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体育生命化教育模式的探究

2015-12-06 16:41王超沈斌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0期
关键词:个体价值生命

王超 沈斌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2)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也是教育行为存在的意义所在,是教育的本质功能,是教育的立足点和归属点。不管是哪一种教育,最后都要以培养人才为基础、贡献社会为目的,为社会文明建设产生积极作用。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教学是确保学生拥有良好精神状态、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品质的重要途径,作为校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需要从学生主体出发,激发学生的生命价值。

1 体育教育生命化的基本内涵

体育教育生命化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取向,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创新性教育理念。更加重视学生自身生命价值的激发和实现,充分考虑到个体学生的性格差异和生命特征,进而唤醒学生的生命价值意识,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最终以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为终点。体育教育生命化将生命的综合性、完整性作为发展旨趣,侧重对个体学生灵魂的教育、精神面貌的塑造。生命化教育属于一种大智慧的教育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与生命融合、发展生命的重要方式。它将生命的存在作为基本点,将生命的本质特征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使一切教育行为都紧紧围绕生命价值展开,这是体育教育尊重个体生命、重视个体生命的表现,是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

生命价值理念下的体育教育追求幸福、健康,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课程引导中使学生获得更真实的生命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个体生命保持最佳状态。这一模式符合生命发展的本质规律,能够使个体生命变成一个高度和谐的整体,从而进一步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

2.1 学校体育教学工具化阻碍了生命化教育模式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体育教育面临着来自科学技术以及功利主义的双层压力,而现当代人们形成的思维意识中理性工具占据上风,忽视了理性价值的重要性。工具理性作为支配行为的核心意识,逐渐呈现出知性取向,将完整的体育教学变成技术教学,整个阶段的教学活动都使生命价值处于一种萎缩状态。在工具理性的影响下,学校体育教育也不免受到了影响,传统的体育教育将技术达标作为考核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致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工具化侵蚀,教学活动生命价值的缺失,使体育教学无法将人文精神和生命价值完美融合,教学过程中偏向工具化的程式化内容和模式化内容会对个体的精神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最终出现学生进行身体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追求高学分、高分数。

如果将体育项目的运动技巧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的,那么人的身体在教学过程中只扮演着一个“运动驱壳”,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技术而练习。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促进个体发展,工具性的体育教育模式,反而将个体沦为体育的“奴隶”,一旦失去了个体的支持,任何体育教学都失去了价值。因此,工具理性的越位导致教学对象学习目的的迷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校体育教育生命化发展的步伐。

2.2 使学校的体育教育失去丰富的生命色彩

个体在实际生活中,并不能完全接受“单一的色彩”、“固定的时空”、“完全的空白”,因此,个体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学校的体育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历时的发展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学习不单单是为了学期末的考试或者掌握某种运动技能,而是在真实的教学活动中,感受到体育带来的生命活力,体会到竞争与合作的魅力、成功和失败的感觉,同样也是个体释放激情、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就目前来看,学校体育课程不管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在教学评价中,都凸显出过于单一、滞后的缺点,同时还带有严格的急功近利的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体育生命色彩的绽放和人文价值的诠释,同样也使学生无法领悟到生命的真实价值和生活的实际意义。

2.3 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弱化了个体对生命的完整性感知

个体生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概念,而完整的生命感知不仅仅包括个体所蕴含的知识能力、智力水平、技能等理性因素,同时也包括对生活的情感体验、意志、态度等感性因素。在新课程发展过程中,虽然将情感因素、态度因素和价值因素作为学生体育学习的重点,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放到重要位置,在教学中渗透终身学习的意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比较偏向理性化认知,侧重体育技巧的学习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和意志培养,使个体对生命的完整体感知弱化。

学校体育教学缺乏鲜活的生命力也是当前教育中的一大特点,教育忽视了对个体的社会性和精神性作用,将一个个有朝气、有活力的教学对象变成木偶,一味追求身体素质达标,技能规范化、标准化等,阻碍了学生创造性和超越性的发展。

3 学校体育教育生命化的探究

3.1 将健康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种责任意识

将健康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种责任意识,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是社会对体育认识的升华,只有拥有了责任心,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有具体行动,只有将健康当作是一种责任,才能提升对健康的认知。健康是个体生命发展的基础,只有拥有健康才能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因此,促进、维护健康发展是每个个体都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健康意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位健康专家曾经在一场讲座中提到: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都不能负责的话,那么他还能对社会、为人们做什么贡献呢?健康情况对于学生来讲,虽然并没有发展到责任这一层面,但是,学生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近视眼、心理抑郁、体质下降等,都是健康状况的具体表现,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年轻的生命是奋斗的根本,没有健康的体魄,就没有拼搏的动力,健康的精神同样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一个体弱多病的生命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生存,因此健康需要作为一种责任意识存在于体育教学中。个体的健康水平,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因此健康不仅是一种个体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这种观念曾有荷兰学者提出过,他指出:确保个体健康,是作为一个人的基本责任,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就需要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当你拥有健康的时候,似乎一切都是那么平常,但是当你真正失去健康的时候就会发现健康是多么可贵。因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具有高度责任感,真正关心自己的健康、追求健康。体育是最直接、最有效、最有趣的途径,它作为培养知识型和劳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逐渐转变成一种健康服务,这种意识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体育教学观念的变化,而它最直接的标志就是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融入。

综上所述,生命化教育观念下的体育教育使教学对象充分认识到增强体质的重要性,是学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学校展开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同样,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讲,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或者未来的工作中,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发展中,才能更好地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学校体育教学将健康上升到责任意识,是学校展开生命化教育的关键。

3.2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将工具理性认知和价值理性认知相结合

体育发展的目的主要有两种,一是功利性目的、二是非功利性目的,而任何一个民族的体育发展都是在这个目的的对峙中进行的,换句话来说就是,体育是在“以人为本”的人文体育价值观和“以工具理性为本”的体育价值观中发展的,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正是体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就目前来看,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主要将运动技术作为学习的核心内容,将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工具,整个教学环节缺少一种唤醒生命精神属性以及社会属性的人文主义价值,教学对象只能够在被动接受和反复模仿中,掌握运动知识,获得技能,而这大多借助于个体的感觉器官,但是学生心智的发展则需要在运动技术的真实体验中得到,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致使生命个体发生变化,以获得精神上的幸福感,因此学校体育教育需要在人文主义和工具主义的结合中实现和谐统一发展。

新时期下,体育教学已经广泛地涉及到个体的身体、心理甚至社会适应这三个方面立体目标发展,不管是从时代进步角度来看,还是从个体本身的发展情况来看,学校体育教学都要关注对身体的自由解放,在生命化教学的影响下,体育教学需要复归人文价值,努力为集体和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真正是体育服务于人。

3.3 体育生命化教育是对身体整体性的解读

人的身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有机统一体,它根据一定的规则将各种器官、本能、欲望、意识、情感、爱好、思维、智力等融为一体,它的整体结构决定了它的整体功能,所以说,身体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器官组合,而是综合了知觉、实践而系统性整体。因此在日常实践过程中,人体总是血脉相连。人的生命并不都是自然的,还有一部分是精神的,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情感、爱好、意识等,就是典型的精神表现,生命化教育的本质就是在体育教学中凸显出生命的重要性,以人的生命为教育的立足点,尊重生命的整体性,在此基础上挖掘个体生命的潜力,提高生命质量。生命化教育将完善生命的价值、实现生命的意义,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将个体的生命当作是一个综合系统,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如果不能够将人体的精神和躯体充分调动起来,就很难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

因此,生命化教育观念下的体育教学要以技术为载体,主动探求生命的主体功能,最大程度上优化精神生命、自然生命、心理结构,促使人的活动得到最佳效果,发挥生命体的最佳作用。学校的体育生命化教学要求将人的智力水平、情感体验、毅力锻炼以及人类本能作为生命的基本要求,将其和谐地归纳到同一个整体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和健康意识,从而进一步完善个性,实现整个社会的健康文明。

3.4 体育教学生命化是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上是一种教育理想的追求和信念,马克思主义提出人的发展基本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分别是完整发展阶段、和谐发展阶段、多方面发展阶段和自由发展阶段。四个层面是相对来讲的。生命化教育作为将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融为一体的教育理念,再也不是单纯的技术复制,而是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唤起内在的发展动力,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实现身心的协调、全面发展。同时由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多样化,不管是更加侧重技术教学还是更加侧重精神培养,都不能成为一门完整的体育课程,因此,站在人类综合发展的角度上,生命化教育需要开启智慧、润泽生命,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化为生命源源不断的动力,将追求学习成效内化成追求生命意义,使生命化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得到贯彻落实,真正提高学生的生命价值,实现学生的生命意义,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4 结语

就目前来看,学校的体育课程越来越侧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基础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对生命价值的追寻,淡忘了体育教学的本质目的,这种实用性、功利性的体育教学需要在未来体育教育模式的发展中得到遏制,这种仅仅对学生实施物性训练和塑造的方式应该被新时代摈弃。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以及情绪态度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教学内容,企图通过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将体育教学上升到精神层面和社会层面,所以说,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体育生命价值、社会价值教育至关重要,这同样也是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的新要求和新挑战。这种立足于学生的生命价值培养,将学生个体生命价值作为发展的基础,超越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将体育教学活动变成是一个人生竞技的体验场,从中不断获得全新的价值观,作为指导人生进步的指南针。

[1]扈中平.教育目的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22.

[2]张双靠.对生命和谐的不懈追求——论高校生命化教育[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3):25-27.

[3]冯建军.论生命化教育的要义[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5):25-28.

[4]刘济良.论大学的教育理念[J].河南社会科学,2004,12(5):30.

[5]何劲鹏,姜立嘉.体育课程生命化探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6.

[6]田荣和.体育的工具性异化与人性化复归[J].体育学刊,2005,12(4):11-13.

[7]孙正聿.哲学修养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7.

猜你喜欢
个体价值生命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