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人生转折期
——嘉靖归乡(1554-1559)

2015-12-08 19:00闫福新
人间 2015年35期
关键词:政局张居正政治

闫福新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张居正的人生转折期
——嘉靖归乡(1554-1559)

闫福新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张居正在嘉靖时期的归乡,与其人生及政治生涯有着密切联系。嘉靖归乡时,张居正处于人生低谷,对于国家政局和自身仕途感到彷徨和困惑。在归乡期间,他一面寄情山水,一面关注国计民生,形成了自己的经世哲学和治国之策,彻底从文人转化为政客,成就了辉煌的“江陵柄政”时期。嘉靖归乡在张居正的人生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是张居正的人生转折点。

张居正;嘉靖归乡;人生转折点

张居正自身的思想意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也曾经是年少轻狂的文人雅士,也有过对时局的彷徨和无奈,但是最终他还是成为了我们所熟知的“‘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至祸发身后”的张居正,这种鲜明的变化和对比必然有一个思想的酝酿转型期,使张居正进行蜕变和升华,形成其经世思想。

首先是心态的改变。张居正的人生仕途在嘉靖三十三年以前基本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其才华和天赋更引起了当时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璘解带相送,之后也是平步青云,十六岁的举人、二十三岁的进士,擢庶吉士,进翰林院。这时期的张居正是锋芒毕露的,拥有满腔的热血抱负。然而,当张居正在嘉靖三十八年返回京师时,却展现出一副截然不同的风格气质,《明史》记载为“深沉有城府,莫能测也”。以构陷高拱为目标的壬申政变鲜明的体现出张居正此时的隐忍甚至残忍心态。张居正与高拱同属改革派,但是两人最终却因施政方针的分歧而相互倾轧,最终张居正借由冯保的手驱逐高拱。

其次,政治理论的成熟。嘉靖二十八年,张居正才二十五岁,朝廷内部则是党争不断,严嵩与夏言以及之后的徐阶相互斗争不断,政局黑暗。张居正作为翰林院的编修,无任何实权,但是却深入接触到了腐败和黑暗政局,这使得张居正无限的郁闷与彷徨。在这种情况下,《论时政疏》自然而然产生了。《论时政疏》中指出当时国家的五大问题分别是“宗室”问题、人才问题、官僚问题、军备问题与财政收入问题。文章可以说比较全面且理由充分的指出了当时的诸多弊病,但是这篇张居正的呕心沥血之作,由于张居正在政治上的幼稚,呈上之后便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而隆庆二年,张居正为吏部左侍郎、东阁大学士,而且已经入阁一年多,身居高位要职,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陈六事疏》的提出是张居正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这份奏章相比较《论时政疏》内容更加具体完善,提出了“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六个方面的重大改革举措,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社会性,很快为穆宗皇帝接受,御批可行,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时代针对性。

其三,政治权谋的熟练掌握。张居正对于自身的无能为力转到希望当时位居内阁次辅的徐阶能打破时局的枷锁,实现政治理想。张居正在嘉靖三十三年临归乡给徐阶写了一封信。信中张居正很坦率地表示出自己的焦灼和急躁以及要求迅速改变现状的迫切愿望,殷切希望徐阶挺身而出,奋起抗争,不要因一时的得失而踌躇不前,以国家为重,勉励其成就一代相业。而这种性格的直接后果就是张居正的嘉靖归乡,难以适应官场的生活,徐阶对此也是一笑置之。但嘉靖三十八年返京后,张居正开始默默经营仕途。任右春坊右中允兼领国子监司业事使张居正能够与储君进行直接的交流沟通,以翰林院学士破格入内阁展示出了张居正雄厚的政治资本,成为公认的政治新星,之后为自己的政治主张反徐阶,后又因政见分歧代高拱成为首辅,与李太后、冯保结为政治盟友,开始了十年的“江陵柄政”时期。

张居正在报国无门中无比的迷惘彷徨,但是却没有解决良策,于是就产生了归隐之意。其中,最能透彻地说明张居正在山居期间隐士心态的,是他归乡期间所作的《七贤咏》及其序文。“余读《晋史•七贤传》,慨然想见其为人,常叹以为,微妙之士,贵乎自我;履素之轨,无取同途。”所谓七贤,即生活于魏晋之际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安丰七个人。他们在西晋时因不屑于时局的混乱,又不肯趋炎附势,故退而放逸于山林之中,以狂放不羁的姿态示于世人。张居正认为他们是迫于不得已,是环境使然,退而不同流合污,是对现存暴虐政权的消极抗拒,高度赞赏了他们的气节。

张居正在归乡期间也通过关注荆州与全国的局势,并且身体力行的构思解决方案。这使得张居正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认识。他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更加全面的感触到嘉靖中期后政局的危机。首先,因不堪忍受极度繁重的赋税徭役,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市民起义。仅在张居正归乡时期就发生了河南柘城盐徒师尚诏起义、广东张连起义、江西上饶陶工起义等。其二,是少数民族的不断暴动。其中俺答部在嘉靖二十九年、嘉靖三十三年以及嘉靖三十六年等连续多次入关抢劫,甚至直逼京师,制造了震惊当时的“庚戌之变”。而东南沿海的寇患也是不断泛滥,北虏南倭,并为国患。对于当时政局的危机,张居正不仅有了宏观上的清晰认识,而且对于基层民众的苦难也通过荆州一地更加深刻。

张居正归乡期间的隐士情怀与报国情怀相互交织与矛盾性,构成了张居正嘉靖归乡期间的真正心态。嘉靖归乡时期是张居正经世哲学当之无愧的起源点,在这个时期,他从夏言弃市、严嵩病故到徐阶致仕中读懂了官宦仕途的凶险,他明白了政治与权势的关系;在这个时期,他的立足湖北,在孤寂和忧国之思中形成了自我的治国和入世之道的雏形;在这个人生的岔路口上,他实现了从文人雅士到安邦定国的实干家的蜕变,他成为了那个讲究权术与谋略,玩弄阴谋诡计的“外儒内法”的张居正。

[1]韦庆远.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张居正. 张太岳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张廷和(清)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王世贞. 嘉靖以来首辅传[Z].

[5]朱东润. 张居正大传[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K207

A

1671-864X(2015)12-0065-01

猜你喜欢
政局张居正政治
天人互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张居正感激考官让自己落榜
磨砺是一笔财富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张居正宽待对手
宫廷政变与晚清政局
明中后期政局的边际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