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5-11-28 18:51王炜杰
课外语文·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中思考语文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高中语文教学领域改革也不断地推陈出新。本文从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着眼,结合新课标改革的目标和社会人才发展的需求,对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从缩小语文教学与实践的距离、重视教师成长两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高中语文教学领域改革也不断地推陈出新。本文从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着手,结合新课标改革的目标和社会人才发展的需求,对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两点思考。

一、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学理念,并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近现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论,即社会生活是最好的教育,要做到教学合一,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的增长和道德、性情的培养。古希腊时期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提出“寓教于乐”,这里的教也是社会道德教育,在艺术审美体验中实现文艺的教化功能。古往今来,中西教育领域中注重道德、人文精神的教育,反对教死书。

1995年张家璇先生就批评我国语文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他在文章中用“唯本”“唯考”“唯法”来表示语文教学的固守僵化缺乏实践。20年过去了,虽然教育学领域也在不断地探索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但在高考唯分数论的目标指导下,这一现状并未得到彻底的根治,语文教学依旧为应付考试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观念陈旧、目标功利,忽视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各个学校的语文老师基本上照本宣科,统一化的教学模式,一致化的板书设计,老师一人自说自话,学生死气沉沉,即使同学发言,也是心不在焉,甚至不知所云,学生没法集中注意力,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能力自然得不到培养。老师们明知这样的教学方式收效甚微,但体制不允许他们做出改变与尝试,传统的教学观念使老师们只能机械化地传授知识。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如何全面培育现代化人才是当下教育的基本要求。近些年来,国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课程改革,旨在改变传统课程强调知识传授、学科本位的教育方式,打破注重死记硬背、突破分数的桎梏。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从课程内容、方式、教学方法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围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强调教师成长以及重视以学为教的目标,也是现代社会要求综合应用型人才发展的需求。下文就我国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几点改革思考。

二、从社会人才发展现实改革高中语文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场对人才要求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但无论其具体要求怎么改变,归根到底只有两点:一是专业能力;二是职业道德素养。这是企业选择人才的关键,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两者的基础。专业能力的培养与学习,需要语文基础课程培养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等学习能力,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其次语文学科注重对思想道德的塑造与熏陶,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掌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人格素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要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学为重点,创新教学模式,同时注重对教师成长的培养。

(一)缩小语文教学与实践的距离

不仅是语文教学,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应该与当下的实践相结合,吸引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积极地思考,才能激发起内在的学习潜力,发挥主观能动性。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高中语文的教学关键在于调动课堂的气氛,老师要将书本的知识和学生实际情况、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将课本的学习转变为生动有趣的艺术体验,尽可能多地发挥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作用,加深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如苏教版高一上学期《荆轲刺秦王》一文,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带着学生先翻译一遍课本,在翻译过程中,老师会不断地提问难点重点词、句子的翻译,对于枯燥的文字,尤其是学究气的文言文学生更是提不起兴趣。对于像《荆轲刺秦王》这样经典的故事,影视剧、小品、相声等文艺领域都有很多的创作,如2012年春晚黄宏、邵峰等主演的小品备受诟骂;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却受到一致的好评等,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情节、图片等,将观点、原因与学生分享、交流,并带着问题引入课堂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表达欲望。在其后的课程学习中,不时地结合影视作品中的表达与表现形式,甚至让同学情景表演,真正做到深入其中,这也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实践,也是贺拉斯“寓教于乐”教学实施,从情绪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触动其情感共鸣,真正体味课文的内涵与意义,才能培养学生的德育,为今后的职业道德、综合素养的养成奠定文化基础。

(二)重视教师的成长

从前文《荆轲刺秦王》的教学实例分析中,依据传统文本教学,无法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唯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找事例,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活跃课堂的气氛。但这一做法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知识的宽度、广度与深度决定其教学内容是否具有新颖性,是否能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老师对现代教学方式熟练的程度决定其教学效果。因此,各个高校不能一味地要求老师的教学,而在提出要求的同时,要为老师们提供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平台,促进教师不断地成长。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开阔教师的眼界,鼓励教师积极进取,深入研究专业领域知识,也要多了解相邻学科的内容,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合作教学、增加培训深造的机会等等,让老师们明确自己教学的不足,尤其对于语文这样文科性质的学科,既要纵向研究语文专业的教育,还要横向学习艺术学(美术、音乐、建筑、雕塑、广告设计、影视作品等)、社会学、心理学等等学科领域的知识。通过这些方面的知识拉近语文与生活的距离,让语文不再脱离于现实,而找到一个支点立足于生活中。这样,才能脱离死板的教科书,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三、结语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应围绕缩小语文教学与实践的距离、重视教师的成长两个方向进行,探索有利于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方式,比如情境教学法、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改变语文课程内容等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在快乐中吸收语文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王炜杰,男,1983年生,蒙古族,内蒙古乌兰察布人,文学硕士,乌兰察布市教育局教研室教师。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高中思考语文教学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