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学校体育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①

2015-12-04 21:12梅丽娜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9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体育能力

梅丽娜

(宝鸡文理学院体育系 陕西宝鸡 721013)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学校体育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①

梅丽娜

(宝鸡文理学院体育系 陕西宝鸡 721013)

随着社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高校素质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阵地,为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和重创新”的体育教育人才,高校体育教学也应适应时代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该研究旨在通过对《学校体育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提出课程改革的思路、实施策略,旨在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应用型人才培养 学校体育学 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担负着教学改革的重任。如何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的钻研和探索。

1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社会需要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为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和重创新”[1]的体育教育人才,我们的体育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高校的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中仍然存在以教师为重,以教材为重的现象,传统的《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多以讲授法教学为主,教师满堂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然教学效果不佳。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不利于师范生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应用技能的培养,造成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毕业后实际工作中应用起来,才发现困难重重,很难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无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多变、纷繁的教育问题。

《学校体育学》作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主干课程,具有理论性与操作性的特征[2],因此,为了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加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就成为现阶段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我们需要攻克的课题。

2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2.1 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人才的指向标,体现着时代的需求。现阶段人才培养要求高素质、强能力的专业人才,高校体育教学也应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2.2 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

体育院校在《学校体育学》教学中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变应试教育为能力教育,素质教育,需要教师不断吸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喜欢且有效的教学手段,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真正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作用。

3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执行策略

3.1 《学校体育学》教学课时合理化的划分

近几年,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的变革,通识教育内容及课时加大,专业课时压缩,《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时数也进行了调整,现课程教学时数为48学时。面对课时压缩,学校体育课程也进行了相应的课时调整:(1)为了合理规划课时,对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其分为学校体育概述、学校体育基本理论、体育课程及新课标、体育教学、课外体育几个知识板块,由“章节式”教学转变为“板块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体系化。(2)为了体现《学校体育学》课程的操作性特征,在新课标、体育教学、课外体育内容教学时增加了实践课时,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

3.2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中,涵盖有很多与体育实践内容结合部分,在教学中增加实践课时,既可使课生动有趣,又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教学中,不再以师为主导,而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讲授式、讨论式、案例教学、说课、听课、评课、授课等多种教学模式,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体育课的负荷与密度教学内容时,即可安排学生实践教学,选择一位学生作为实践课授课教师,部分学生充当授课对象,课程作为听课对象,余下学生听课,制作体育实践课负荷与密度分析表,并进行评课。通过类似实践课,学生了解体育课的授课、听课、评课的内容及要点,为其今后的体育实践打下基础。

3.3 引入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各板块教学内容特点,采用“研究式”教学方法,将学生划分为6人一组的研究小组,提前一周布置思考专题,提供课下相关研究资料,通过“学生课上参与课题讨论,小组研讨,师生互问,模拟教室,实践演练”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良好结合和演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筛选合适的案例,精心组织,恰当的把握案例教学的4个环——节阅读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形成共识;课堂发言,全班交流;总结归纳,消化提升[3]。

3.4 建立合理的《学校体育学》课程评价方法

改革学习目标,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方法,不再以单一的“笔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建立多元评价方法,包括笔试、教案、试讲、说课、授课、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综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4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结果

4.1 教的方面——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相长,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者在于教师,教学改革的效果也在于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水平和素养。为了上好课,教师需要在课下进行大量的备课、案例准备、素材整理、资料搜集等工作,正是由于有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在课上才能游刃有余的讲述教学内容,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实践体育教学环节。通过体育教学,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检验,极大的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4.2 学的方面

4.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进行《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围绕着这一主体展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得教学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讲授,而是多样化,学生参与到教学的环节之中,师生互动充分,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4.2.2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学习中,学生需要理论联系实践,需要活学活用,将书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对学校体育加深理解,了解学校体育工作内容,认识体育教学环节,体会课外体育实施,这些方面通过学校体育学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4.2.3 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应用水平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体育学》作为一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专业课程,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一门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学生在学习中,将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能力融会贯通,提高其综合能力。

4.2.4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师生互动充分,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师生良好配合,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1]黄汉升,季克异.《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解读[J].体育学刊,2005(6):1-5.

[2]曲宗湖,顾渊彦.“学校体育学”课程建设回顾与展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6-14.

[3]程瑜蓉.案例教学浅析[J].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4):44-46.

G807.4

:A

:2095-2813(2015)10(b)-000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9.004

宝鸡文理学院第十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项目编号:13JG67)。

梅丽娜(1977—),女,陕西宝鸡人,宝鸡文理学院体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学。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体育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们的“体育梦”
我的教学方法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