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佛西大众化戏剧理念对江西现代戏剧的借鉴意义

2015-11-22 07:52刘磊郭环邱小怡
剑南文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蓝山大众化七彩

■刘磊 郭环 邱小怡

熊佛西大众化戏剧理念对江西现代戏剧的借鉴意义

■刘磊 郭环 邱小怡

熊佛西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拓荒者和奠基者之一,是我国著名现代戏剧活动家、教育家、理论家、剧作家。其大众化戏剧理念被巧妙地同当代戏剧鉴赏标准相吻合,同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相接轨,得到了创新性地应用与发展。以近年来引发较大关注的大型舞台剧《七彩畲乡》为例,该剧在人物形象塑造、剧本故事来源、戏剧意义以及戏剧模式等等方面,无一不是对于普通民众生活的细致观察得来。基于此,本文本着对一代戏剧大师熊佛西的崇敬之情,以舞台剧《七彩畲乡》为例,浅谈其大众化戏剧理论对江西现代戏剧的借鉴意义。

一、熊佛西大众化戏剧理念

现代戏剧大众化的出发点是为大众,性质是属于大众,而最高形式则是大众自己创作反映大众的艺术。基于大众化戏剧理论,熊佛西本着对现代艺术的追求,在中国戏剧发展的初期进行了各种先锋探索。

第一,源于大众,创作于大众。熊佛西认为戏剧一定要深入农民的现实生活,观察体验农民的生活和心理。同时熊佛西也指出,农民戏剧既要表现农民的生活,反映农村社会的现状,又不能一味的去迁就农民。农民戏剧还应该包含启蒙的内容,以引导和启发农民向上的意识。在这一创作思想的指导下,熊佛西成功创作了《锄头健儿》、《屠户》、《过渡》等一系列作品。《锄头健儿》讲述的是某村恶虎为患,父老们以虎为神,为它修庙供奉。青年农民健儿却放火烧庙,用锄头将虎杀死的故事。他的出现其实是剧作者希望能够依靠戏剧所独有的社会教育功能,通过戏剧的熏陶,在现实生活中塑造出这样的青年。

第二,表现大众,为大众创作。熊佛西在定县的五年中,所创作的剧本无一不是以农民的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农民熟悉而关切的问题,正如他自己所概括的:

“农民剧本应该先是一个很具体而生动的故事,这故事最好是都靠动作——特别是外形的动作——来表现,同时,应该富于浓厚的情感和生活,不要过于偏重理智和抽象的成分。由于具体生动,由于动作繁多,由于情感丰富,倘把全剧本的文字取消,有时那故事的精粹依然可以表演出来,成为一个完美的默剧。”

《过渡》剧情是:大学毕业的青年志愿者张国来到村庄发现村子里的河对村民的出行造成了不便,就带人建了一座桥。建桥过程中却遭到了靠渡船勒索村民的胡乡绅的阻挠。在胡乡绅和船工妨碍建桥的过程中,船工老杜因为意外塌方死去,其妻也因为索要送葬费被胡乡绅当众踢死。老杜与其妻的去世让船工与建桥的村民团结起来与地主斗争。这部戏剧作品带有寓言的成分,表达了农民群众团结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与压迫、国家团结可以自强自立的正面力量,指明了国家与民族努力的方向,对现代农民意识的觉醒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抗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三,深入大众,大众自己创作反映大众的艺术。

定县农民戏剧实验初期,话剧演出主要是在县城的“表证剧场”内进行,所有的角色都由平教会中对戏剧有兴趣的工作人员出演。熊佛西在1932年8月举办了第一期戏剧训练班,更率领平教会戏剧工作组的同事们“送戏剧上门”,将戏剧搬到乡村进行游行公演。

在戏剧演出的过程中,由于演出的内容贴近农民的现实生活,演出的形式也是农民所喜闻乐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农民的戏剧本能,他们不仅要看戏剧演出,更希望能直接参与到戏剧演出的实际中来。

二、熊佛西大众化戏剧理念对江西现代戏剧的借鉴意义

熊佛西在实践和理论上的开拓,不仅在当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今日中国戏剧事业的发展也同样具有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江西现代戏剧对于熊佛西大众化戏剧理念的借鉴最核心地在于,现今的运用要怎样巧妙地聚焦各文化阶层的兴趣点,又如何在传统和现代化交错的中国社会中兼容,以及民族内外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审美差异等等,最终融入大众生活,寓教于乐,做到“单纯有趣”。

江西剧作家鹰潭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姜朝皋创作大型舞台剧《七彩畲乡》对于熊佛西的大众化戏剧理念有着很好的借鉴。《七彩畲乡》以村支书蓝山和苗族少女俏妞的爱情命运为主要线索,讲述了蓝家村如何在新一代大学生村官的带领下,从一个破落贫穷的小山沟建设成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剧共六场,以《山歌闹》开场,畲族少男少女正在欢度畲族乌饭节,同时也为女主角俏妹的到来做足了铺垫。《乡情浓》和《爱恋愁》讲述了为分手而来的俏妹在爱情、亲情不可兼顾的为难境地中的拉扯,同时男主角蓝山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也一览无余。《畲乡赞》和《村官志》交代了蓝家村三年间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蓝山对于未来的美好构想。《月儿圆》这一场中,苗妈在经历畲乡美景,村长劝说,女儿逼迫之下,终于同意两人婚事。也意外得知单身一人的村长竟是自己在网上相谈甚欢的网友。最后人月两圆,完美落幕。

剧作者的文化姿态是决定戏剧理念的关键所在。对于大众文化不应以一种知识精英的高姿态俯瞰大众文化,而应该以平等的文化态度去沟通民族与民族、城市与乡村,时刻关注观众的感受,并把自己当作观众中的一员。《七彩畲乡》即是以鹰潭市贵溪樟坪畲族乡为原型创作的,剧本故事简单动人,剧中角色个个生动形象,十分具有代表性。比如说村支书蓝山代表了从大山深处走进大学校园的寒门学子,他们深刻感受到城市与乡村的差距,迫切希望自己能够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七彩畲乡》无论是故事原型还是角色塑造,都是取材于生活大众,因而十分具有亲和力,给观众一种看身边人身边事的观剧感受。

除了源于大众,大众化戏剧理论还要求我们的创作要反映生活,恰当把握了传统与现代,内容与形式的张力。《七彩畲乡》以乐观的视角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热情歌颂了以村支书蓝山为代表的新一代大学村官热爱家乡、坚持可持续发展、积极进取的宝贵精神。在剧中,苗妈代表的是旧时代里苦出来的一辈人,所以在她的眼里,“省城择婿”、“外企工作”就可以让女儿幸福开心。殊不知正值青春的女儿并不这样认为。这是全剧最大的矛盾,而要解开这个矛盾,作者找到了一个最合乎情理的共同点——亲情。女儿明明深爱,却犹豫踌躇,是因为对母亲的爱;母亲明明反对,却最终妥协,也是因为对女儿的爱。以情动人一直以来是剧作家的拿手好戏。而最后,老村长和苗妈是亲密网友的关系实在是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巧妙地将新农村的建设成果与剧情的发展相结合,使全剧在结局矛盾解开之时,喜乐气氛也达到高潮。

娱乐大众要求我们的戏剧创作要打破固有的藩篱,创新原有戏剧形式,真正将戏剧打造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模式,只有人民群众喜爱的戏剧才是好戏剧。《七彩畲乡》作为一部歌舞剧,除了畲族传统音乐、舞蹈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戏剧元素以外,同时紧跟时代潮流,恰到好处地加入了当代流行因素,创造性地打造出了兼具民族地域风情与现代时尚气息的舞台剧。第五场《村官志》中,蓝山与俏妹互相表明心迹,袒露爱意。除了男女主角在舞台前半部分对唱以外,在舞台的后半部分更加入了舞蹈演员的现代舞表演来强化表达男女主角的内心。

《七彩畲乡》中山歌对白十分精妙,特别是对歌部分,成为该剧的亮点之一。第一场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男女对歌:

男:开口就把山歌唱(嘿咯嘿),

肚里山歌用箩装,

唱得妹仔把郎想,

梦里上轿拜花堂。

女:毛头崽俚冒正经(冒正经),

馋嘴花猫想沾腥,

一根鱼刺卡住你,

喊不成来叫不成。

少男少女在乌饭节的对歌,年轻美好的情愫一览无余。对歌对舞间,畲族的民族风情不知不觉就将我们感染。在畲族文化中与现代性相结合的“新文化”,反哺于城市文化,升华其娱乐大众的核心理念。

(南昌大学)

2013年度南昌大学社科研究校基金项目“熊佛西大众化戏剧理念对江西现代戏剧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蓝山大众化七彩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七彩”年
论《蓝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七彩人生
长泰·十里蓝山
感性·大众化·启蒙——20世纪80年代电影娱乐功能的合法性证明
用大众化方式推进理论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学习型政党建设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