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古法 缓图创新
——“首届河北省艺术院系师生书画展(书法)”之我见

2015-12-08 19:00杨长振
人间 2015年35期
关键词:书家书法作品河北省

杨长振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敬畏古法 缓图创新
——“首届河北省艺术院系师生书画展(书法)”之我见

杨长振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2015年11月14日,首届“河北省高校艺术院系师生书画作品展”(以下简称“展览”)在河北大学艺术学院举办。这是河北省高校首次召开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艺术学科发展峰会,旨在加快河北省艺术学科建设步伐。这次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学术论文,书法,中国画,油画),学术和创作基本代表整个河北省目前艺术学科教育教学水平,反映了河北省高校艺术创作的现状。

书画作品展;发展峰会;艺术创作

这次展览自征稿之日起共收到书法(含篆刻)作品93件,共展出书法作品69件。其中,特邀作品4件,获奖作品12件,入选作品43件,篆刻作品1件。从作品的书体方面来看,篆书作品8件,隶书作品4件,草书作品22件,行书作品16件,楷书作品19件。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行草类占书法作品总数的一半,占据绝对主流。笔者在观完展后,有一些新的认识和拙见,做一简略的总结和分析。

一、取法多元化

从本次展览出的书法作品来看,作品的创作风格,取法借鉴及审美趋向等方面都呈现多样化,但主要分为三类:(1)作品中取法于南北朝金石碑刻(张猛龙碑、造像题记等);(2)取法以二王帖学为宗(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褚遂良)的传统经典典范;3)突出强调表现个人风格和个性特色的明清流派(王铎,文征明,王宠)作为取法对象。取法风格的多样化,的确让人感到赏心悦目,尽力靠近原作的风格与意趣。由此可见,人们依然沿袭着千百年来所传承的书学审美趋向。

但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没有可以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出现。归根结底,应该还是对经典法帖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入,下的功夫还不够大。晋卫恒的《四体书势》云:“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近代杰出大画家李可染也曾说过:“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二者都是在强调对学习传统一定要下足功夫,领悟深层次的精神特质后,才能够取得突破,技道并进,才能够形神兼备。

二、文史学养功夫尚浅

当今的一些书者,很少读书或者根本不读书,醉心于墨像和情感表现,一味放在书法外在形式的创新,缺乏内涵,缺少一种精神的存在。但凡书法史上留名的书家,无一不是“读书破万卷”的大学者。观察其书作,深厚学识通过作品自然流露出来一种文雅的气象,即通常所说的“文人气”、“书卷气”,这也是评判作品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经典作品的灵魂,也是书法中格调最高的气息。它与当代的技法书法、美术书法、职业书法、表演书法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

清代书法家杨守敬在评论书法家时说:“一要人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问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近现代教育家李瑞清也曾说过:“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则下笔自雅。故自古来学问家虽不善书而其书有书卷气;故书以气味为第一,不然但成手技,不足贵也。”所以,书法并不是简单的熟练,弄个手熟而已,而是要与书法家的学问、修养、文化积淀紧密得联系在一起。不读书,胸无点墨,没有学养,显现出来的反倒是“俗气”、“野气”,更别说是“书卷气”了。

(一)曲解“金石气”。在书法史中,清代提倡“尊碑抑帖”的学书思想,代表人物有:康有为、吴昌硕等。他们皆倡碑学,求碑学苍茫朴厚,大气雄强,也就是书法上所说的“金石气”。而现当代一些所谓倡导“金石气”的书家只是单纯的把毛笔当作刻刀,故意追求刀感。依笔者看来,正是误解了传统“金石气”的含义,更像是一种“野气”、“匪气”、“炫技”的表现,实在是不能弥补个人修养、文化学识的缺乏。因此,不论取法哪一时期,哪一流派,学识和文化修养的积累始终是绕不过去的,有必要沉下心来多读一点书,提升一下自己的格调和韵味的。

(二)繁简混用 稍嫌芜杂。从书法的角度来讲,最大的问题是作品中的“繁体字”与“简体字”的混用。那么在作品中繁简字到底能不能否混用呢?举一个例子:在本次展览中,有一件小楷作品,评委给出的推荐理由是:“其用笔精到,结体开张,气息醇厚”,被评委组一致认同为获奖作品;但在校对书写内容时发现存在严重的繁简字混乱使用的情况。针对字法不规范的问题,评委会商议后,一致认为该作品由于字法不规范的问题,不得不将其淘汰。这也说明在当今各类型的展览中,评委对作品中文字的使用是否合理、正确的关注越来越高,这也成为作品获奖(或入展)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创作中为了最大化接近法帖原貌,将法帖中的笔墨技巧和意趣生动自然的表现出来,还是使用繁体字来创作比较稳妥。

学书之人只有通过读书,提高文化修养,在书香潜移默化的熏染下,由俗变雅、心胸由狭隘变得宽阔,逐渐领悟书法是一种“养心”的文化,长此以往,自然就会给自己的书作带来“书卷气”、“文人气”。大文豪苏东坡曾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三、展厅效应 关注焦点

书法作品的便利性使得它更容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展示和欣赏。传统的中式建筑多采用木式架构,房屋建筑的高度较矮,内部空间也相对狭小,传统的“文人手札”式样的小尺幅书法作品更容易得到展示。而现代的很多建筑都不同程度上借鉴了西方的建筑样式,建筑高度较高,内部空间宽敞明亮。对于现当代书展而言,追求视觉冲击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传统“文人手札”式样的小尺幅作品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趋向。相反借鉴西方建筑样式的建筑却很好的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趋向。此次展览展厅的内部高度达到3米,征稿要求是作品尺寸不超过200×200(cm)。此次所展览的69件书法作品中,有近三分之二的作品也接近或等于这个尺寸,试想在这种室内空间格调中摆设或悬挂传统的小尺幅作品就显得特别的不合适了。

因此可以总结出现当代书展的几个特点:(1)为了适应现代展厅大空间的悬挂效果,作者扩大作品的尺寸甚至等于所要求的尺寸,加大书写的难度,求得更佳的悬挂效果。(2)有些甚至以小楷作书,增加作品劳动量,提升获奖或者入展机率。(3)技法只能是展览的及格线,但作为作品的独特性,书家的个人修养和境界的比拼才是登上奖项最高峰的关键。

面对当今书法展览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还是要先冷静下来,客观、公正的仔细分析其原因。最终我们要得到的就是能够让观众读懂看懂,能够与书家产生一种心灵的沟通,情感的共鸣,经得起推敲的作品,这才是我们真正高格调的好作品。所以不能只是为了单纯的冲击某一次展览而迷失方向,也不能因为名利的驱动而心浮气躁;不能忍受得寂寞、潜心传统;把心思一味放在表象上的书家,是必定不会走得太远,终将会被时代所淘汰的。

G61

A

1671-864X(2015)12-0215-01

猜你喜欢
书家书法作品河北省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书法作品选登
《宋稗类钞》的书法史料价值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论二王对宋尚意书风的影响
湖北近现代书家、印家群体的掩名现象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