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法与途径初探

2015-12-09 03:49何丽坤韦玉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6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心理健康教育

何丽坤+韦玉敏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现状,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与途径,以期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养水平,为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6-0016-02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有效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针对中职生心理发展特点,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现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与途径,以便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当前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因此,落实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尤为重要。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当地和学校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对全体教师特别是德育工作教师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重点组织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水平”[1]。2014年,《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进一步提出:“加强队伍建设,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关心其生活条件与专业发展”[2]。但是,目前我国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却未能达到国家政策要求,也与其不断扩大办学的形势不尽相符。俞国良(2010)对213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调查,其中,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占参加调研学校总数的85%;而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有105所,仅占参加调研学校总数的49.3%,只有75.71%的学校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3]。而这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育背景、培训情况也不尽人意。从总体上看,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显现出数量不足、水平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4]。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边缘化,出现由非专业教师承担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身多职的现象,难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

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问题的原因分析

1.认识不足,忽视心育工作。中等职业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为导向[5],其办学特点为注重学生职业化和专业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部分学校突出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不足,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出现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

2.新任不适,岗前培训不足。有关资料表明,中等职业学校66.6%的教师是应届毕业生上岗后直接走上讲台,有的学校甚至高达96%[6],这些教师大多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必要的专业技能。有些新任教师出现从学生到教师身份转化不适,而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由于人、财、物等条件有限,对新任教师的入职培训不足。新任教师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刻认识,难以胜任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初探阶段,在职培训欠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相比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则更为落后。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于初探阶段,对在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不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因对工作认识不足,出现忽视中职生心理特点、盲目照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现象。

4.权责不明,出现角色混乱。随着国家对于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关文件的陆续出台,各中等职业学校也在不同程度上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心理教师身兼数职,甚至出现由非心理专业教师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象[7]。例如由主管学生科的领导、班主任等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或由其他专业的德育教师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这样就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使这部分教师无法进行准确定位,出现角色混乱,甚至角色冲突的现象。

5.方式单一,显现帮扶不足。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以理论教学和心理咨询两种方式进行。但是,课程教学并非所有专业都开设心理学课程,缺乏类似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仅针对部分专业(如护理专业)开设心理学基础课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受众较窄。其次,部分中职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主要以学生主动求助为主,而许多真正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因各种原因可能不愿主动求助,出现帮扶不足或错位的现象[8]。

三、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法及途径

1.提高重视,创造良好条件。良好的外部条件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前提和基本保障,这是实现转变的外因。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离不开学校在时间、资源等方面的有效支持。中等职业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应提高认识,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纳入学校专业教师的培养计划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同时,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大众化,对全体教师尤其是德育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各科课程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

2.广纳贤才,落实岗前培训。中等职业学校可通过给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适当的编制、提高福利待遇等方式,吸引高校、企事业单位的优秀心理学专业人才,招纳对应比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同时,对新任教师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增强新任教师的心育意识,提高心育能力,进而稳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endprint

3.内外交流,加强在职培训。在职培训包括校本培训和外出学习两种。校本培训突出交流、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作用,给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足够的表达空间。通过交流,及时发现问题,以便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外出学习强调学有所用、传帮带的作用。此外,中职生心理状况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学校还应创造条件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临床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

4.权责分明,健全考核机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要求学校需配备专职心理教师,避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身多职、角色定位不准,进而实现专业助人。同时,鼓励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兼职心理教师,并健全考核机制,权责分明,量化工作成果,实现全方位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5.深入学生,促进教学相长。学生心理状况的复杂性、多变性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抛弃单一的等待模式,转变心育理念,主动走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筛查出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物,把握关键性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同时,在教学互动中搭建有效的心育网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G].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文件选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1.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4-04-01.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iles/moe/s-

8061/201404/xxgk_167213.html

[3]俞国良.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教育,2010,(21):56-60.

[4]梁文涛.云南省基础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9,(Z5):50-52.

[5]徐兆淑,王培章,胡良余.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245-246.

[6]谢勇旗.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5,(18):45-46.

[7]张少春,李祚山.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2009,13(30):71-75.

[8]吴美兰.关于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J].职业,2010,(12):15-16.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