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国家推进军民融合的典型做法

2015-11-27 04:16赵澄谋,姬鹏宏,刘洁
中国民政 2015年22期
关键词:军转民国防工业两用

世界主要国家推进军民融合的典型做法

世界主要国家根据国际环境和本国国情采取了不同的推进军民融合政策和做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模式:“军民一体化”“以民掩军”“先军后民”和“以军带民”。

一、“军民一体化”模式

通过军方、军工部门和军工企业的调整改革,以及军政部门间和企业间的合作,开启军、民用技术和资源双向转移之门,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代表国家为美、英等国。本文以美国为例。

(一)美国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发展概况

冷战期间,美国推行军民分离的国防采办制度,形成民用和军工两个分离市场。冷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将发展经济确定为新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美国调整了军事战略,强调要“利用民用经济中发生的高新技术爆炸来实现国防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二)美国推行军民融合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1. 国家颁布和制定法规政策以及军政部门间的相互协作。美国国会、总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机构主要通过颁布法律和制定战略来确定军民融合的实施措施。同时,形成跨部门的联合协同机制。如,成立技术转移办公室,作为军民用技术转移的牵头管理机构,负责与能源部、商务部等部门的协调。

2. 实施和管理军民融合的科技计划。美国负责军民融合科技计划的专职机构包括国防部负责科学和技术的副部长帮办、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国防部技术转移办公室等。各种军民融合的科技计划有:技术转移计划、先进概念技术演示计划、两用科学技术计划、利用民用技术节省使用与保障费用倡议等。

3. 培育开放型产业链和军民结合型创新主体。创新主体在开发技术时,通过主体合作、企业并购等不同手段实现技术和资源的军民融合。美国政府和军队(国防部)科研机构的经费全部或绝大部分来自联邦政府,高校和非营利研究机构的研究活动,通过与企业更密切的合作得到发展,私营企业多为军民结合型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

(三)美国推行军民融合战略的效果

美国通过推行军民融合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了工业基础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了军事实力。据估计,实行军民一体化使美国节省了几百亿美元,或相当于国防部采办费总额的20%以上。

但问题仍存在:一是国防部的机构形式和采办改革并未完全跟上军民分离的工业基础实现基本融合的节奏;二是对部分产业的拉动不足。

二、“以民掩军”模式

“以民掩军”模式主要指日本在二战战败后,军力发展受限的情况下,依靠民间企业发展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实现军民融合国家创新体系的做法。

(一)日本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发展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受到种种限制,不得不采取“先民后军、以民掩军”的发展模式。近年来,由于政治因素影响,日本虽在国防部门加大投资,但在技术方面起领导作用的仍是民用部门。

(二)日本推行军民融合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1.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与政、军、民相结合的决策运行机制。上起日本总理大臣,下至采购合同本部,各司其职,实施高度集中的一元化管理体制。政、军、民相结合的决策运行机制与其相辅相成,民间防卫企业界可通过恳谈会等形式同政府和决策人员进行协商面谈,并以建议书等形式提出决策咨询建议,进一步由内阁会议协调,再正式提交安全保障会议进行最后的审议。

2. 发展两用技术,扩大民品生产。日本国防采购主要着眼于利用国防合同作为一种手段,促进先进技术特别是具有民用或两用用途的技术的发展。在电子设备方面,日本防卫当局也逐步扩大民品订货。

3. 对可生产军品的民间企业优惠扶持。日本政府将军品产值占企业总产值10%以上的企业列为重点军工企业,如三菱重工业公司等,并对其实行政策倾斜;对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的军品科研项目提供大量补贴;积极推动相关军工企业进行优化组合,鼓励进行联合研制和生产;对于中小型可生产军品的民间企业出台优惠政策,并适当提供财政补贴。

(三)日本推行军民融合战略的效果

日本通过推行以民掩军的战略,使民间企业不仅具有很强的经济竞争力,同时具有很大的军事潜力,军民两用技术也有很大发展。例如,被公认为当代武器系统战斗力“倍增器”的电子技术,日本在技术水平上已优于欧洲,接近美国。但由于对美国不可摆脱的依附关系,日本大型复杂武器系统的自主研发能力,相对世界先进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一些先进的大型主战装备主要靠从美国进口。

三、“先军后民”模式

“先军后民”模式是一种既想避免军民分离弊端、又不想放弃独立军工体系的折衷做法。代表国家为俄罗斯、印度等。本文以俄罗斯为例。

(一)俄罗斯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发展概况

冷战时期,前苏联把军事工业放在突出的优先地位,其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基本处于“两张皮”的状态。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国防预算急剧下降。因此,俄政府大力推行国防工业“军转民”政策,开始强调发展和采用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建立军民融合的工业体系。

(二)俄罗斯推行军民融合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1. 出台政策,力促军工企业“军转民”。1990年俄政府制定了《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国防工业“军转民”法》;1996年,俄政府颁布《1995—1997年俄联邦国防工业转产专项计划》;1998年通过《俄罗斯国防工业“军转民”法》,制订《1998—2000年国防工业“军转民”和改组专项规划》;2001年,普京政府批准了《2001—2006年俄罗斯国防工业改革和发展规划》。

2. 充分利用国防工业的军民两用技术。俄罗斯利用国防工业生产和科研潜力,大量生产品质优良和富有竞争力的民用品,并利用军工企业的两用技术加速军工企业的结构改造。俄政府确定的许多关键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器件等,大部分都属于两用技术。

3. 加强军民两用技术的出口,带动国民经济发展。1995年11月,俄罗斯同意大利达成联合研制新的中型直升机协议,并准备在卫星通信、雷达、光电探测器等领域开展合作。到20世纪90年代末,俄军工系统有100多家企业与外国建立了合作关系。最近,俄罗斯还同法国开始联合研制世界上第一台推力可调的超声速燃烧冲压喷气发动机。

(三)俄罗斯军民融合的效果

经过十几年的“军转民”,俄国防工业综合体的数量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2000多家缩减到1700家。但军品和民品分割的现象依然存在,国防工业的潜力远未发挥。同时,国家经济实力欠佳导致部分相关政策法规难以落实,军民结合发展高技术项目成功案例不多。

四、“以军带民”模式

“以军带民”模式是把军事工业作为本国工业与经济发展的先导,扩大军工技术成果的利用,并将部分军工企业转为民间经营,同时鼓励其它企业利用国防投资来开发生产民品。代表国家为以色列。

(一)以色列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发展概况

以色列军事工业非常发达,军民融合发展主要表现在“以军带民”方面。以色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决定了其对国防工业的重视程度。长期以来,以色列实行以国防高科技为立国之本的战略方针,用先进的军工技术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以色列军民融合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1. 大力推行“军转民”和“民转军”。实现“军转民”的主要举措为:第一,政府鼓励从军工企业下来的员工发挥其在军事工业中的经验和技能;第二,军工企业收购民用企业,以分散企业风险;第三,利用民间资金推动技术的转移;第四,进入准军用市场,如警察行业等。

以色列认为,有些产品技术是可转化的。例如,服务领域的维修、维护等业务可实现“军转民”,计算机技术等研究开发能力可实现双向转移。但有些产品技术是不能转移的,除非转移到准军用部门,如发动机制造商转为火车制造商是不可能的。

2. 重视军工企业的军民结合。以色列军工企业重视军民结合,带动了一批企业发展,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航空工业和电子工业。以色列建立的国防工业体系,组建了许多民用集团以从事民用业务,形成了大批相关民用高技术产业。

3. 国防部研制机构公司化。为与国际市场接轨,以色列将国防部下属的TAAS公司和拉法尔武器研制局转变为国有公司。其中,拉法尔武器装备研制局改组后,获得更多企业经营自主权,除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外,还向民品市场进军,仅1994年就创下4.62亿美元的销售额记录,其中出口额约占销售额的1/3。

(三)以色列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效果

以色列“以军带民”发展模式的成效显著,目前在中东地区占有明显的军事优势。军事上的高技术推动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冶金、电子、材料等多技术领域的民用产业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由于受美国军援条件的约束,以色列在对外技术合作方面存在着合作空间难以扩大、技术转让受限制的问题。

(赵澄谋、姬鹏宏、刘 洁、张慧军、王延飞)

猜你喜欢
军转民国防工业两用
大连海大两用船建造项目初步设计获批
晴雨天两用鞋
美国国防工业供应链对外依赖情况
美国巩固提升国防工业供应链能力的举措及启示
互联网的产生对技术军转民的启示
军转民项目运作风险与强化风险管理的策略
以“肥”杀虫 药肥两用 一举多得
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决赛晋级项目名单
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专家研讨会暨赛程说明会在多地举行
中国国防工业发展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