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当有大胸襟

2015-12-08 12:23岳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生命成长胸襟教育者

岳炜

〔关键词〕胸襟;生命成长;教育者

在金庸小说所有的武林宗师中,形象最可爱、最让人觉得亲近的一位,非《倚天屠龙记》中的武当派开山掌门张三丰莫属。作为一代武学大师,张真人既有高深莫测的武学修为,又有独具一格的授艺方法;既有质朴温暖的凡人情怀,更有宽阔高远的胸襟气度。

小说第五回中,武当弟子张翠山曾借用《庄子》中的话来表达对师父张三丰宽阔胸襟的仰慕:“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又说,“武功只是小道,他老人家所学远不止武功,唉,博大精深,不知从何说起。”这时身旁的殷素素立即想到《庄子》中另一段话:“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这是颜回赞叹教师孔子的话)张翠山当即表示认同。张三丰的高远境界从此处开始让人向往。那么这份宽阔的胸襟是如何在张三丰身上体现出来的?这对其作为一代宗师传道授业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张翠山在海外流落十年后,带妻子殷素素回到武当山。当他心情忐忑地向师父告罪,说自己未向师父禀明便擅自娶妻时,张三丰“持须笑道:‘你在冰火岛上十年不能回来,难道便等上十年,待禀明了我再娶么?笑话,笑话!快起来,不用告罪,张三丰哪有这等迂腐不通的弟子?”此时,张翠山继续向师父告罪,说自己的妻子是江湖邪派天鹰教的人。“正邪不两立”一直是武林人士秉持的处事原则。谁知张三丰却仍笑着说:“那有什么干系?只要媳妇儿人品不错,也就是了,便算她人品不好,到得咱们山上,难道不能潜移默化于她么?天鹰教又怎样了?翠山,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万别自居名门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这正邪二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这番话一出,不仅将张三丰对弟子的宽厚之情表现到了极致,同时也将这位武林宗师通透深远的人生境界完美地展现了出来。这宽厚的胸襟和目无成见的开阔眼光,值得我们为师者学习。

张三丰是一位武学大师。但他并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传授武功上。书中对其教学行为描写甚少,唯一的一次教张无忌太极剑也已经超越了“授艺”的范畴,而上升到“传道”的境界。张三丰的出场,更多的,是在用自身的行为影响弟子,用一个普通老人的慈爱之心关注孩子们的生命成长。看到爱徒俞岱岩受伤,他虽胸中大震,但却又达知天命,抑止内心的伤痛,劝其他弟子看开,“世上谁人不死?”要他们不要太沉溺伤悲。当张无忌“死而复生”回到武当山,张三丰喜极而泣,关心徒孙的身体是否好转,反倒不在意其从外边学回来什么“九阳真经”。他深知“德为人之本”的道理,把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使得“武当七侠”个个心怀仁爱,侠名远播……从“人”的角度出发,把眼光放长远,将生命成长放在比技艺传授更重要的位置,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这是张真人留给我们为师者的又一启示。

在书中,不管面对武林同道,还是比自己辈分低很多的人,张三丰都能以谦卑的姿态与之交往,毫无大宗师的架子。甚至有时候,他还会跟弟子开点小玩笑。为了救张无忌的命,他甚至还以百岁老人之躯,抛下开山立派大宗师之尊,亲自到少林寺学艺救人,他这个举动连少林寺看门的僧人都不信,连问他是不是假冒的。但面对少林僧人的刁难,张三丰不愠不火,甘愿放下一代宗师的威严,对寺中僧人一口一个“大师”地叫着……我们发现,当他放下宗师的威严之后,反而更能获得别人的尊重。联系到当下,当我们埋怨学生不懂得尊重教师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要看看自己有没有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放下那些虚无的“尊严”,俯下身子,和学生站在一起,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亲近。

张三丰广阔的胸襟,与其高深的武学造诣相得益彰。通过他的言行表现,我们不难发现:胸襟,能够反映并且影响一个人专业造诣的深浅,更能决定一个为师者教育境界的高低。

评判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有很多,但有一个标准不能忽视,那就是受教育者是否拥有开阔的胸襟。胸襟的大小与为师者的心怀境界高低是分不开的。最后,借用吴非《致青年教师》一书中的一段话来结尾: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才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的家园。人生中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创新教育政策研究院,潍坊,261031)

编辑/曹朦升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生命成长胸襟教育者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新的开始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海的高度
宽阔的胸襟
关注生命成长 打造动态课堂
用班级文化打造有灵魂的班级团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