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重楼叶斑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2015-12-08 23:25严世武马维思
云南农业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叶斑病重楼病害

李 佳,严世武,马维思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

滇重楼叶斑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李 佳,严世武,马维思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

滇重楼 [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为延龄草科重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重楼基源植物。为云南省地道稀缺名贵药材,不仅可直接入药,还是云南“宫血宁”、“热毒清”和“季德胜蛇药片”等著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中国每年消耗重楼约3 000 t,长期掠夺性采挖使野生滇重楼越来越少,人工栽培滇重楼已成必然趋势。但随着人工种植滇重楼面积的扩大,栽培年限的增加,野生状态下很少发生病虫害的滇重楼,在人工栽培条件下不断有新的病虫害发生,轻者影响滇重楼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重者绝收,使药农遭受重大损失。笔者通过对丽江玉龙县53.33 hm2连片种植的滇重楼病害调查表明,滇重楼病害有叶斑病、红斑病、灰斑病和茎腐病等,其中叶斑病危害最重,已严重影响滇重楼的产量和质量,成为大规模种植滇重楼的潜在威胁,滇重楼叶斑病的防治已成为生产中十分突出的问题。目前生产上还没有滇重楼叶斑病发病规律的报道,更没有滇重楼叶斑病防治方法的报导,本报导采用以农业措施预防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有效的解决了滇重楼叶斑病害问题,在增加产量的同时,可确保药材的质量与安全性,可在滇重楼产区大力推广[1~2]。

1 危害症状

滇重楼叶斑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其典型的危害症状是初期在叶正面形成许多褐色小点,而后逐渐扩大成为半圆形、圆形或不规则的叶斑,叶斑中间枯白或黄褐色,边缘暗褐色,四周有浅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部正反两面均产生灰黑色霉层。严重感病的叶片上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变褐枯黄,直至植株死亡。

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滇重楼叶斑病的病菌一般在病叶、土壤中或植株的病残体上越冬。第2年当环境条件适宜时,从分生孢子器中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散,传到滇重楼植株上,后侵入体内引起初侵染。发病后,新病斑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经风雨、气流传播又引起多次再侵染。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多在8-9月夏秋发病,10月逐渐减少。一般植株生长不良、老叶易发病,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土壤排水不良的涝洼地、连作田,及田间杂草丛生田易发病;此外,偏施氮肥长势过旺,抗病力下降,会加重发病。发病较重的地块发病率在80%以上,造成大幅减产,药农利益严重受损[3]。

3 防治方法

滇重楼叶斑病防治的困难在于一是滇重楼为多年生植物,生长周期长(种子繁殖9~10年采收,根茎繁殖6年以上采收),长期种植在相同地块的连作方式,极易受到病原物的侵染。病害一旦发生,如不及时进行防治,将会使已种植多年的滇重楼产量大幅下降;二是由于中药材的道地性,滇重楼长期生长在特定的地区,又常年连作,病原物适应性、致病性逐渐增强,致使病害日趋严重,难以控制;三是滇重楼大面积发病为8-9月雨季,正值营养生长旺盛期,叶片大量干枯,影响光合作用,对根茎产量积累造成极大影响,且增加了药剂防治的难度;四是植物药生产要求原料品质较高,禁止大量施用农药,以保证滇重楼药材的用药安全。基于以上原因,滇重楼叶斑病防治以采用农业措施预防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防治方法重点包括以下内容[4~5]:

3.1 农业措施防治

(1)种植抗病品种。根据不同品种对地上部分病害抗性的差异,选择种植抗性强的品种,从品种角度防止叶斑病的发生。如推广种植高产优质抗叶斑病性较强的新品种“滇重楼1号”。

(2)加强肥水管理。在常规施氮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有机肥30 t/hm2、磷肥(过磷酸钙) 450 kg/hm2、钾肥(硫酸钾) 225 kg/ hm2,避免偏施氮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抵抗力;滇重楼为根茎类药材,喜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不耐涝,雨季要及时挖通排灌沟,做到能排能灌,降低湿度,保持畦面干爽湿润,以利生长,增强植株抵抗力,防止叶斑病蔓延。

(3)改善田间通透性。起厢栽培,厢高25 cm,厢宽120 cm,沟宽40 cm;增加株、行间的距离,株行距可由10 cm×15 cm增加到15 cm×25 cm;经常清除田间杂草,保持通风良好,以利生长,减少发病。

(4) 及时清理病叶枯叶。早期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对发病较重的植株,及时剪除植株上的重病叶片、枯叶和病残物,清除地面的病残叶,搬出田外集中烧毁;11月滇重楼倒苗后要及时清除地上部分植株,消灭田间越冬病源,减少来年传染源,减轻危害。

(5)合理轮作。滇重楼产品采挖后,种植滇重楼的地块至少要轮闲2年。

3.2 化学药剂防治

在易发病和感病较重的地块,施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施用方式和用量为:

(1)发病前。早期预防可适量喷洒低浓度的各种保护剂,如用1∶1∶120(或0.5%)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1 000倍液进行喷雾预防,每隔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

(2)发病初期。当少数叶片形成退绿的斑点时,喷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退菌特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每隔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

(3)病害严重时。每株要全面彻底喷施65%代森锌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或世高10%水分散剂1 000~1 200倍液,控制病害蔓延和扩展,每隔7 d喷1次,连续喷3~4次。

(4)防治时注意事项。要将整个叶面喷湿;以上药剂要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喷药时最好与杰效利助推剂混合使用,以提高叶面对农药的吸收;在使用代森锌时应避免与其他碱性农药混用。

4 防治方法的优势

4.1 提供防治滇重楼叶斑病新方法

目前还没有滇重楼叶斑病发病规律的报道,更没有滇重楼叶斑病防治方法的报道,因而文章为滇重楼生产上叶斑病的发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防治方法。

4.2 确保中药材的质量与安全

滇重楼以根茎入药,质量安全问题相比农作物更加突出。如大量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造成滇重楼药材严重污染,农残严重超标,对病人无疑是雪上加霜。文章采取农业综合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叶斑病防治技术,在增加滇重楼产量的同时,可确保药材的质量与安全性。

4.3 挽回药农经济损失,提高高寒山区农民的收入

滇重楼种植区域大部分是高寒山区,农民生活贫困,中药材种植技术水平低,病虫害一旦发生就束手无策。采用本技术防治滇重楼叶斑病,在同等情况下能挽回农民的经济损失30%~40%。

注:感谢杨丽英研究员对文章提出的指导和修改建议。

[1]李绍平,杨丽英,杨斌,等.滇重楼高效繁育和高产栽培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4):956-959.

[2]杨斌,李绍平,王馨,等.滇重楼的栽培与合理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27(6):70-73.

[3]牟林春,罗勤,蔡佩玲,等.重楼的栽培与利用[J].经济作物,2006(6):34.

[4]李绍平,杨斌.滇重楼驯化栽培研究初报[J].云南农业科技,2005(2):12.

[5]张金渝,虞泓,张时刚,等.滇重楼与华重楼的野生驯化和繁殖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4,17(3):314-317.

2014-10-2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滇重楼规范化种植基地及其SOP优化升级研究”(2011BAI13 B02-3);云南省科技创新强省计划“滇重楼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2010AE002)。

猜你喜欢
叶斑病重楼病害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春季番茄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方修《重楼小诗》中的《红楼梦》情怀
爱尼山的重楼
重楼:梁春宏的脱贫“药方”
菩提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