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清代祁太平地区民间武术发展因素①

2015-12-04 21:12高晶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9期
关键词:镖师镖局太平

高晶

(晋中学院 山西晋中 030619)

浅析影响清代祁太平地区民间武术发展因素①

高晶

(晋中学院 山西晋中 030619)

祁太平指山西省晋中市的祁县、太谷、平遥三县。此地区为晋商发源地,也是山西各类拳术,器械等武术活动的发源地。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将影响清代祁太平地区的民间武术发展的因素从地理、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剖析,旨在为中外武术爱好者提供一些富有地域性的借鉴与参考,切身感受山西祁太平地区地域风貌和武术风格,加大中华传统武术的影响力度,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增砖添瓦。

清代 祁太平 民间武术 发展状况

俗话说:五千年华夏文明看山西。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这块沃土上的人民厚道质朴、英勇强悍、勤劳善良、崇文尚武。武术在山西发展亦源远流长,特别是民间武术,如:心意拳、形意拳、八卦拳、弓力拳、通背拳、傅拳以及鞭杆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拳械等,这些民间武术在清代时期的祁县、太谷、平遥发展尤为兴盛。

1 独特的地理特征为民间武术发展奠定根基

山西位于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山西是一个镶嵌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山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夏季较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这样深居内陆的气候特征及险峻的地形特点使人们自然而然养成了与大自然险恶条件抗争的习惯。

另外,祁太平地区位于山西中部,长期与位于长城北部的游牧民族为邻,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文化碰撞,游牧民族英勇好战,农耕民族内敛保守,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融合,使得该地区的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少数民族尚武精神的影响,形成了的“人性劲悍,习于戎马”的个性特征。

再者,历史上的大多数朝代都在北方建都,如:唐朝建都在长安(今西安)与洛阳,元明清三个朝代都把都城建在了北京,山西恰好位于西安、北京、洛阳之间,如若从地方到中央,那么山西可以说是必经之地,故山西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战争频发场所,因此,统治者对军事武术的重视为民间武术提供了广泛的素材,渐渐丰富了山西的地方武术。

总之,独特的地理气候,险峻的交通环境,以及重要的咽喉位置等这些都成为了影响山西民间武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民间武术的发展奠定了根基。

2 经济的繁荣促进民间武术的进一步发展

晋商的兴起不是偶然。清政府为抵御北部少数民族残余势力的南下入侵在山西重兵把守,再次扎营驻屯,山西的军事消费逐渐增长,山西商人利用特殊的地理环境屯田、贩卖粮食,大获其利,逐渐发展成为富可敌国的商帮——“晋商”。明末清初,山西中部的祁县、太谷、平遥等一带,商铺鳞次栉比,钱庄、票号的不计其数。曾有具有“金太谷,银祁县,吃不完米面的榆次县”民俗一说。

清代中期,经济进一步发展,大量商贾迫切需要武艺高强的人为其人身财产安全提供保障,心意拳和形意拳的武林高手被祁太平等地的富商聘为护院大师。逐渐出现了专门的机构——镖局,镖局中的从业人员大多为习武者,被成为了“镖师”。

镖局与镖师是一种相互依附的关系。一方面,镖师为商贾提供安全保障,为镖局进一步广开财路。镖师工作时押镖护院,闲暇时间练武,并与各界人士交流、切磋武艺,镖师多性格豪爽,走南闯北广交天下朋友,使得人们之间有更多的机会切磋武艺、交流武技,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其实是名副其实的民间武术传播者,镖局是山西武术传播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镖局也为镖师提供了就业机会。正是镖局的出现与飞速发展,使得大批习武者被赋予了另一种身份——镖师,这成为了习武者主要的从业领域,镖局的出现使得大批的习武者找到了可以施展拳脚的新天地。

以镖局为保障,镖师为载体的民间武术呈现出了历史时代性。如:镖师运送物资多靠赶牲口,为了防身,保护财产的安全,多用随身携带的短棍作为武器。由于短棍短小有力,灵活多变,攻防兼备,方便携带,久而久之演变成了独具特色的鞭杆拳法。其次还有现今流传于山西的三皇炮捶,三教门拳、南少林五行柔术等都与镖局有着密切的联系。

3 秘密结社为推动民间武术发展提供平台

在中国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央政权几乎时刻都在面临着来自各方面威胁。因此,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军事建设,特别是将士的武艺训练,选兵之后必须进行武艺训练,而且武艺训练的种类繁多,这种强制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武术传播的对象,促进了民间武术的发展。大量的老百姓随之进入军队,同样又有大量的士兵回到民间,从而将军事武术带到了民间。从这方面看,这些士兵又成为了军事武术的传播者。到清代,热兵器的广泛进入使得军事武艺在战场上彻底被新式火器所代替,虽然军队武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衰微,但有一些实用的擒拿术、格斗术仍占有一定地位。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进入太原地区随后波及全省,榆次、祁县、太谷、平遥等地纷纷响应。农民拿起长矛以义和团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反对侵略,保家爱国的运动。进行大规模的练武和游行示威活动。

到了清朝,政府为了巩固政权,禁止民间私藏兵器及私自习武。人们为了反抗压迫自发得在民间组织起来进行习武,这一类组织比较隐秘以“习拳、行教”为重要内容来进行拳术练习。当时比较出名的秘密结社有天地会,白莲教,丹凤阁等。清代秘密结社内部所开展的武术活动,往往掺杂着宗教神灵的成分,因而导致了文武合场。许多结社人员既习拳棒又练气功。尽管这些秘密组织受到清政府的高压打击、残酷镇压,但是这些组织仍顽强的存在着,不断给清政府封建统治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其中,反清秘密社团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傅山,明朝灭亡后,傅山不满清王朝的统治。一方面读书学习兵法战略;另一方面又四处游历,了解军事要地,广泛收罗人才秘密的组织反清社团。他的足迹踏遍晋中地区,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为民间武术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山西祁县城里的“丹凤阁”是傅山,顾炎武等人的据点,他们常在此聚会商讨事宜。1649年大同起义爆发,傅山积极领导参加,出谋划策但是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此后,傅山积极创编拳术,他将养生和武术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创编了傅山拳,极大地丰富了民间武术的内容。

4 结语

山西清代祁太平地区民间武术的发展在清朝时期进入发展高潮,主要受到地理险峻气候独特、经济繁荣发展,政治动因变化及当地风情民俗等因素的影响。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最后一个朝代,其发展经历的抛物线是式的变化,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衰落,中国民间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必然会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而不断进步完善。

[1]段利梅.明清晋商对山西优秀拳种形意拳产生与发展的影响[J].中国科技体育,2001,47(5):60-65.

[2]吴史慧,屈静力.清末武术文化的嬗变和发展[J].兰台世界,2013(5):82-83.

[3]李君华.清朝武举制度的结束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11,32(3):110-111,120.

[4]宿继光,刘定一.明清晋商与山西武术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4):86-88.

[5]王满福.清代武术发展的社会学——以晋商环境下山西形意拳的发展为个案[J].搏击体育论坛,2009,2(11):5-7.

[6]刘玮.明清时期的武术发展[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8(2): 160-161.

G80-05

:A

:2095-2813(2015)10(b)-023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9.238

高晶(1985—),女,山西太原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

猜你喜欢
镖师镖局太平
太平风俗美
守正创新让“太平泥叫叫”叫得更响
劝君莫做“太平官”
美髯等二则
镖局的变迁
镖师的武器
镖师阿毛的快递生活
古代镖局如何“送快递”
李鸿章给镖局当董事长只因慈禧太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