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芒果“秃尖”原因调查及防治方法

2015-12-08 23:25王文心李江健杨美芳
云南农业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蓟马嫩叶夜蛾

王文心,李江健,杨美芳,肖 梅

(1.元江县植保植检站,云南元江653300;2.玉溪市经济作物工作站,云南红塔区653100)

元江芒果“秃尖”原因调查及防治方法

王文心1,李江健1,杨美芳1,肖 梅2

(1.元江县植保植检站,云南元江653300;2.玉溪市经济作物工作站,云南红塔区653100)

元江县种植芒果历史悠久,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1992年,元江县被云南省农业厅列为商品芒果生产基地县,1995年元江县选送参评的元江象牙芒和吕宋芒均双双获得了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优质水果金奖,并被云南省农业厅列为全省芒果商品基地示范县。至今元江县芒果品种资源已有135个,主要品种有三年芒、金凤凰、台农1号、虎豹牙、水英达、元江象牙、红象牙、帕拉英达、翠绿等等,产品远销广东、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2014年,全县芒果种植面积达7 333.3 hm2,产量80 000 t,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6%,已发展成为元江县主要的热带水果产业,对发展地方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芒果种植年限的增加及种植面积的扩大,近年来在芒果生产上发生了一种普遍的“秃尖”干枯现象,严重影响芒果的生长和树势,发生面积达219.9 hm2,占种植面积的3%。笔者经过近3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生产上主要表现为新梢抽发后,嫩叶长出不久即卷曲、干枯、脱落,继而枝条顶端变黑、干枯。导致幼树多年不能形成树冠,变成小老树。结果树以秋稍受害最重,影响结果枝的生长发育,受害枝条不能形成结果枝,第2年结果很少,甚至不结果,对次年的产量有较大的影响。

1 发生原因

经过3年连续对芒果主产区的红侨社区、甘庄街道办事处、红光农场、红河街道办事处、曼莱镇的10个芒果园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生芒果“秃尖”现象的主要原因,第一是病虫危害,第二是土壤因素及缺素症。

1.1 病虫危害

1.1.1 炭疽病

芒果炭疽病病原为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属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炭疽病主要危害秋稍及嫩叶,使叶片干枯脱落,枝条受害,枝条顶端变黑干枯[1]。

该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与栽培环境的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在温度25~28℃、相对湿度90%以上时最容易感染。

1.1.2 蓟马

元江县主要是茶黄蓟马 (Scirtotrips dorsalis Hood),另外还有褐蓟马 (Scirtothrips mangiferae Priesmer)、红带蓟马(Selemothrps rubrocinctus Giara)等,属缨翅目蓟马科。该虫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树嫩梢芽叶汁液,被害嫩叶在叶背主脉两侧呈现两条至多条纵列的红褐色条痕,严重时叶背呈现一片褐纹,后期芽梢逐渐萎缩,叶片向内纵卷,失去光泽,叶质僵硬变脆。同时还可危害叶柄、嫩茎和老叶。危害花序和春稍嫩叶,春稍嫩叶抽发后蓟马若虫和成虫群居在嫩叶的叶背上危害,造成叶片质硬变脆、嫩叶萎缩、卷曲干枯脱落,枝条生长不良,并易造成病害侵染,受害较重的果园受害率达25.3%~62.5%。

茶黄蓟马在元江县年发生11~12代,无明显越冬现象。以5-6月发生危害最盛,干旱季节更有利发生。据田间调查,危害高峰期百叶虫口最高达168头,近几年来已上升成为元江县芒果园的一种重要害虫。

1.1.3 叶瘿蚊

芒果叶瘿蚊(Erosomyia mangiferae Felt),属双翅目瘿蚊科。成虫在花芽、花蕾上产卵,幼虫危害嫩叶先见白点后呈圆形褐色斑,穿孔破裂,使叶片卷曲、梢枯萎脱落。每年5-11月均有发生,主要以幼虫危害嫩叶、叶柄和主脉,被害叶呈褐斑状,与叶斑病近似,叶背面有小点凸起,后期穿孔破裂,叶片卷曲,严重时致使叶片枯萎脱落甚至梢枯,造成植株生长衰弱。该虫以芒果嫩叶为食料,在温暖潮湿的季节大量发生和繁殖,性喜荫蔽,怕强光。

1.1.4 切叶象甲

芒果切叶象(Deporaus marginatus Pascoe) 又称芒果剪叶象,属鞘翅目卷象科。切叶象甲的成虫群聚将叶片危害呈网状或将枝条顶端的叶片从基部切断,严重时可将秋稍叶片全部切光。芒果剪叶象则以成虫取食嫩叶,并在嫩叶上产卵,将叶片从近基部咬断,造成大量落叶,严重时使树冠仅剩下无叶的光秃嫩梢,对树势及产量均有极大影响。

剪叶象在元江县1年发生多达9代,世代重叠,冬季无明显越冬现象。气温低于20℃时成虫食量明显减少,气温降至10℃时则停止取食。

1.1.5 横线尾夜蛾

芒果横线尾夜蛾(Chlumetia transuersa Walker),又名芒果蛀梢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横线尾夜蛾幼虫蛀食嫩梢、花穗、果梢后引起枯萎,枝条干枯,同时影响树势和产量。芒果横线尾夜蛾又称芒果蛀梢虫,是芒果园中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每年3-8月均有发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生的高峰期。幼虫蛀食嫩梢及花穗的髓部,引起枯梢枯穗。幼虫共5龄,老熟的幼虫在芒果的枯枝、腐木、树皮或树头下疏松的土壤里化蛹[2]。

1.2 土壤因素及缺素症

种植于羊干石土上的芒果,由于土壤风化程度不够,土壤的透气性差,缺乏有机质和磷、钾、硼等营养元素。缺氮表现植株矮小,枝软叶黄,顶部嫩叶变小、变薄,转绿缓慢,枝变黄绿色,无光泽,严重时叶尖和叶缘出现坏死斑点;缺磷时表现为植株矮小而纤细,下部老叶的叶脉间先出现坏死的褐色斑点,或红褐色的花青素沉积斑块,整片叶变黄。随后带紫褐色而干枯脱落,顶部抽生出的嫩叶,小而带硬,两边叶缘向上卷,植株生长缓慢,严重缺磷时,树体生长迟缓,分枝少,叶小,花芽分化不良,果实成熟晚,产量下降;芒果缺钾时首先从下部老叶开始,叶缘先出现黄斑,变黄,后期坏死干枯,严重时顶部抽出嫩叶变小,叶片伸展后叶缘出现水渍状坏死,或不规则的黄色斑点;缺钙时则表现为叶片呈黄绿色,且顶部叶片先黄化,严重时,老叶除近叶尖和叶基的小面积外,沿叶缘全部都带有褐色的伤状,叶片卷曲,顶芽干枯,花朵萎缩。芒果树普遍表现为新梢抽发簇生、生长不良、秃枝、枯稍严重,基部裂皮、腐烂等症状。种植于石灰性燥红土区,尤其多石灰结核的土壤中发病较重,在少数新植园中病株率达40%~85%,该病全年均有发生,以3-5月春旱时期为多;管理粗放的果园,由于土壤管理较差,根系生长不良,秃枝和枯稍发生也严重。

2 防治方法

2.1 加强果园土壤管理,增强树势

定植时,开好定植槽,每棵树用有机肥15 kg回填,增施腐熟有机肥和速效性N肥,逐年扩穴,熟化土壤,生长期补施硼肥、磷肥、钾肥等速效性肥料,可于每次新梢抽发期叶面喷施速乐硼1 000倍液+硼酸二氢钾500倍液2~3次,在追肥时应补施硼肥、锌肥等其他微量元素肥料;在酸性土壤上施石灰,根部喷2%硝酸钙或氯化钙作为缺钙症的应对措施。

2.2 做好新梢抽发期病虫害防治

春稍抽发期注意防治蓟马。夏秋稍抽发期注意防治炭疽病、切叶象甲、叶瘿蚊、横线尾夜蛾。

2.2.1 炭疽病防治方法

首先要注意做冬季清园工作,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在肥料施用上避免偏施氮肥,应多使用含大量有机质的完全肥料。选择有效的杀菌剂,如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氧氯化铜、灭病威等交替使用,使用的浓度为70%甲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30%氧氯化铜胶悬剂600~800倍液,40%灭病威胶悬剂400~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1 000倍液。

2.2.2 蓟马防治方法

2.2.2.1 做好清园工作

芒果采摘结束后,把枯枝、落叶和杂草集中堆沤或烧毁。结合冬季修剪,喷施波美度0.4~0.5度石硫合剂进行封园,可有效降低第2年虫口基数。

2.2.2.2 生物防治

选用植物性农药,每公顷可选用2.5%鱼藤酮2 250~3 000 mL,或0.3%印楝素乳油500倍液喷施,或0.2%苦参碱水剂1 000~1 500倍进行喷雾防治。

2.2.2.3 化学防治

根据监测情况,茶黄蓟马防治指标百梢虫量达100头以上,于若虫高峰期前用药。每公顷可选用2.5%联苯菊酯2 000倍液、10%氯氰菊酯4 000~5 0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2 000倍液、10%虫螨腈10 000倍液、10%哌虫啶16 000~20 000倍液等农药,以上药剂任选一种交替轮换使用,应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产生抗药性。

2.2.3 叶瘿蚊防治方法

一是在嫩叶展开前后喷药保护,阻止成虫产卵,或杀死刚孵化出来的幼虫,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50%巴丹1 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4 000倍液喷雾。二是在树冠滴水线附近撒施毒土,可用呋喃丹撒施土面,每株30~50 g,但在挂果期禁用此药。

2.2.4 切叶象甲防治方法

应及时处理有虫落果,对防止果肉象及果核象可采取及早套袋的办法,对剪叶象及时将咬断带卵的残叶收集处理,消灭虫卵;在谢花后1个月内喷施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也可以使用20%杀灭菊酯乳油1 000倍液或40%氧化水胺硫磷1 000倍液,每7~10 d喷1次,连续施药3~4次。

2.2.5 横线尾夜蛾防治方法

在卵孵化至幼虫进入花穗和嫩梢内部之前,即在新梢开始萌动至新梢长至2~3 cm和花蕾未开放之前用药剂防治效果最好。药剂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50%磷胺或杀螟松800~1 000倍液,25%杀虫双800倍液。方法是每隔7~10 d喷1次,一个梢期喷2~3次。

[1]杨友联,刘永翔,刘作易,等.水果采后炭疽病病原鉴定[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3):1114-1123.

[2]张剑书,张宝棣,甘廉生,等.南方果树病虫害原色图谱[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6.

2014-11-05

猜你喜欢
蓟马嫩叶夜蛾
董长贵
高CO2浓度下西花蓟马和花蓟马对虫螨腈和唑虫酰胺的响应比较
冷藏条件对夜蛾黑卵蜂繁育的影响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忻府区: 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员培训会
蓟马防治难的原因及综防措施
对捕食螨在蓟马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