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公共体育供给与管理分析

2015-12-08 07:54刘超
当代经济 2015年6期
关键词:营利性外部性体育事业

○刘超

(曲靖市陆良县职业技术学校 云南 曲靖 655600)

地方政府公共体育供给与管理分析

○刘超

(曲靖市陆良县职业技术学校 云南 曲靖 655600)

公共体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建立了一个公共产品综合判别标准,用这种综合判别标准对公共体育物品的公共产品性质进行判别,对公共体育物品的外部性进行分析,最后本文得出政府提供和管理公共体育物品的对策建议。

公共体育 公共产品 外部性 供给

公共体育物品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公共物品之一,因为公共体育物品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外部效应,因此,私人需要得到充足的激励才会提供这些公共物品。但是一般情况下,私人缺乏充足的激励以提供这些公共物品,也就是说,单纯通过市场途径难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必须通过政府干预等非市场的方式提供这些公共物品,从而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地方政府根据各自地方体育公共物品需求的特点,有责任提供这类公共物品,对地方政府如何有效提供与管理公共体育物品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公共体育活动的内涵、分类及特点

公共体育活动是指人民群众通过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自身体质、改善自身生活方式、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目的。一般可将公共体育活动分为公益性体育活动和营利性体育活动。

公益性体育活动通常称为大众体育活动或公益性体育活动,其基本内涵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中,主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目标的体育事业活动,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而且都能够享有的体育生活。总之,公益性体育活动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生产和提供公益性体育物品的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的体育活动需要为目标,并且着眼于提高全体公众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知识等等。另外,政府组织体育竞技活动,由于其活动水平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综合国力等,进而也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位或尊严,也就成为了一种共同社会需要。

营利性体育活动是以满足个人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体育活动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在保证公众的基本体育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应该针对不同群体乃至个人的需要,提供相应的体育活动,于是一些营利性体育活动应用而生。由于这类营利性体育活动主要的目的是满足一定的群体或个体的体育消费需要,因而这类营利性体育物品具有较为明显营利性,并且也体现出体育市场的多样性。营利性体育活动包括健身俱乐部、篮球俱乐部以及足球俱乐部等提供的体育服务,而且提供的是有偿体育服务。还有一类是职业体育活动,这类活动的主要承担机构是职业体育俱乐部,这类体育机构是以营利为目的。

公共体育物品本身有如下一些特征:其一,公共体育物品具有无形性特点。公共体育物品的价值不是凝结在具体的实物上,而是凝结在无形的体育服务之中,只有当体育参与者消费各种体育服务时,公共体育物品的价值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其二,公共体育物品使用价值的多样性以及价值的不确定性。公共体育物品的使用价值有消遣娱乐、强身健体、寻求精神寄托以及延年益寿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体育物品,也可以选择同一体育物品的不同使用价值,以满足自身不同的需要,因此公共体育物品使用价值具有多样性;其三,公共体育物品的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公共体育物品是生产者即兴的表演,公共体育物品的生产一旦开始,消费者也就同时进行消费活动,生产一旦结束,消费者的消费活动也就完成了;其四,公共体育物品所有权不发生转移。私人物品在市场买卖中所有权从卖者转到买者手中,所有权会发生转移,而在公共体育物品的买卖中,公共体育物品的所有权并没有发生变化。比如:消费者购买一场足球比赛的门票或者入场券去观赏足球比赛,但是消费者买到的并不是这场足球比赛的所有权,买到的只是这场足球比赛的消费权。

二、公共体育物品的公共物品性质分析

按照公共物品的判别方法,因为一个人对某种公益性体育物品的消费并不排斥其他人对该种公益性体育物品的消费,因此公益性体育物品具备消费的非竞争性。另外,消费者不需要支付相应的价格就可以获得这些体育物品,这些体育物品的提供部门不以赢利为目的,因此公益性体育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因此,公益性体育物品属于纯公共物品。当然营利性体育物品就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另外,增加一个人对营利性体育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任何人对它的消费,营利性体育物品具备消费的非竞争性,因此营利性体育物品属于俱乐部型公共物品(也称价格排他性公共物品)。综上所述,公共体育物品属于纯公共物品,营利性体育物品属于准公共物品(俱乐部型公共物品或者价格排他性公共物品)。公益性体育物品与营利性体育物品公共产品性质如表1所示。

三、公共体育物品的外部性分析

前述分析结果表明了,公益性体育物品属于纯公共物品,营利性体育物品属于准公共物品。公共体育物品除了娱乐功能以外,还有教育功能、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尤其是公益性体育活动,改善或者提高了社会成员健康水平、身体素质以及精神面貌等,从而提供了社会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之一。不同层次的体育活动的开展,推动了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的发展,拉动了经济发展,从而提高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促进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因此,这些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都具有外部性,但是纯公共物品的外部性要大于准公共物品的外部性。如果不能将这种外部性内部化,就会对整个社会的福利产生影响。由于公益性体育物品的外部性效应要远大于营利性文化物品和营利性体育物品的外部性效应,所以由公益性体育物品导致的社会福利的净损失要远大于营利性体育物品导致的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也说明了只有通过政府的作用,才能使私人提供的公益性体育物品以及营利性体育物品所产生的外部性效应得到应有的补偿,才能避免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表1 公益性体育物品与营利性体育物品性质

四、地方政府关于公共体育物品供给与管理的政策

体育物品的生产活动需要地方政府的介入,如果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这部分资源的话,可能会使体育物品的生产不足,因此市场在调节体育物品的供给和需求方面有时并不是有效的,因而政府的介入是必要的。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公共体育物品供给与管理政策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地方政府健全公共体育事业支持体系

我国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公共体育事业支持体系也不完善,政府办公益性群众体育事业的做法有时会发挥出一定作用,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难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物品的要求。此外,社会体育管理机构也不健全,除老年体协还发挥一定作用,其他单项体协数量少,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特别是农村基层体育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够完善,农村体育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村一级体育管理还基本上没有,这就大大影响了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健全地方公共体育事业支持体系。首先要明确地方政府在公共体育事业中的作用;其次不断增加对体育事业的公共投入,同时通过引导个体、民营以及外资等到其他经济成份的投入,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投资渠道;再其次科学界定和划分体育物品的属性,尤其是要科学界定和划分最近新出现的体育物品的属性;最后加强体育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培育和完善各类体育市场,为地方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此外,健全地方社会体育管理机构,尤其要健全农村体育管理机构,加强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增强广大农民身体素质。

2、明确地方政府在体育产业中扶持和管理职能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在体育产业中扶持和管理职能还不太明确,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体育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太多现成的经验可循。但是这会影响地方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首先必须明确地方政府在体育产业中扶持和管理职能,必须消除地方政府过去对体育以及体育产业那种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其次,地方政府在产业政策上给予支持,通过宽松管制、放开竞争、降低税负以及扶持各类体育企业等一系列的体育供求方面倾斜的政策来提高地方体育供求的活力以及发挥地方体育供求的潜力;最后,在地方体育物品的生产以及供给方面需要建立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合作的制度安排;制定地方体育市场经济法规和体育物品标准,规范和监控地方体育市场秩序。

3、地方政府加快体育设施的建设

由于体育物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同一时间进行的,因此,体育设施对于体育物品的生产和消费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某些地方体育设施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地方体育物品的生产和消费,严重影响了地方群众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严重阻碍了地方体育事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加快体育设施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快地方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是制约地方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地方政府应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地方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并且还要加强管理;第二,地方政府应多为市民提供健身的硬件设施。各种公共场所是市民健身的良好场所,地方政府应在这些场所为市民提供健身的硬件设施,以增强市民体质;第三,地方政府还应该重视各种学校以及农村地区体育设施的建设,这些体育设施的建设也为体育产业的开发提供了载体。

4、地方政府大力培育公共体育消费市场

公共体育消费市场对于体育物品的生产和消费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大力培育体育消费市场,是体育产业快速稳定发展的基础。目前,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我国的体育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公众对体育物品的需求也没有达到目的一定层次,因此公共体育消费市场还未成熟。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培育地方公共体育消费市场:第一,借助现代化的传媒工具,通过大力进行宣传,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第二,地方政府通过精心调查,深入细致地研究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及时地调整当地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第三,地方政府培育体育消费市场要与全民健身活动相结合,利用全民健身活动,在社会上形成崇尚运动的风气,也可以促进公共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

[1]张思锋:公共经济学[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周莹莹:拟成果购买制架构中研究项目的分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3).

(责任编辑:谌盼)

猜你喜欢
营利性外部性体育事业
多源流理论视野下我国营利性民办大学的政策过程及未来思考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广西体育事业发展实力的区域差异及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广西:民办校可由营利性转非营利性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从资源配置后的外部性的角度看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的动力
关于网络外部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民办学校将分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