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中预氧非正压通气诱导插管的可行性研究

2015-12-02 03:53王妮荣吉宗民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胃管插管组间

王妮荣,吉宗民

气管插管全麻下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经成为胆囊疾病的主要手术及麻醉方式,但是常规正压通气全麻诱导插管时,易出现气体入胃,导致胃扩张,影响术中操作。为避免诱导时气体入胃,影响手术操作,笔者团队于2012年1月—2014年11月,对该院肝胆外科拟行LC的患者,诱导时采取预氧非正压通气方式全麻插管,从而避免了诱导时气体入胃,并与传统诱导插管全麻结合胃管置入方式诱导进行了对照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拟行LC的48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G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患者各2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排除了胃潴留及心肺、高血钾相关疾病。两组患者的病房责任护士、实施手术及麻醉医师相同。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常规禁食水8 h,术前30 min均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和苯巴比妥钠0.1g。两组患者诱导麻醉时均应用咪达唑仑0.04mg/kg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和瑞芬太尼1 μg/kg混合液于90 s用微量泵泵注,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注射氯琥珀胆碱2 mg/kg,下颌松弛后插管,均顺利一次性完成。G组,APL阀保持麻醉机环路开放,经麻醉机面罩吸氧,速度定为6 L/min,持续吸氧5 min后诱导,诱导期间保持吸氧面罩,但不紧扣;D组,术前准备包括置入胃管,按常规方法在诱导中使用面罩正压辅助通气。两组患者插管成功后,护士立即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 0.1 mg/kg,开启事先预算剂量的丙泊酚及瑞芬太泵注维持麻醉深度,必要时开启七氟烷吸入麻醉。患者控制呼吸的频率均为12次/min、潮气量设定为10 ml/kg。应用Ohmeda S/5多功能仪采集数据,并记录各时点的HR、DBP、SBP、SpO2、Pet-CO2。

1.3 胃胀评估 由同一位外科医师在气腹后,置入腹腔镜观察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软件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即(±s)表示,组内比较用配对资料t检验,组间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 果

2.1 呼吸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插管均一次性顺利完成。在SpO2的持续监测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插管完成前后均未发生低氧血症。T4时点G组的Pet-CO2升高,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t-CO2至 T5 时点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时点呼吸指标比较(±s,n=24)

表1 两组各时点呼吸指标比较(±s,n=24)

注:组间比较*P<0.01

组别 T1 T2 T3 T4 T5 D组SpO2 96±1.1 96±1.5 98±1.4 98±1.9 99±0.7 Pet-CO2 35±3.1 37±1.2 G组SpO2 96±0.8 96±1.2 97±1.9 98±1.7 99±0.9 Pet-CO2 38±4.2* 38±0.9

2.2 循环指标比较 T2时点 HR、SBP、DBP与同组T1比较,D组内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G 组内与 T1 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T3、T4、T5与T1比较,两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3 胃胀评估 D组两例出现轻度的胃胀,不影响手术,为胃管没有置入到位,气腹压力和负压吸引后解除了胃胀气;G组没有相似的情况出现,组间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

表2 两组各时点循环指标比较(±s,n=24)

表2 两组各时点循环指标比较(±s,n=24)

注:组间比较*P<0.05,▲P<0.01;组内比较 #P<0.05,△P<0.01

组别 T1 T2 T3 T4 T5 D组HR 65±1.1 75±1.7△ 70±1.7# 77±1.3△ 70±1.3#SBP 110±3.1 127±9.4△ 100±6.1△ 125±8.3△ 109±6.2 DBP 70±4.1 80±6.7△ 60±6.4△ 75±5.1△ 66±3.7△G组HR 63±2.1 64±1.7* 69±1.1△ 75±3.1△ 69±1.0△SBP 109±4.1 110±4.2▲ 102±2.1△ 122±7.1△ 110±7.10 DBP 68±1.1 69±3.1▲ 60±4.4△ 73±7.1▲ 65±5.1▲

3 讨 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疼痛轻而且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使用。同时,LC必须在相对密闭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如果患者胃胀出现胀气,势必减少术野空间,给手术增加难度,甚至导致操作副损伤,这就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经常是通过置入胃管方式解决麻醉诱导,气体入胃的问题,非手术必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设计了本研究。研究发现,置入胃管后,发现在T2时点,D组的HR、SBP、DBP影响大,组间组内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考虑可能为胃管刺激反应。相对而言,插入胃管方式对患者既不舒适,也不经济,故此,笔者采用了预氧非正压通气诱导方式。预氧即全麻诱导或气管插管之前吸氧治疗,是一项常规应用的麻醉技术,该技术可显著延迟无通气期低氧血症的发生[1]。为了确保预氧合效果良好,应该防止自主呼吸时的漏气现象,应使面罩内氧浓度达到90%时是达到了最佳的预氧合[2,3]。本研究就是采取这种方式进行的。而且,谢柏樟就全麻醉诱导的麻醉技术指出,有效吸入高浓度氧气可以提高机体的氧耐受性,原因是增加了肺内氧的储备,从而延长4~5 min,甚至更长时间而不发生缺氧[4];在本研究中运用速效药物诱导,患者完全无呼吸状况不足3 min,因而未发生低氧血症病例,与G组在T4时点都维持较高的 SpO2(98±1.7)具有一致性,与陈合钦等[5]在 SpO2和Pet-CO2的各个时点的变化研究的结果亦一致。因而预氧技术在快速诱导中不需辅助通气,或可疑困难气管插管及困难通气时必不可少[3]。肌松诱导插管,通常情况下环咽肌会开放在高压气流的影响下,胃内灌入气流,情况严重者可导致胃肠胀气。这种情况在临床中是相当常见的,Brimacomb等曾经观察到气体量达3~4 ml在食管内积存,气流就开始流至胃中[6],常规方法诱导,气体入胃似乎不易避免,D组两例出现胃胀气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反映此问题,只是有胃管负压吸引给予及时吸出,因而未造成胃胀。

综上所述,预氧非正压通气技术在经腹腔镜胆囊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Anonymous.Pre-oxygenation:physiology and practice(Editorial)[J].Lancet,1992,339(1):31-32.

[2]赵晓波,李索林,周蔽莉,等.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学习曲线的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8,7(3):36-37.

[3] Kim SS,Lau ST,Lee SL,et al.The learning curve associated with laparoscopic pyioro myotomy[J].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2005,15(5):474-477.

[4]谢柏樟.实用麻醉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81-994.

[5]陈合钦,王 玲,吴青华,等.速效药快速诱导插管在急诊饱胃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5):863-865.

[6] Brimacomb J,Keiier Cakurian S,et al.Reliability of epigastric auscuitation to detect gastric insuffiIation [J].Br J Anaestha,2002,88(1):127-129.

猜你喜欢
胃管插管组间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