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实验教学提升物理课堂效率

2015-12-08 06:30但宝花
成才 2015年8期
关键词:米尺饮料瓶重物

■但宝花

改进实验教学提升物理课堂效率

■但宝花

高效课堂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物理学这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想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实验,有的看似简单,但由于可视度低、现象不明显、安全性差、操作复杂等因素,在实际操作中却并不容易成功,这就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实践中,笔者从身边寻找实验物品,创新改进了几个实验,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现浅谈如下几例。

一、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课本中是用吸盘、吸管吸饮料、铁桶变扁三个实验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教学中很多教师还会用到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际操作过程中,覆杯实验和瓶吞鸡蛋相对复杂且对实验细节要求较高。我做了如下两个改进小实验:

1.如图,将一个大塑料饮料瓶上扎一小孔,取一气球绷开气球口绑于饮料瓶口,气球放进瓶内,开口向外。请一学生往饮料瓶里吹气球,第一次不堵小孔,学生轻松吹大气球,当气球变大时我用手堵住小孔,发现气球没有缩小;第二次用手堵住小孔,学生很吃力,但气球还是没有被吹大。这个实验取材容易,装置简单,实验现象明显,还能引发学生发现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还是选用塑料饮料瓶,在瓶体不同方向、不同高低的位置扎几个小孔(孔的大小适中),向饮料瓶灌水(超过孔高)并盖紧瓶塞,放于桌面会发现水没有流出,打开瓶塞,水从四面八方的小孔喷射而出,盖紧瓶塞,水停止喷射。这个实验除了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还说明了大气压的方向是朝向各个方向的。同时也能用来做液体压强的演示实验器材。

二、辨析压力与重力

学习压强前必须先了解压力,很多学生认为压力就是重力,教师的口头更正与强调往往不能纠正学生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相比口述,实验更直观,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为了辨析压力与重力,我做了这样的实验:先将4个50g钩码平放在木块上用胶带固定住,组成一个重物,然后将重物用胶带固定在米尺中部,将固定好重物的米尺架放在两个保持适当距离的方凳之间,发现重物将米尺压弯。逐渐抬高米尺的一端,发现米尺的弯曲程度随米尺一端的抬高程度越来越小。最后抬高到竖直时,弯曲程度变为零。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支撑面水平时,重物对支撑面的压力等于重物的重力;当支撑面与水平面的倾角逐渐增大时,重物对支撑面的压力逐渐减小;当倾角增大到90°时,重物对支撑面的压力为零。在整个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始终不变,从而可将压力与重力区分开来。这个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直观、效果明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课本中《浮力的应用》直接用文字描述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可利用学生身边常见的乒乓球进行实验探究:取用三个乒乓球,将其中一个乒乓球注满水,另一个注入一部分水(可使乒乓球正好悬浮于水中),第三个保持原样,分别将它们放入水中然后松手,观察现象。外观相同的三个乒乓球放入水中后会呈现不同的状态(沉底、悬浮、先上浮最终漂浮),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个实验取材容易,且现象与一般的正常思维有所冲突,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使用效果很好。

四、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课本中是将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用酒精灯对它们分别加热,用温度计来对比观察温度升高多少。这样设计对实验器材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和烧杯,才能得到准确结论。我将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将相同质量的食用油和水装入同规格的两个试管中,对它们进行水浴加热一定时间,用温度计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这样就能保证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完全相同,实验结果也就更准确。

五、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往往对摩擦力的方向不够明确,只能是死记硬背。我在教学中根据生活经验,用身边很简单的器材——鞋刷(硬度要适当,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来演示摩擦力的方向。

1.把物体(如砝码)平放在鞋刷上,鞋刷毛朝下。向前拉动物体,可看到物体向前移动,而鞋刷的毛朝后弯,说明地面给物体的摩擦力是向后的。很好地演示了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方向。

2.将两个物体分别固定在两个鞋刷上,使鞋刷的有毛部分相对(在两个物体中间)。拉动上面的物体,可看到与上面物体固定的鞋刷的毛向后弯,而与下面的物体固定的鞋刷的毛向前弯,说明上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下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前。很好地演示了物体与物体间的摩擦力方向。这样处理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也就掌握得更牢固。

六、利用内能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课本中设计的实验是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试管口,点燃酒精灯对试管加热,使水沸腾,会观察到软木塞冲出。这个实验的现象的持续时间极短,很难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观察到现象。另外软木塞冲出以后试管里的沸水有可能冲出来烫伤学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可做如下改进:

1.将软木塞钻个孔,刚好可插入一根直玻璃管,在玻璃管的出口处放置一个纸制风车,当水沸腾后,就有大量热气从玻璃管中冲出,可观察到小风车不停的转动,实验现象更直观生动、且更安全。

2.对课本中“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验稍作改进,在一塑料饮料瓶侧打一小孔,使打气筒软管正好可插入,安装如图。往瓶内注入一定量的水,塞紧瓶塞,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瓶塞冲出。这样做既可让学生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又保证了安全,同时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是很好的知识衔接环节。

笔者本着“操作简单、过程明显、现象直观、安全可靠”的原则对以上几个实验进行了改进。只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断探究、创新、改进和实践,才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让创新改进助教学一臂之力吧!

(作者单位: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中学)

责任编辑 郑占怡

猜你喜欢
米尺饮料瓶重物
为什么饮料瓶一般都装不满?
任务驱动学习:用学具串联长度单位的复盘和预告
我的米尺我做主
我的米尺我做主
饮料瓶与变形金刚
超重失重演示器
神奇的米尺
搬运重物时怎样才能不伤腰
能干的饮料瓶
最初的陆地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