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鼎力之作——评谭虎娃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2015-12-08 10:09臧爱绒
关键词:大众化延安时期

臧爱绒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鼎力之作
——评谭虎娃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臧爱绒

十七大以来,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呈现出一股热潮,并形成了大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同时也出版了众多的专著及学术文章,可谓成果颇丰。谭虎娃博士出版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就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学术专著。该书是谭虎娃主持与其同名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它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可谓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鼎力之作。

一是全面性。目前,学术界关于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虽然成果颇丰,也不乏深刻见解,但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如微观问题研究多、宏观审视少;面向党员干部、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多,而面向普通群众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少;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贡献研究多,而其他党的领袖与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贡献研究少。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几个深层次问题:一是尚未形成成熟体系。二是理论框架上尚未完全独立。三是研究视阈不够宽阔,不能反映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貌。而本书分为导论和十一个章节,从十二个方面对其做了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界定及构建要素、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方位、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素分析、延安时期中共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延安时期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以及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宝贵经验。

二是创新性。其创新可概括为“三新”,首先是选题新。截止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一部从宏观层面多维度、系统、全面研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术著作,从这一角度讲,该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其次是思路新。本书是在准确定位中共中央长征到陕北后对马克思主义新认识的基础上,构建由主体、对象、内容、路径、效果等要素组成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框架,描绘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激起的改变社会之伟力,进而提炼出其中行之有效的经验与值得反思的教训,为当前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启示。再次是观点新。如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念的界定,该书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把抽象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人民大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从而将其“感情、思想、意志”联合起来;关于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主体、对象的界定,作者认为他们是动态的、相对的。

三是史论性。本书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既不是简单的纯粹的历史梳理,也不是枯燥的从理论到理论的推演,而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典范。首先从延安时期出版的报刊杂志、中共领导人与理论工作者的著作、回忆录中挖掘第一手史料,准确地勾勒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真实历程,真实、全面地再现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辉煌。在此基础上,充分阐释只有大众化,使人民群众掌握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武器,马克思主义才能由理论变成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的定律这个结论;归纳提升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构建一个在大众化理论统领下的多层次、多方位、多维度的理论框架。

四是价值性。本书始终坚持“古为中用”的原则,作者不仅致力于厘清这一段的历史脉络和各个主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还总结其经验,探索其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借鉴意义。尤其是特意用一章内容来论述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其一,“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基石;其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其三,“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保证;其四,“善于使用一切宣传鼓动的方式”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其五,把“人民的文化提高到一个必要的程度”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抓手。

(作者系延安大学政法学院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大众化延安时期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延安戏曲改革研究:大众化视角下的回顾与反思
走进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