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存在问题研究

2015-12-10 07:36张帆刘姗
人间 2015年34期
关键词:集体利益个人利益道德行为

张帆 刘姗

(西安理工大学,山西 西安 710048)

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存在问题研究

张帆 刘姗

(西安理工大学,山西 西安 710048)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中坚力量,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新时期坚持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观教育显得十分必要。文章主要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大学生;道德价值观;问题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中坚力量,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新时期坚持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观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一、个人主义明显

个人主义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哲学,认为个人利益应是决定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个人独立。

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在学生干部的担任、评优、入党等方面表现出极强的个人功利主义,缺乏集体主义和大局意识,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来保护自身利益,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大学生在自身道德意识的支配下,一部分大学生在进行道德选择中,自我意识过于强烈,表现出个体性和现实性:很容易依据感情的亲疏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在道德情感上逐步淡化,并不关心与自己无关的社会现象;出于保护自己的考虑,为一个“冷眼看客”;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并未形成正确的道德选择标准,对善恶的判断上悖离了主流价值观。

二、集体主义淡化

集体主义指一切言行以合乎无产阶级及其广大人民群众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相对于个人主义而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一般来说,女生对集体性的认可度高于男生,非211院校的学生高于211院校,文科学生高于理科学生。数据表明大学生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学生理所当然先顾自己的利益,其中根据实际情况取舍的远远多过尽量照顾集体利益的,可以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利益的得失程度作为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和依据这些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在为人处事上有明显利己的道德倾向,除非国家、集体和社会的利益正好与个人利益相一致,他们做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能从这件事里面得到什么实惠,很少会为了顾全大局而搁置自己的个人利益,同时关于集体对个人的促进作用持否定或怀疑态度,宁愿用个人活动取代集体交往。这种重个人、轻集体的思想其实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思想造成的,他们没有认识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辨证统一关系,也没有正确定位个人的正当利益,不利于正确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同时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往往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信奉奉献与索取相平衡的原则,希望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前提下,遵循集体主义原则,而那种一心为公,大公无私,集体至上的观念逐渐被抛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原则,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价值导向。然而,由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和集体主义教育内部的缺失,导致并加剧了教育缺乏实效性,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和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在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上凸显矛盾和冲突,应引起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三、传统道德缺失

“仁、义、礼、智、信”五常是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因素。这五种道德规范既是处理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个人修养的最主要内容。整个道德生活中,其一以贯之,造就和影响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仁”:仁爱。孔子极力倡导“仁”,仁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全德”或“恒德”。仁包罗众德,诸德都可以视为仁的不同方面的要求。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仁”是“德”的根本,“道”与“德”都应依从“仁”。“仁”这个最基本的道德原则,不可稍悻其旨。“仁”是德之最高境界。“仁者爱人”为德之根本要求,“天下归仁”乃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仁”渗透于中华民族血脉之中,铸就了中华民族之特殊品质,敬老爱老则是我国传统道德中最基本的内容。

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对传统道德认识模糊,对德育要求不强烈。很多大学生受媒体宣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上自己的片面理解,对道德认识存在模糊性,甚至扭曲某些价值观念。大学生对道德教育要求不强烈,认为道德观教育是无聊、浪费时间的课,他们更关注当前实实在在利益和生存技能,无视自己的品德和长远发展。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清晰的道德判断是人们做出最终的道德行为的前提,但是,大学生群体有了一定的道德意识,并不必然履行道德义务、做出对应的道德选择行为。很大部分大学生道德行为与道德认识出现脱节:或因为群体的层次差异,他们做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上出现双重差异,或依据评价对象不同而在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标准上有所差异,或在道德认识上到位而道德行为上却出现偏离;或因为时间的差异,对相同的道德现象做出不同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

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缺失的原因比较复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元化思想并存,社会更多地把眼光和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和科技上,往往忽略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一些家庭、学校和社会忽视了青少年的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缺少做人的根基,导致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事物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各种思想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各种渠道广泛渗透到高校校园内,社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影响下开始盛行。大学生为了追求最大的幸福,不惜违背道德,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所谓的“幸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背景下,使得原来价值观不够坚定的部分大学生陷入迷茫,严重影响了他们道德观的成和发展。

G641

A

1671-864X(2015)12-0110-01

猜你喜欢
集体利益个人利益道德行为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大鱼海棠》个人与集体利益的价值冲突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为马克思的集体主义辩护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
漫画哲理
基于不同视角的道德行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