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语文预习能力培养探究

2015-11-28 19:23幸仁盛
课外语文·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培养研究高中生

幸仁盛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应把“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先行者。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真正的语文学习是亲自去走那条自己没有走过的路。”学生的预习充分了,就更容易走进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也更容易走进文本。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充分说明了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语文学习更是离不开预习这一重要一步。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真正的语文学习是亲自去走那条自己没有走过的路。”学生的预习充分了,就更容易走进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也更容易走进文本。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感触和思考。

一、提高学生对预习的认识

通过平时教学的课前检查,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和教师的重视。教师可以通过举行学习方法交流会等方式,通过优秀案例和优秀个人,让预习做得好的同学现身说法,谈自己的体会感想。也可以通过学习园地宣传预习的好处,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重视预习,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习成绩,使语文学习更轻松。

二、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

有些同学觉得语文预习可有可无,对预习不感兴趣也不重视。这就需要老师来激发他们对预习产生兴趣。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策略上要先易后难,在内容安排上通过先扶后放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其次,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前对要预习的内容先布置下去,可以具体到组,组长牵头来组织预习。再次,要对预习进行适当的检查,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提高其自信心,对预习充分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榜样作用,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三、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

(一)朗读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课文学习离不开朗读。新课标高度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有助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语感。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求学生朗读时应做到字正腔圆,要咬字准确,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朗读流利,并要指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形容词、整散句、长短句等。在课前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熟读,并要体会文章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预习,在预习中朗读。如我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在朗读中读出作者对荷塘的那种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查阅

课外知识有助于调动学生预习的主动性。一篇文章除了课文本身的内容,往往还涉及很多课外知识,如果学生在预习时能博采众长,广泛涉猎,就能做到预习的延伸,知识的扩展,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外问题来带动学生的课外阅读,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 调动学生主动性。学生在课前可以到阅览室、图书馆或网上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课外丰富、补充课内知识,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质疑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善于发现性学习的人,往往是敢问、乐问和善问的,具有很强的质疑问难的能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望,经常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贵有疑”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对外界事物好奇,富于探索精神,在遇到问题、产生矛盾时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激发强烈的自学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可见“质疑”在预习中的重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唯书,对文中不好理解的问题要大胆提出质疑,要在预习中发问,只有带着问题来上课,才能有高效的课堂。

(四)做笔记

做笔记就是把自己预习的收获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前面朗读、查阅、质疑三个环节中做好笔记。古语曰“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做笔记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做笔记可在书上做标记、眉批、尾批等,也可准备一本预习笔记本。学生也可把预习到的要点记在书上,就像一些重点词语、句子或是疑问,上课时老师提出来,学生就能很快地解释出来,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对于预习,最关键的是要加强监督、管理,长期坚持,使之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首先一定要形成作业机制,做到有课必预,有预必查,有查必严,这是有效预习的必要保证。其次要及时了解学生预习对学习的反馈情况,及时有针对地调整预习安排,能保证预习的有效性、科学性。然后可以分层布置预习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预习中找到自己能够做的事,找到自己的乐趣。最后应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可以采用口头表扬、书面批语等,做到不断评价鼓励学生。一月一小比,一学期一大比,多做正面引导,多激励,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逐渐养成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

以上就是我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培养和提升的一些初步探究。实践证明,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它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学会.浅析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J].现代农村科技,2011(18).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培养研究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声乐教师数字教学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多措并举让语文学习兴趣“浓起来”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古筝演奏中心理音色的培养研究
紧扣读写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