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体会

2015-12-10 11:17廖子鸿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518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2期
关键词:指端指间筋膜

廖子鸿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 518000

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体会

廖子鸿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 518000

目的:对临床采用指背筋膜皮瓣在修复指端缺损过程中的体会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指端缺损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指背筋膜皮瓣进行指端缺损修复治疗,观察患者缺损指的愈合情况与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29例患者皮瓣皆能存活,1例患者皮瓣边缘出现小面积的坏死,手指功能有27例患者恢复良好,有13例患者有明显的好转,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背筋膜皮瓣能够为患者提供丰富的血供,并且可以任意选择旋转点,皮瓣的存活率较高,是作为指端缺损修复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指端缺损 治疗方法 筋膜皮瓣

在临床手外科中,指端缺损是常见的手指损伤,对指端损伤实施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指背筋膜皮瓣就是其中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手段具有较高的治愈率,能够有效地治疗指端缺损,并且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同时在临床上应用于指端缺损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本文对临床采用指背筋膜皮瓣在修复指端缺损过程中的体会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指端缺损患者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最大48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为(35.2±5.1)岁。患者致伤原因中,压砸致伤12例,挤压致伤15例,切割致伤13例,所有缺损指共47指,其中,拇指9指,食指15指,中指12指,无名指7指,小指4指。受伤时间到手术时间间隔约为1.5~11h,创伤面积约为1cm×1.5cm~2cm×3cm,创面为指骨外露,但是部分甲床保留。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与手指排列顺序,把缺指按照数字排序,偶数手指与神经不吻合,奇数手指移植皮瓣的内皮神经与指神经吻合。

1.2 方法 以近指间关节与远指间关节的尺背侧或者桡背侧的连线作为轴线,并在尺背侧或者桡背侧设计皮瓣,在轴线距创面距离1cm以上的水平设置旋转点,皮瓣通常设计在近节与中节指背,必要时可以向手掌背面延伸。创面进行清创处理,骨折与肌腱进行常规处理,在同指的指背上设计皮瓣,在旋转点和创缘的近端对皮肤行纵向切开,并牵开皮下分离的皮肤。切开皮瓣的边缘,从伸肌腱腱膜的浅面由近及远把皮瓣逆行掀开,在其蒂部形成一条约为1cm宽的筋膜蒂,并保留宽为0.5cm的皮条,注意对旋转点分支出蒂部的保护。在完成皮瓣之后,放松止血带,同时观察皮瓣的血运是否良好,接着翻转覆盖的创面,在无张力的情况下疏松缝合。偶数手指与神经不吻合,奇数手指移植皮瓣的内皮神经与指神经吻合。

1.3 观察指标 显效:患者的缺指基本愈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有效:患者的缺指明显好转,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无效:患者治疗前、后对比无明显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29例患者皮瓣皆能存活,1例患者皮瓣边缘出现小面积的坏死,手指功能有27例患者恢复良好,有13例患者有明显的好转,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5~12个月的随访,发现患者的皮瓣质地与外观、弹性良好,供区没有明显的畸形现象,各个指关节的功能均恢复正常。

3 讨论

3.1 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指背的皮肤主要是由掌背动脉的终末支,也就是指背动脉和手指的固有动脉背侧进行皮支供血,通常指背动脉只能到达近侧的指间关节,但手指的固有动脉可以在手指的近节中超过13平面处向指背提供8~13支的背侧支动脉,而背侧支从手指的两侧向指背行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多条次级的分支,其中上行支和下行支会互相吻合,从而形成指侧方血管链。同时,指背动脉和手指的固有动脉背侧支互相吻合,在手指的尺背侧或者桡背侧形成1条纵行的血管链,而血管链又互相吻合形成指背的动脉网[2]。

手指的指背皮神经主要是由桡神经浅支与尺神经的手背支形成,和指背的动脉一样,分布最远到近侧指间的关节平面。指背侧的固有神经在其近节指骨的基底部永恒不变的发出1支1mm左右横径的背侧支,并从指侧面以斜行的模式走向远侧的指间背侧,分布在手指的远节背面皮肤中。由此可知,指背皮神经的营养血管范围主要以近指间的关节作为界限,手指固有神经的营养血管则分布在远侧,这两个血管互相吻合,就在手指的指背侧和桡背侧形成1条纵行的血管链[3]。

3.2 皮瓣所具有的优点 皮瓣指背筋膜的血管链较为恒定,血供的来源多,使皮瓣的血供较为丰富,用于缺指治疗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成功率相对也较高;与手指固有动脉皮瓣比较,皮瓣不损伤手指固有的动脉神经主干,并且创伤比较小,在手术之后不需要进行固定,从而有效地解决邻指皮瓣与腹部皮瓣早期锻炼的问题,指间的关节活动能够很好的恢复,不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皮瓣的颜色与质地与正常皮肤接近,外观比较好,并且耐磨,能够吻合神经的重建[4]。同时,分离皮瓣的层次较浅,视野比较清晰,可使手术易于操作,并且方便快捷,适用的范围比较广,应用于多指指端损伤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5]。

3.3 手术的要点与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手术的过程中,要注意血管的穿刺点,选择合理的皮瓣切取方向与部位,对于中指指背选择斜行切取,对于近节则顺着轴线进行纵行切取。设计皮瓣与旋转点时,要注意指体血供的优势,尽量将蒂的长度缩短,减小皮瓣的折返角度,并减轻静脉的回流压力。切取皮瓣时要选择1cm宽的筋膜蒂,确保指背的筋膜血管链完整,便于皮瓣的回流[6]。在蒂部保留1条宽为0.5cm的皮条,把手指的周径增加,使蒂部不受到压迫,确保皮瓣的血供正常。在蒂部皮肤的缝合时要错开缝合的平面,避免手术之后皮瓣发生肿胀,从而形成线性勒痕,并影响正常的血运。

本文中,对所有患者实施指背筋膜皮瓣进行指端缺损修复治疗,经治疗后,29例患者皮瓣皆能存活,1例患者皮瓣边缘出现小面积的坏死,手指功能有27例患者恢复良好,有13例患者有明显的好转,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5~12个月的随访,发现患者的皮瓣质地与外观、弹性良好,供区没有明显的畸形现象,各个指关节的功能均恢复正常。由此可知,采用指背筋膜皮瓣进行指端缺损修复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指端缺损的40例患者实施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治疗过程中,发现指背筋膜皮瓣能够为患者提供丰富的血供,并且可以任意选择旋转点,皮瓣的存活率较高,是作为指端缺损修复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 吴毓强,赵科,闫庆军,等.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缺损的临床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3,12(1):145-146.

[2] 黄平,王金波,尹卫东.蒂部加长型中节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J〕.中国美容医学,2012,5(8):527-528.

[3] 田恒进,盛辉,王志勇,等.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J〕.美容医学,2011,22(10):471-472.

[4] 杨运发,侯之启,徐中和,等.同指中节指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2,5(5):253-254.

[5] 邢丹谋,周必光,彭正人,等.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J〕.中华骨科杂志,2012,7(7):478-480.

[6] 张凌洲,吴建伟,缪道一.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1(1):114-116.

(编辑落落)

R62

B

1001-7585(2015)12-1619-02

2014-10-11

猜你喜欢
指端指间筋膜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深夜写作
指间的艺术
风从我指间穿过
MEMS反射镜静电斥力致动单元建模
建模求解MEMS反射镜静电斥力致动器指端距离
MEMS致动器结构参数变化对致动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