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历史思辨能力的尝试

2015-12-13 07:44张红
成才 2015年8期
关键词:哥伦布资产阶级史料

■ 张红

思辨能力(即思考辨析的能力)是历史学科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能力。对初中学生进行历史思辨能力培养是为高中的学习打基础,更深层次上,则是为培养合格公民做准备。正是优秀的、具有一定思辩能力的公民们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然而,有些家长和学生会把历史课看做简单记忆的学科,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学生不愿思考,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较差,学习能力偏低,老师也孤掌难鸣。统编历史教科书提供的史实和观点非常有限,学生只能简单重复地看教材给出的固定事实和结论。其主体地位、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受到很大限制,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改进常规课的思维严密性,尊重学生的思考,分组精心安排历史活动课,成为我培养初中生历史思辨能力的实践原则。

(1)常规课上问题式层层设疑,深化学生的历史思维

案例:在学习世界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勾出历史的进程:英国资产阶级为什么要革命(即革命原因)?革命的经过中发生哪些大事件、最终取得什么结果?有什么影响?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得出问题一:因为英王竭力推行封建专制,鼓吹“君权神授”,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权利受到损害。

但我明白学生仅仅是照书说出了一个结论而已,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明白封建专制,是究竟怎样损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的。

于是我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部分提供的史料,根据实际需要对史料进行适当的补充。因为教材中的史料是经过精心编写的,是史料教学的主体,“许多其他沉重捐税仍继续违法征收,有些甚至不合理到这种程度,纳税的总数甚至超过货物的价值(1641年12月英国资产阶级给国王的抗议书)”。然后提问学生: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反映了国王征税太重,让资产阶级无利可图,甚至赔了本钱,忍无可忍。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我还提供史料:“詹姆士一世统治时期,曾三次解散议会,还实行肥皂、纸张、盐、煤等的专卖权,甚至卖官鬻爵。查理一世即位后,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他下令解散议会;他用逮捕、监禁、和大量罚金来镇压敢于反对他的人;他还采取措施,打进资本主义工商业,迫害清教徒”。然后让学生思考问题:这些补充材料还反映了哪些问题?一学生回答:从两人解散议会来看,说明英国实行君主一人独裁,资产阶级没有实际权力;另一学生回答:从詹姆士一世实行肥皂、纸张、盐、煤等的专卖权来看,国王不顾人民的死活;又一生回答:查理一世下令解散议会,他用逮捕、监禁、和大量罚金来镇压敢于反对他的人,说明君主残酷无情,没有宽容之心。我适时问道:所有这些史实都说明了什么?学生总结:封建君主专制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要进行革命,要推翻君主专制。

随着教学深入,学生还竟能提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一样,符合当时的国情及特有传统,并不能因其妥协性而否定其进步性和存在的合理性。

我被学生的积极思考所感动,想当初我还没有这帮孩子的思维能力强呢!

当教师绝不能让学生一味背课本,应让学生通过查找史料,分析、综合、评价,用史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我们尊重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就应该受到肯定表扬,没有这种推理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2)鼓励学生能提出和敢提出自己的问题,尊重学生的思考

案例:在上世界历史上册《美国的诞生》时,初三(2)班一女生突然站起来问波士顿倾茶事件中,北美人为何要将茶叶倒进大海,而不带回家呢?同学们一听笑开花了,我教书这么多年第一次听到这种“异端思维”,一时我还真不知怎么回答她。我灵机一动,当场先表扬了她,马上把问题交给学生思考找答案。学生们一下子从喧闹中静下来,陷入思考中,他们马上从安全的角度,从北美人民斗争的真正原因,从英国的殖民统治和高压政策等不同方面,谈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学生们的回答很快抓准了要害!小小的插曲变成激发课堂思维的催化剂。这一堂课是真正师生相长的课!

(3)组织学生分组辩论,让学生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成长

案例:在上世界史上册第四单元评价“哥伦布”的历史活动课时,学习了以下材料。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打算把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之一,但遭到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说:“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我组织全班同学展开了讨论,马上也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

观点一:认为应该纪念,因为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打破了世界的孤立封闭状态,是功臣,应该纪念。

观点二:认为不应该纪念,正是他的航行,带来了一场长达几个世纪的殖民侵略,他是殖民侵略的头目。

请问:你持哪一种观点?

是无论你持哪种观点,都得对这两种观点进行分析。持观点一的同学是从哥伦布航海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而持观点二的同学只是从消极影响进行分析。严格的讲都是不完整的。

就这样完了吗?学生会觉得历史寡然无味,活动课一定要调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制定有趣的规则,让全班的学生参与起来。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有所提高。

为了让思维走向深入,我让全班分成两大观点,形成正方反方辩论,最后在规定的时间交换观点再辩。这要一换,许多学生就变不过来,汗都出来,书都不停地翻,紧张又生动的局面产生了。

经过两次辩论活动,学生锻炼了思维,知道如何全面辩证分析。知道要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航海事件放到整个历史发展中去进行整体把握,分析此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到底是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呢,还是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如果是前者那就应该纪念,如果是后者就不应该纪念。

最后主持人应能在激烈的思辨活动中归纳总结,如:我同意观点一。虽然哥伦布的航行使一场持续数百年的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由此开始,但是他的航行也打破了世界孤立封闭的状态,使旧大陆与新大陆连成了一个整体,把世界各个地区联系在了一起,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大。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讲,哥伦布的航行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因此应该纪念。(如同意观点二,可以仿照上述示例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总而言之,辩论一般按照三个步骤进行,即表明态度,有力分析,归纳总结。

第一,表明态度。就是在场时首先要判断,有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立场。

第二,有力的分析。即对于你所持的态度、观点,搜集出有力的证据和理由来支撑。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你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否则那就是在胡说。

第三,归纳总结。即在详细的分析之后,整理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理由条理化、鲜明化。

经过细心的指导,思维在激辩中升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先生曾指出:“我们留下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后代。”这句话耐人寻味之处就在于用朴实的语言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我们的后代应是富有历史智慧的、应是敢于面对现实挑战的、应是敢于大胆质疑的、应是能在思辨中把握方向的。这种实践研究值得我们去努力。

猜你喜欢
哥伦布资产阶级史料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哥伦布与明朝灭亡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哥伦布后裔》中的历史改写与杂糅叙事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哥伦布与新大陆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