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不是“超市”

2015-11-26 10:12
航运交易公报 2015年29期
关键词:超市贸易量购买者

随着6月份中韩自贸协定、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中国与相关国家或地区签署的自贸协定达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与东盟、新西兰、新加坡、巴基斯坦、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瑞士、韩国和澳大利亚的自贸协定,以及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商务部网站显示,目前,中国正在谈判的自贸区还有5个,涉及2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韩自贸区是中国对外覆盖领域最广、涉及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区。

无论是业者、学者还是媒体,都希望中韩自贸区能够给中国带来可观的、额外的贸易量,给港口和航运带来机会。据预计,中韩自贸区的实行对中国GDP增长将贡献1%~2%,而韩国GDP将增加2%~3%。但是,这些是目标值,时间跨度长达20年。乐观的估计,也要10年才能显现作用。所以,对于业界就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对相关港口产能和航线运力做出的乐观估计,我们取保留态度的。

中国北方港口吞吐能力普遍过剩;中韩贸易地区色彩浓重,贸易方向有分散的倾向;中韩贸易航线适用中小型船舶运营,更多的港口能够接驳和挂靠……中韩自贸区难以形成贸易枢纽和干线运输需求,现有的港口能力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10年、20年后,中国的产业形态与当今比又将有一变,与韩国的互补性也会重新评估。相信在双方的产业都上一个台阶的基础上,港口和航线的机会只会更少不会更多。

在中国商品的市场优势,特别是成本优势不再确切无疑的当口,和双方产业升级转型、外迁转移的总趋势之下,双方的自由贸易给中国带来的是什么,值得深入的思考:是不是还会重现2005年中国与智利签署自贸协定后双边贸易额到去年增加近4.8倍的盛况?除了贸易量的增长,中国在自贸区的谈判和运行中还期待得到别的什么东西吗?中国自身的经济运行方式、产业运行方式在自贸协定的谈判运行过程中会不会应世而变?外贸和行业领域对于自贸区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相对较具体贸易的层面,正如媒体在宣传和报道自贸区时写到的:自贸协定带来啥“福利”?随着多份自贸协定的逐步实施,中国消费者有望以更实惠的价格买到更多境外商品。“澳大利亚:红酒龙虾快到碗里来”、“韩国:抢购化妆品无需再等‘双十一”、“新西兰:不必再‘抢奶粉”、“东盟:优质水果平民价”、“瑞士:拉近与名表距离”、“智利:南美佳酿‘攻城略地”等等。

当这种浅显的“道理”成为一种共识时,我们不仅将自贸区“降格”为一个超市,而且将自己“庸俗化”为全球购买者。而实际情况是,中国还没有资格成为全球的购买者,中国的经济有更重要更紧迫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建设和重构。endprint

猜你喜欢
超市贸易量购买者
No.12 世贸组织:今年第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增速减缓
新零售背景下社邻商业顾客社群运营对策探讨
国外房地产市场差异化调控经验做法及启示
2013年全球钢材贸易量下滑 中国钢材出口大幅度增长
美媒:中国给朝鲜带去“超市”概念
全球贸易量逾六年来首度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