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卓越计划”背景下的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2015-12-08 21:13钟亮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5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实践能力青年教师

钟亮

摘要:青年教师是我国普通高校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卓越计划”创新人才培养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是高校顺利实施“卓越计划”的有效保障。本文介绍了“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和要求,分析了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现状,提出了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卓越计划;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023-02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在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其中,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发源地——德国,于2004年首次提出打造精英大学的设想,并于2006年开始实施大学“卓越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2010—2020年)》,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创新型国家,我国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

“卓越计划”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而高校教师是“卓越计划”的具体实施者。据统计,截至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约149.69万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约60.05万人,占40.12%。可见,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师资队伍的主力军,也是“卓越计划”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要求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而目前青年教师特别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普遍不足,与“卓越计划”工程人才培养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探讨“卓越计划”背景下的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问题,对“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文)指出,“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卓越计划”的推出主要是为了有效解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实践教学不足问题,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模式

“卓越计划”的主要培养模式是“统筹安排,分阶段培养”。“卓越计划”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实施层次,分本科、硕士和博士三阶段进行人才培养。

为提高工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卓越计划”要求各培养阶段学生在企业学习的累计时间应达到1年,基于这一考虑,形成了“卓越计划”各层次全日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1)本科采用4年学制,推荐“本科3+1”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进行企业学习和毕业设计。(2)硕士采用2年学制,推荐“硕士1+1”模式,即1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工作。(3)博士采用3~5年学制,推荐“博士3~5”模式,除学习学位课程外,工程博士生主要参与项目研究或产品开发。

(三)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

“卓越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工程学科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工程实践是工程学科的本质要求,也是工程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与能力直接决定其能否胜任工程人才培养重任。

“卓越计划”工程人才培养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充足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工程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只有具备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熟悉工程技术领域的教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

对教师团队而言,“卓越计划”工程人才培养要求教师具备的实践能力包括三个方面:①扎实的工程设计开发能力;②超凡的工程技术创新能力;③突出的工程科学研究能力。当然,现阶段许多高校教学团队的实践能力要完全达到上述要求还很困难,“卓越计划”实施高校可根据其教师队伍现状,结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工作具体需求,对授课教师重点提出某项能力的要求。从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考虑,培养不同类型卓越工程师对不同层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最低要求见表1。

二、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的大多青年教师都是直接从同类专业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中引进,这些“从校门到校门”的青年教师虽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但工程实践能力普遍不足,与“卓越计划”工程人才培养所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标准尚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传统教育模式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我国大多高校普遍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培养模式,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前接受高等教育的阶段,基本都是围绕教材资料进行学习,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机会和动手能力训练,导致所学知识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工程实践能力自然不足。

(二)高校评价机制束缚了实践能力的提高

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再次进入“重理论、轻实践”的高校。高校现有的教学科研工作评价体系大多倾向于考核课堂教学、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等指标,在这一评价机制的引导下,青年教师为达到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定的要求,常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教学与科研工作中,根本无暇顾及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高校产学研结合的体制目前还不尽完善,青年教师也缺乏深入企业锻炼学习的机会。

三、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促进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自我培养

高校应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青年教师实践能力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采用合理的指标对青年教师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及其实践能力水平进行量化,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重视这一指标,营造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氛围,促进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自我培养。

(二)建设校内实训平台,加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校内培养

校内实训平台包括各类实验室、模型试验中心和校办企业等,这是体现高校办学特色的地方,也是可供“双师型”教师长期培训的场所。高校应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到模型试验中心参加相关试验,去校办企业挂职锻炼等,以此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高校也可指定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提供专业学习、学术活动与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指导,通过指导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完善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企业培养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间的联系纽带。高校应积极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完善校企联合培养制度,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承担企业项目,参与科学研究,提供科技服务,通过与区域内企业联合攻关,解决技术上的难题。考虑到青年教师实践能力较为有限,对于完全没有工程经历难以胜任企业工作的部分青年教师,初期可聘请一名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进行指导和训练,通过企业培养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青年教师在企业的锻炼,可加深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消化、巩固和创新,增强其工程实践能力,将为课堂实践教学产生巨大帮助。

(四)鼓励参与科研项目,提升青年教师科研实践水平

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科研项目,增强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善于在科研中找到理论增长点,通过科研促进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帆.德国大学“卓越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7,(12):66-7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3年教育统计数据:专任教师年龄情况(普通高校)[EB/OL].[2014-10-29].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493/201412/181694.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2011-1-8].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0/201102/115066.html.

[4]辛钧.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对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111-115.

[5]陈启元.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2,(1):4-6.

[6]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7]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14.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实践能力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关于卓越计划的《交通运输商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