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音乐鉴赏效率的初探

2015-11-18 10:24董文倩
文理导航 2015年32期
关键词:鉴赏教学有效方法高中音乐

董文倩

【摘 要】当前课程改革逐渐深化,音乐课堂教学重点偏向于音乐鉴赏。但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学生音乐基础差、音乐环境复杂、兴趣方向与教学目标方向差别大以及课程安排与教学任务不相适应等情况,导致音乐鉴赏课难以达到其本身的教育目的。本文结合高中音乐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提高音乐课堂音乐鉴赏效率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有效方法

一、导入是鉴赏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而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一段新课导入,是教师经验、学识、智慧、创新的结晶。我们应明确音乐鉴赏课的导入目的在于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我想听”的主动学习状态。比如我在设计《瑰丽多姿的拉美风情》这一课时,从学生的视野角度出发,利用学生已掌握的一些相关知识,如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人物入手,用学生最熟悉的百米飞人博尔特入手,激发学生的情绪及学习兴趣,利用视听相结合,激发学生想进一步了解拉美音乐的兴趣,同时课堂气氛也立刻活跃起来,学生很快就能够很投入、主动静心的欣赏这一系列题材的音乐作品。所以,音乐课精心设计的导入往往对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先机。

二、注意观察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观察,可以让教学更贴近学生,教师时刻关注课堂,观察学生,对课堂上瞬息万变的事件快速做出回应,可以激起师生的互动,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显示课堂的生命力,实现高效的教学。音乐是一种抒情的艺术,音乐鉴赏的过程就是欣赏者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去理解作曲者作曲意图和所表达情绪的一个过程,要想引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就必须把握学生在鉴赏时对欣赏对象的了解欲望。比如:鉴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时, 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的语速描绘一幅画面:在无比辽阔的大草原上,有着洁白的羊群,奔驰着的马群,安静的牛群,愉快地劳动着的人们,蒙古包中飘出袅袅炊烟,人们过着幸福而富足的生活。在营造好意境后,辽阔的伴奏出现,学生内心深处感受着极具蒙古特色的旋律,唱出了宽广、自豪的歌声,全都从心底喜欢上了这首歌。只有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音乐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三、鉴赏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细化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即设置小而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一小步一小步地设计课堂讲授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循序渐进地牢固地掌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一学生的音乐基础并不十分扎实,一开始就给他们欣赏一些比较大的作品显然不合适。我在设计音乐欣赏时注意从比较容易理解的声乐曲入手,因为声乐曲结构简单,而且配有歌词,相当直观,歌词与旋律情绪的搭配十分贴切,学生容易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可以向器乐曲过渡。因为器乐曲比较抽象,没有歌词让学生理解和参考,要通过学生对音乐旋律的感受来想象它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器乐曲可以先从小作品或者独奏曲入手,然后逐步过渡到比较大型的合奏曲和交响乐,这样循序渐进,符合学生从表象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达到:体现任务、体现发展。

四、运用优美的语言,创设欣赏意境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音乐是美的,而这种美更多地应通过音乐教师的语言的诠释,来向学生传递。比如在鉴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用柔和、忧伤、带有怀念情绪的语调来介绍这首乐曲,努力把学生带入了对《思乡曲》所表达的身在海外的游子思乡而无法回乡的那种凄楚、惆怅的情怀的体验之中;在鉴赏吕其明的管弦乐曲《红旗颂》时,用激昂的、充满自豪的语调达到把学生带入到看到国旗升起时那种幸福激荡的回想之中。在音乐鉴赏的课堂上,同样可以运用语言这把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武器,通过魅力的组合,循循善诱,把学生带入自己所创设的情景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五、视听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灵活对待教学媒体,创造性地使用教学媒体,才能发挥教学媒体的最大实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运用图像、文字、动画等相互结合的手段,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视听享受的的同时,也给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这些视觉的冲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更活跃。有了“视”、“听”的结合,就打开了多个感官通道,也就打开了音乐与相关门类艺术的通道。比如:在鉴赏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时,我给同学们观看芭蕾舞剧中的《四小天鹅舞》,他们不仅感受到舞曲的轻松欢快,还感受到芭蕾艺术的独特魅力,赞叹舞蹈演员们高超的表演水平,也欣赏了舞台上漂亮的舞台布景,从而更好的感受《四小天鹅舞曲》这部芭蕾舞剧。

六、音乐鉴赏,必须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音乐是抽象的听觉艺术,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想象力的增强、思维的活跃,会大大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在鉴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代表作《动物狂欢节》时,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发挥到极致:我在教学设计时设计以分段的形式给学生听这首乐曲,每个乐曲第一遍听时,要求学生思考这首乐曲写的是那一种动物,再次聆听时,让学生说出这种动物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要求他们用自己的音乐来概括。在教学时,听“序奏和狮王进行曲”后,学生们说他们的第一判断是:这首乐曲描写的应该是一种体型很大、非常威武的动物,然后有的说是老虎,有的说是狮子。我点评说:你们的判断基本准确,你再仔细听一下这个由两架钢琴演奏的乐曲,它的音乐语汇更贴近于哪一种动物?学生听完第二遍时,大多说乐曲表现的应该是狮子,还说那头威武的雄狮在那里发出深沉的、威严的低吼。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育活动中来了,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感官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

音乐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我们一线音乐教师就是要通过不断探索,认真思考,让我们的鉴赏教学真正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赵国忠.《琴歌舞笔》.人民音乐出版社.《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南京大学出版社

[2]《中国音乐教育》.第162期,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

猜你喜欢
鉴赏教学有效方法高中音乐
新课标下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策略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析
关于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鉴赏教学
比较鉴赏在中外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育
打造趣味历史课堂的有效方法探析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无人驾驶智能车障碍检测方法探讨
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