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行政文化现代化建设

2015-12-06 04:36付超孙志军
决策与信息 2015年21期
关键词:公共行政行政现代化

付超 孙志军

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浅谈中国行政文化现代化建设

付超 孙志军

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制胜成为行政管理的时代主题。本文以行政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为切入点,逐渐延伸对行政文化的探讨,加深对行政文化建设的基本认识,通过研究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当代行政文化的影响,说明行政文化现代化的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当代行政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成因以及存在的问题来进行研究,最后提出我国在社会转型期行政文化现代化的建设及路径。

行政文化;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国行政文化现代化建设

一、行政文化的概念

所谓行政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关于国家行政活动的行政精神、行政意识、行政价值和行政心理的总和,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具备和遵守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模式、生活方式及人际关系等各种生活准则与行为规范的总称。

二、中国行政文化建设现状

我国当前的公共行政文化,由于存在着传统行政文化与现代行政文化、中国行政文化与西方行政文化的冲突以及其他复杂因素的影响,呈现为一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以当代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廉洁、效能的精神规范、引导着国家公务员;另一方面人治、形式主义、保守的传统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公共行政本身的活力,从而也抑制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虽然已经从根本上消灭了领导干部官僚化的社会基础,但受传统文化中的等级观念影响,目前我国行政文化中的官僚理念依然存在。长期以来,个人负责制和自下而上监督体制的缺失是致使这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老爷作风蔓延的根源。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责任型行政文化逐渐为行政主体所接受,主要领导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开始成为一种行政趋势。

人治和礼治是我国古代社会盛行的行政文化。这种文化强调“温良恭俭让”,核心就是要求公众和行政人员将一切权力交与统治阶级。人治与礼治的行政文化理念能够延续至今,与我国法律体系不健全,行政法规滞后,行政行为缺乏监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官员特权思想也常常导致行政行为凌驾于法律之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执法违法屡见不鲜。目前,我国法律体系特别是行政法规构建正处于完善过程中,法治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强化,人治与礼治下的法治型行政文化成为现阶段行政文化的一大特色。

“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这流传千年的治学为官理念对我国行政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当前,我国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环境转变、享乐主义冲击等多种因素为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违纪案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少数高级干部腐败案件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党不断强化廉政建设,一方面深化改革、健全法制、发展民主、强化监督,另一方面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惩治腐败,廉治型行政文化已成为必然选择,并初现成效。

三、中国行政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

1.有助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公共行政文化的变迁过程。这既是对传统公共行政文化的冲击,又是对现代公共行政文化的培育。从一定角度而言,公共行政文化的变革层次更深、难度更大,是整个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若不变革传统的、落后的公共行政文化,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缺少观念的支撑和理论的指导。

2.有助于提高公共行政科学管理水平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科学主义、行为主义、权变主义等阶段,在80年代进入了“文化制胜”的全盛期。公共行政管理必须对这一潮流作出积极的回应。科学的公共行政,固然需要理性、定量化、结构、物质手段、制度等“硬件要素”,但如不将其同行政意识、行政价值观、行政心理等“软件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方法,再好的物质手段,也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3.重塑行政文化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共行政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能把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为祖国昌盛和人民幸福勇于奉献的精神,“灌输”到公务员头脑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精神动力。因此,要提高公共行政的科学管理水平与公共行政效能,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而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当前必须加强公共行政文化建设。

4.有助于促进行政人才的开发

公共行政文化对行政人才的开发发挥着广泛而深刻的理性引导作用,行政文化对行政人才开发具有较明显的强制、说服定势。

四、中国行政文化现代化的建构路径分析

行政文化,深深影响和制约行政体系及其国家公务员行为的方方面面,是公共行政之魂。鉴于我国当前行政文化的积弊以及行政文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我认为,应从思想、制度和环境三方面对中国行政文化现代化建设进行路径选择。

思想上,要彻底清除封建传统思想的不良影响,更新观念,优化社会心理,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建立有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行政思想。同时,要积极吸收借鉴中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行政思想。注重优化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人们对社会事件所做出的一种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心理反应和心理特征1,它既是行政管理活动所必须面对的公众要素,同时,由于行政人员本身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心理本身也影响、制约着行政文化。因此要培养健康的行政心理,优化社会心理,最终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元化的价值评价体系,这就为重塑行政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制度上,要积极改革创新并要建立一整套行政行为规则,确保各种行政行为依法依规、有序透明、高效运行。

环境上,营造良好氛围,实现行政文化的现代化,人治行政文化向法治行政文化的转变。从法治行政文化的过程看,法治化、市场化、民主化应同步进行。“市场化可以给中国的法治政府提供经济制度条件,而中国政府的法制化,也可以给市场化提供法治政府的保障,并为中国政府的民主化提供基础。”2因此,向法治行政文化的转变,首先要求政府在理念上向法治化、市场化和民主化转变,以此指导公共行政,并最终在制度表述上和执法实践中真正体现法治精神。促进全能行政文化向有限行政文化的转变,促进管制行政文化向服务行政文化的转变。

[1]高洪涛.《政治文化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2]阿尔蒙德.《公民文化》.华夏出版社,1987年

[3]孙红,徐红.《行政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一作者:付超,男,山东临朐人,现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硕士研究生,250014

第二作者:孙志军,男,山东宁津人,现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50014

猜你喜欢
公共行政行政现代化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论行政自由裁量的“解释性控权”
米其林行政主厨的GENTLEL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基于管理、政治和法律视角对公共行政学之分析
公共行政法治化的逻辑理路及制度模式探索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