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A、AFP、CA50和CA72-4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中应用价值

2015-11-24 02:56王梦啸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消化道特异性标志物

王梦啸,孙 洁,周 云*

(1.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河南 郑州450000;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450000)

消化道恶性肿瘤是指发生于食管、胃、小肠、结肠、直肠、胰腺、胆囊以及腹腔的恶性疾病[1]。本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中晚期出现腹部隐痛、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排便习惯改变、消瘦、贫血、腹部肿块等症状[2]。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据调查统计[3],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60%以上,胃癌的年平均死亡率为25.53人/10万,大肠癌的死亡率达30.12/10万人,并有逐年上升趋势。随着诊断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疾病防治及预后,发现早期诊断的胃肠道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可达到90%左右[4],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大量存在于肿瘤组织内,能够提示肿瘤细胞的分化、组织增生[5],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能够准确的鉴别是否肿瘤患者,能够早期检出肿瘤患者,CEA、AFP、CA50和CA72-4为消化道恶性肿瘤常见的肿瘤标志物[6],为了评估其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做了有关研究。通过观察不同肿瘤患者CEA、AFP、CA50和CA72-4的水平,来探究其临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以消化道恶性肿瘤为诊断而收入院患者150例,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龄在3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2±8.1。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消化道内镜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其中66例为胃癌,37例为肠癌,27例为肝癌,20例为胰腺癌;同时选取100例同期于消化科住院的良性消化道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咋37-69岁,平均年龄46.1±9.4岁,其中胃炎为19例,肠炎为20例,胃溃疡为23例,十二指肠溃疡为15例,肝炎为17例,肝硬化为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愿参与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方案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过程跟踪。

1.2 纳入标准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和良性消化道疾病患者均经过病理学、影像学检测确诊[7];首次发病;年龄在35-70岁。

1.3 排除标准

入组前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心、脑、肾严重疾病;其他恶性肿瘤;神志异常以及近2个月来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1.4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抽取空腹静脉血3ml,置入含有分离胶的采血管中,静置30min使其凝集,保持温度为15℃,离心机设置为3 500r/min,离心5min,取血清进行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8],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检测血清中CEA、AFP、CA50和CA72-4的含量。正常参考值为:CEA:0.0-0.5ng/ml;AFP:0.0-10.0ng/ml;CA50:大 于 10U/ml;CA72-4:大于6.9U/ml。超出参考值范围即为阳性[9]。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处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CEA、AFP、CA50和CA72-4含量比较

四项肿瘤标志物在各恶性肿瘤组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EA在肠癌组含量最高,为37.1±5.7ng/ml;AFP在肝癌组含量最高,为209.6±31.2ng/ml;CA50在胰腺癌组含量最高,为101.4±10.8U/ml;CA72-4在胃癌组含量最高,为25.6±3.1U/ml;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1),如表1。

表1 各组患者CEA、AFP、CA50和CA72-4含量比较情况(±s)

表1 各组患者CEA、AFP、CA50和CA72-4含量比较情况(±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n CEA(ng/ml) AFP(ng/ml) CA50(U/ml) CA72-4(U/ml)胃癌组 66 32.5±4.4△ 57.1±6.2△ 73.8±11.4△ 25.6±3.1※肠癌组 37 37.1±5.7※ 67.3±6.1△ 84.3±10.2△ 8.3±1.7△肝癌组 27 10.5±1.9△ 209.6±31.2※ 49.8±7.7△ 8.5±1.1△胰腺癌组 20 9.4±1.9△ 16.9±2.7△ 101.4±10.8※ 7.1±1.3△对照组100 3.9±1.3 1.2±0.1 2.3±0.8 1.5±0.1

2.2 各组患者CEA、AFP、CA50和CA72-4检出率比较

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的检出率为75.8%,对肠癌的检出率为89.1%,对肝癌的检出率为81.5%,对胰腺癌的检出率为80%,对照组检出率为7.0%,均明显高于单一肿瘤标志物的检出率,且恶性肿瘤的检出率高于良性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各组患者CEA、AFP、CA50和CA72-4检出率比较情况(%)

2.3 各标志物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比较

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33.7%,特异性为36.3%,明显高于各标志物单项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各标志物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3 讨论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最大威胁,其中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于首位。研究发现[10],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预后与治疗时机关系密切,早期诊治能够明显的提高生存率。但是由于其临床症状早期不明显,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肿瘤标志物检测作为新的诊断手段出现在人们眼前,大大提高了肿瘤的早期诊断率[11]。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或肿瘤与人体作用后产生的物质,能特异性的表达在肿瘤患者体内[12],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关的标志物包括 CEA、AFP、CA50、CA72-4等。本研究即通过观察比较 CEA、AFP、CA50、CA72-4在肿瘤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来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结果显示,4项肿瘤标志物在各恶性肿瘤组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EA在肠癌组含量最高,为37.1±22.7 ng/ml;AFP在肝癌组含量最高,为519.6±531.2 ng/ml;CA50在胰腺癌组含量最高,为251.4±170.8U/ml;CA72-4在胃癌组含量最高,为25.6±38.1 U/ml;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1),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的检出率为75.8%,对肠癌的检出率为89.1%,对肝癌的检出率为81.5%,对胰腺癌的检出率为80%,对照组检出率为48.0%,均明显高于单一肿瘤标志物的检出率,且恶性肿瘤的检出率高于良性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的肿瘤标志物对不同部位的肿瘤具有特异性。资料显示[13],CEA又称癌胚抗原,是一种糖蛋白,存在于胚胎期的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和结肠癌组织,在肠癌发生时含量明显增高;AFP即甲胎蛋白,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其在肝癌中表达最多,而在其他肿瘤中升高不明显,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公认标志物[14];CA50 和 CA72-4都属于糖抗原,是组成肿瘤细胞膜的结构,本研究显示CA50在胰腺癌中含量最高,与文献报道其用于胰腺癌早期诊断相符[15],CA72-4在胃癌中的检出率与含量较高,可见对于胃癌的诊断具有特异性。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8.7%,特异性为86.3%,明显高于各标志物单项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各项肿瘤标志物可存在于不同的组织中,单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有偏差,联合检测能够提高敏感性与特异性。

[1]柏 愚,李兆申,邹多武,等.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和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偏高的中国消化不良患者中报警症状对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预测价值[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5):439.

[2]黄富麟.老年胃癌诊治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01,15(3):119.

[3]项永兵.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流行与现状[J].肿瘤,2002,22(4):336.

[4]王晓飞,王玉洁.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7):1111.

[5]Yang Hao,Zhang Fan,Zhou Ping et al.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serum AFP,CEA,CA199in malignant tumor of digestive tract and diagnosis value of[J].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2005,12(2):296.

[6]黄玉凯,周 进,徐 斌,等.联合检测CA19-9、CEA、AFP和Fer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203.

[7]岑 朝,王 超,周喜汉,等.胃镜诊断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24(6):451.

[8]杨忠明,丁显平.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1):2165.

[9]李湘英.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9):2415.

[10]Li Wenbing,a high wave.Combined detection of tumor markers combined magazine,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J].in malignant tumor of digestive tractin moder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4,(18):1954.

[11]胡 雁,Ken Sellick.初期诊断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的症状特征和生命质量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13):747.

[12]张丽冬,沈 佼,施 欣,等.血清 CEA、CA19-9、CA125联合检测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价值[J].胃肠病学,2003,8(6):378.

[13]陈红宇,鲍扬漪,朱 婷,等.CEA CA242CA199AFP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J].安徽医学,2009,30(5):517.

[14]王 刚.肿瘤标志物 CEA、AFP、CA50、CA19-9和 CA72-4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中应用价值[D].大连医科大学,2012.

[15]杨曙梅,周锦红.CEA、CA19-9、CA50、CA24-2联检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1,14(4):221.

猜你喜欢
消化道特异性标志物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为靶标的放射免疫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