而是珍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学当中,如果学生表现出与他人具有显著差异的见解时,哪怕是错误的观念,老师也无需立刻否定,而应通过教学技巧及艺术,运用学生相互间的差异进行教学,建立求异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沟通。如此不但能够透过学生的沟通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并且也是培养学生求异理念的主要切入点。所以进行教学时,老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勇于阐述有别于教材、老师、同学的理念,并且还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巧妙处理,通过这一契机在学生间进行探讨,如此更为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合生活激发创新理念

高中生物新课改明确指出,学生需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生物课,加强与生活的结合。只有生物课程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时,才可以让生物极富生命力。所以,生物教学需以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通过学生周围有趣的事例,提出关于生物方面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物课程与自身的生活紧密相连,如此不但可以令课堂内容更为丰富,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生活提供正确的引导。

比如,对于人教版教材必修1中ATP的讲解,则需将这一抽象生物学名词定义与生活相结合。通过形象的方式体现ATP在细胞能量供应中的效果。在具体内容论述时,结合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场景,融合大脑思考、肌肉收缩等状况。必修3中科学家访谈中提到孙儒泳少儿时期喜好捉螃蟹、抓蟋蟀、钓鱼等等,教科书还具有许多相应的插图,通过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在试验专题中,几乎所有课题均需要制作产品,比如果醋、咸菜等等,对于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接触的产品,必须具备生物学的知识。并且这一模块的学习可以结合生活获得知识,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强化目的性,也会让学生更加理解知识,令学习更加轻松。

四、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某种事物真正产生兴趣时,才可以具有较大的热性,完全投入到探索和研究当中,将潜力积极发挥出来,体现创新意识。所以,老师在教学中需积极通过各类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建立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植物体结构层次”课程中,学生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时,老师可以事先预备好一株包含教材描述的所有特征的绿色植物,例如石榴。在学生观赏到石榴盆景时,其兴趣则被激发,均在仔细观察,这时老师则能够带领学生进行思考,观察石榴具备哪几部分,并仔细分析这几部分。不仅激发了思维,还调动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了教学效率与学习效率。

五、加强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作为实验基础学科,通过实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当中,需要学生认真对待实验,不论在老师做实验时,还是学生自己做实验。透过实验观察,生物老师需协助学生制作一个观察计划,让学生清楚观察的目的,建立观察意识。生物老师需协助并引导学生依照自身的研究目的挑选工具,设计可行性方案,通过对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的观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实验结论。然而在教材中大多数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并不能较大发挥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所以老师可以依照教材实验内容,进行适当改变,让学生重新对实验进行设计。如此不仅可以进一步掌握书本知识,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合作学习

老师在教学当中,需要为学生预留充分的思维空间,不可令学生的思路跟随老师的步伐。但学生的思路通常是老师无法掌握的,所以,则需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学习,不断进行探讨,以不同的角度和思路思索问题,这样合作式的学习形式不仅能够缓和课堂紧张的氛围,还能够良好地展现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当前时期是生物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所有老师均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担,因此,需要通过全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占良.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制的基本理论问题刍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1(1):55-63

[2]李仁仙.浅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2013(5):36-37

[3]施裕红.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新课程,2011(6):8-39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萍乡中学)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高中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中生物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教学实践探究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