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应用MRI诊断的临床意义

2015-12-08 22:42吴铁成
影像技术 2015年6期
关键词:骨坏死股骨原发性

吴铁成

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应用MRI诊断的临床意义

吴铁成

(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开封 475000)

目的:分析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应用MRI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64例膝关节原发性坏死患者的影像资料,全部患者均取仰卧位并进行MRI检查,统计患者病灶检测情况及病灶在MRI检查时的信号表现。结果:全部64例患者共检出病灶72处,包括内侧股骨踝45处、内侧胫骨平台13处、髌骨9处、外侧股骨踝3处、外侧胫骨平台2处;64例患者均在T1WI序列中显示低信号区域,在脂肪抑制序列中显示骨髓内高信号区域,且53例患者在T2WI序列中可见低信号区域或者高信号带包绕的软骨下骨低信号区域。结论:MRI技术具有敏感、无创等优点,能够清晰显示病灶特征性信号区域,值得在诊断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中积极推广。

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MRI;诊断

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发病率在高龄人群中可达9.40%,但因其临床表现与半月板撕裂、骨性关节炎等病症相类似,导致临床诊断困难增加、治疗效果受到影响[1]。为此,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64例行MRI诊断的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女比例34∶30,年龄45-81岁,平均(63.01± 0.22)岁,病程2m-4y,平均(2.48±0.35)y;均存在行走疼痛、关节间隙及其周围压痛症状,51例患者呈麦氏征阳性。本组所选患者基线资料对本研究结果均不会造成严重影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取仰卧位,选用GE HDx MR 1.5T专用线圈,指导患者将患侧膝关节置入其中,设置层厚4.5mm、间距0.5mm;确定扫描序列如下:①冠状位,取SE序列,TR为740,TE为26;②水平位,取GE序列,TR为680,TE为16;③矢状位,取GE-STIR序列,TR为1360,TE为16;④矢状位,取TSE序列,TR为3000,TE为80;⑤矢状位,取SE序列,TR为740,TE为26。

1.3 观察指标

统计本组患者的病灶检测情况,并记录患者病灶在MRI诊断中的信号表现。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病灶检测情况

本组64例患者中,MRI共检出72处病灶:45处位于内侧股骨踝、13处位于内侧胫骨平台、9处位于髌骨、3处位于外侧股骨踝、2处位于外侧胫骨平台。其中60例患者为同一关节出现1处病灶,2例患者为同一关节出现2处病灶,2例为同一关节出现3处病灶。

2.2 本组患者MRI诊断表现

本组64例患者均在T1WI序列中显示低信号区域,在脂肪抑制序列中显示骨髓内高信号区域;其中53例患者在T2WI序列中可见低信号区域或者高信号带包绕的软骨下骨低信号区域。

3 讨论

膝关节骨坏死包括自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类型,由于常规平片难以显示患者病变情况,临床予以诊断时易发生漏诊、误诊等不良事件[2]。此次研究主要从病灶检测结果与病灶在MRI诊断中的信号表现两个方面进行相应分析,以探究膝关节原发性坏死应用MRI诊断的临床意义,从而为日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本次研究所选患者的基线资料显示,男女比例为34∶30,年龄为45-81岁,可见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多发于女性,且以中老年人群为主,提示临床诊断时应当指导膝关节突发疼痛的中老年患者行MRI检查,以便准确判断其疾病。行走疼痛、麦氏征阳性、关节间隙及其周围压痛等均属于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的临床症状,但是X线仅对部分处于疾病晚期的患者能够显示特征性表现,所以临床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应当注意借助MRI等其他辅助技术,同时结合患者发病表现、体检结果等资料,以便避免误诊为半月板撕裂或者其他疾病,进而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提供有利条件[3]。本次研究数据还表明,本组64例患者经MRI检查后共发现72处病灶,其中有45处位于内侧股骨踝,可见其是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的好发部位,推测可能与内侧股骨踝为人体膝关节的主要承重关节面密切相关。剩余3处位于内侧胫骨平台、9处位于髌骨、3处位于外侧股骨踝、2处位于外侧胫骨平台,提示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病灶可累及人体髌骨、胫骨平台或外侧股骨踝等位置,因而临床应该从多角度、多位置进行较全面的疾病诊断。

MRI技术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有助于帮助医师观察患者髓腔的病变情况。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全部患者的病灶均在T1WI序列中显示低信号区域,在脂肪抑制序列中显示骨髓内高信号区域,且有53例在T2WI序列中显示低信号区域或者高信号带包绕的软骨下骨低信号区域。考虑到半月板撕裂疾病中的半月板内部异常信号区域并未超出半月板边缘,而骨样骨瘤、缺血性骨坏死等疾病虽然也能显示骨髓水肿,但在T2加权图像中并无高信号带包绕低信号区,因此临床可将病灶信号表现作为诊断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的诊断标准之一,以区分具有相似表现的其他病症,增强诊断准确性[4]。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发病时间若在6周内,MRI可能难以显示相关表现,因而临床医师应注意询问患者病程,确定时间窗[5]。由于受环境、样本量等多种因素限制,本研究结果以及患者病情分型的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和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MRI可以通过多种扫描方式和扫描序列对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患者进行诊断,能够显示特征性信号区域,具实际应用价值。

[1]赵登宇,毕树雄,胡鹏.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研究及诊治现状[J].中国医疗前沿,2013,3(8):16-17.

[2]赵汝栋,胡高戬,邵明磊等.双侧股骨髁自发性骨坏死1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19):150-151.

[3]黄文亮,周山.膝关节自发性软骨下骨坏死的MRI诊断[J].中国实用医刊,2013,6(40):105-106.

[4]余香,顾明,吴佳玲等.80例骨坏死患者的磁核共振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3,29(32):182-183.

[5]许开喜,卞绍亚,陈新建等.MRI对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诊断价值[J].江苏医药,2015,6:718-720.

R684;R445.2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5.06.13

2015-05-13

猜你喜欢
骨坏死股骨原发性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骨坏死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踝关节早期骨坏死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