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目标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以邵阳学院为例

2015-11-25 23:50邵阳学院莫飞平
办公室业务 2015年17期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目标管理探索

文/邵阳学院 莫飞平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目标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以邵阳学院为例

文/邵阳学院莫飞平

【摘要】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它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顺利实现由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转型的推进器和催化剂。实施目标管理的前提是高瞻远瞩的目标战略,核心是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关键是行之有效的目标实施,保障是全面公正的目标考核。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目标管理;探索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最早提出目标管理概念的是德鲁克。他认为:“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对于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头等重要的目标任务是尽快实现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转型,转型越快,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越大,综合竞争力也就越强。实践证明,目标管理是一种促进学校又好又快转型和发展的管理方式。

邵阳学院是2002年由原邵阳师专和邵阳高专合并组建而成的本科院校。升本13年来,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主要的标志性成果有三:一是2010年作为教育部选定的6所试点院校之一,接受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调研,在全国同层次院校中率先进入合格本科院校行列;二是2011年获得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点,在全国同层次院校中率先进入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行列;三是2011年获批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在全国同层次院校中率先进入国际合作办学院校行列。这些标志性成果的取得,毫无疑问是学校领导班子坚强领导、全体教职员工奋力拼搏的结果,但是近些年学校实行的目标管理也功不可没。如果说学校领导的励精图治、全校教职员工的呕心沥血是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因素,那么目标管理就是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推进器和催化剂。然而如何在高校有效实施目标管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管理工作者准确把握目标管理的前提、核心、关键和保障等要素。

一、高瞻远瞩的目标战略:目标管理的前提

德鲁克认为,任何机构(不论本机构是一个工商企业还是一所医院或大学)必须形成一个真正的整体;机构每位成员所做的贡献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必须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做贡献;他们的努力必须全都朝着同一方向,他们的贡献都必须融成一体,产生一种整体的业绩——没有隔阂、没有冲突、没有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因此,实行目标管理的前提是确定好机构的宗旨、使命以及目标战略。

我校实行目标管理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07年。这时我校升本已经五年,“形式上”的升本基本完成,“内涵上”的升本还没上档次。这时急需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学校驶入快速、健康、特色发展的轨道。在这一关键时刻,学校召开了党员代表大会,就当时学校的形势、任务和挑战进行了深刻分析。会议紧紧围绕“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我们的学校将会成为什么样子?我们的学校应该是什么?”等问题展开讨论,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修订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新的办学定位、总体目标、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等。会议确定的学校发展总体目标是:将学校建成以工学为主体、文学与管理学为两翼、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完备、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层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优良、科研水平较高、社会服务能力较强、在省内同类院校有比较优势、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会议号召全校教职员工咬住目标不放松,凝心聚力谋发展,坚持走特色发展、错位竞争的道路,确保在未来五年内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为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学校决定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逐步推行目标管理。2007年下半年,学校开展了管理思想大讨论,宣传目标管理主张,学习目标管理知识,切实解决教职员工对目标管理的思想认识和参与目标管理的动力问题;2008年试点探索;2009年全校试行;以后每年根据实施情况修订实施。

二、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目标管理的核心

目标管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分工难合作、权责难统一、奖惩难把握”等传统管理的弊端,保证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这是目标管理的核心问题。

目标管理理论认为,目标既是结果达成又是判断一个人成就的标准。因此,设定的目标内容不仅要具体明确,而且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使目标管理取得最佳的成效。因为“当业绩目标明确(具体)且困难时,业绩目标能导致最高水平的业绩。”我校根据目标管理理论建立了“三级目标体系”:学校目标、二级单位目标、个人目标。首先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制定学校的总目标;然后向下铺开,按不同层次设定每一层次的目标,学校与二级单位协商确定二级单位工作目标,二级单位与教职工个人协商确定个人工作目标;这样环环相扣,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目标网络。当然这个目标网络同时又是相应的各层次管理责任体系。

在这样一个目标体系中,确定二级单位的目标是一个关键问题。我校根据二级单位的性质将二级单位分为教学单位和非教学单位两个系列。经过多年的实践与修订,教学单位的目标体系由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教学、科研工作、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工作、内部管理七个部分构成,共有7个一级指标52个二级指标;非教学单位的目标体系由基本目标、核心目标、特色创新目标三个部分构成。

各二级单位的目标任务是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遵循目标管理的基本原则,采取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积极主动的方式,经过“三上三下”的民主程序确定的:学校制定年度主要工作目标、二级单位初拟单位年度工作目标、目标办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审议二级单位年度工作目标、二级单位修改年度工作目标、主管领导或联系领导审核二级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各单位制定《目标管理任务书》,然后由学校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审定各单位《目标管理任务书》,最后在每年的双代会上签署《目标管理任务书》。

三、行之有效的目标实施——目标管理的关键

目标实施指的是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分析完成目标所需的阶段和资源,设置各阶段的行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控和反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目标实施过程的调节和修正,从而促使目标最终实现的过程。它是目标管理的关键环节。

为保证目标管理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目标管理领导小组,由书记、校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目标管理日常工作,目标办设在党政办公室,由党政办主任兼任目标办主任。二级单位目标管理由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并将本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合理分解到个人,与每位教职工签署目标管理责任书。这样就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目标实施网络体系。

目标管理要求管理者充分信任下属,充分放权、放手让他们独立自由地开展工作。因此,在目标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提出目标和要求,至于实现目标的路径则由下属自己想办法。基于这一理念,我校要求所有二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圆满完成基本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在任期内至少创出一项特色工作。这样的目标和要求从表面上看是给了中层负责人较大的压力,但实际上,他们在感觉到压力的同时,也感觉到了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因而在无形之中将“要他们怎么做”变成了“他们要怎么做”,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力,进而千方百计想办法,百折不挠破难题,凝心聚力干事业,开拓进取创佳绩。事实证明,我校的目标管理确实达到了这个效果。总体而言,每个单位都不甘示弱,大家各司其职,你追我赶,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总是对目标矢志不移,总是能战胜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直至达成预定目标。

四、全面公正的目标考核——目标管理的保障

目标考核指的是在目标实施过程结束后,将所取得的工作成果与原先确定的目标项目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对目标的实现情况和组成成员的工作状况进行衡量,并总结目标管理活动的经验教训,然后以此为依据对组织成员进行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使人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特色发展,看到自己的短处去弥补提高,以便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始新一轮的目标管理循环,确保目标管理工作“螺旋式”前进。

根据目标管理的要求,学校制定了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了考核细则。考核工作每年一次,学校考核二级单位,二级单位考核个人。

学校对二级单位的考核主要考核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考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二是考核对学校年度工作的贡献情况。

各单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以各单位年初签署的《目标管理任务书》为依据,综合考虑目标达成率、目标执行的难度系数、努力程度等因素,确定“完成”或“未完成”的考核结论。

各单位对学校年度工作的贡献情况以目标办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评分细则为依据。教学单位的贡献情况采取单项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单项考核是对各单位七个一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由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考核指标体系和评分细则算出具体得分;综合考核是在单项考核的基础上,将各单项考核成绩按层次分析法得出的权重进行折合,相加即为综合考核成绩。非教学单位的贡献情况采取综合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具体程序为集中述职、分组测评(学校领导测评、教学单位测评、非教学单位自评互评),参加测评的学校领导和单位对被测评单位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业绩按百分制打出具体的分数,以此为基础分别按40%、30%、30%的权重计算综合考核成绩。

学校依据目标考核结果设立五种奖励:一是根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设立目标管理奖;二是根据各单位对学校年度工作的贡献情况设立单项优秀奖、综合优秀奖、特色创新奖、特别贡献奖,获得综合优秀奖的单位同时认定为学校年度工作先进单位。对于未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或综合考核得分在60分以下的单位,取消单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评优资格,并进行诫勉谈话;对于连续两年未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或连续两年综合考核得分在60分以下的单位,按照干部管理办法,对单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组织处理。

参考文献:

[1]孙耀君主编.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354.

[2]肯·史密斯(Ken G.Smith)、迈克尔·希特(Michael A.Hitt)主编,徐飞、路琳译.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经典理论的开发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7.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目标管理探索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目标利润导向下的基层采油单位绩效评价研究
目标管理在国土资源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企业目标管理的应用研究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