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2015-12-09 02:45苏志坚舒文琳
药品评价 2015年16期
关键词:血瘀红花药学

苏志坚,舒文琳

厦门市中医院药学部,厦门 361009

患者男,45岁,因左手第4掌骨骨折术后1年余,需取除内固定装置,于2014年11月14 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体重65kg,体温 36.2℃,脉搏 72次/min,呼吸 19次/min,血压 112/70mmHg(1mmHg=0.133kPa);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咽无充血;双肺呼吸运动正常,触诊语颤正常,无胸膜摩擦感,叩诊呈清音,听诊呼吸规整,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 72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左手未见肿胀畸形,左手背侧可见一陈旧性切口5cm,疤痕无明显增生,

讨论

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是以传统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用中药红花为原料,使用现代提取工艺技术,将其中主要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提纯而成的中药注射剂[1]。具有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冠脉流量,抑制血小板凝聚,抗血栓形成,降低血粘度,延长出、凝血时间等作用。其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脉,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证,症见胸痛、胸闷、心悸。依据该药品说明书,其常规用法为一日l次,一次l瓶(100ml)。治疗期间少数患者会发生头晕、头昏、头胀痛、周身瘙痒、皮疹,需密切观察病情,及时予以对症治疗;静脉滴注速度不高于30滴/min。该药规格为一瓶100ml(含红花黄色素80mg),应静滴67分钟。该患者在静滴过程中(约50分钟,该注射液未滴完),即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喉头水肿、面部肿胀、结膜水肿、皮疹等过敏反应症状,其用法用量符合常规,滴注速度亦符合该药滴速要求。停药后经过对症处理,不适症状缓解,但未再使用该药品,故考虑其过敏反应可能是由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引起的。

据文献报道,红花黄色素引起不良反应的机制可能为:①红花黄色素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2,3],当其进入血液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机体再次接触该抗原后就可能产生过敏反应;②中药制剂所含成分复杂,其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都不甚明确,这些不确定性也易引起不良反应;③由于药材来源和药物提取过程、技术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厂家或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制剂在纯度、杂质含量等方面可不同,也可能引起体内过敏反应,使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皮疹;④部分患者为过敏体质或有药物过敏史,用药前医护人员若忽视未预先询问,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4]。

鉴于此次发生的严重过敏反应,提示临床用药应注意:①临床诊疗实践中,常将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相结合,以体现中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有文献报道[5],本药临床可应用于脑梗死、冠心病心绞痛、Ⅱ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等血管病变相关疾病。亦有文献认为以上疾病按照中医的辨证属于血瘀证符合用药指征,如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兼瘀血阻络、血瘀气滞证等[6]。②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完善和加强超说明书适应症用药的规范管理。③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对过敏体质患者尤应慎用。④控制静脉滴注速度不高于30滴/分。⑤用药过程中及结束后均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发现异常 立即停药 采用积极救治措施。

[1] 杨志福, 梅其炳, 蒋永培, 等. 红花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J]. 西北药学杂志, 2001, 16(3): 131-133.

[2] 李艳梅, 车庆明. 红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 药学学报, 1998, 33(8): 626-628.

[3] 张戈, 郭美丽, 李颖, 等. 红花化学成分研究(Ⅱ)[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5, 26(2): 220-221.

[4] 顾云霞, 朱东梅, 王建强.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中国药业, 2013, 22(3): 24-25.

[5] 王华. 红花黄色素注射剂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30): 9-10.

[6] 游鹏程, 王颂. 138例红花黄色素注射液临床使用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 2014, 11(2): 112-113.

猜你喜欢
血瘀红花药学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红花榜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红花榜
话说血瘀证
红花榜
红花榜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