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中提升教师素质

2015-12-13 07:44郭荷香
成才 2015年8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研修青年教师

■ 郭荷香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重点。集老少边穷于一身的湖北省长阳一中依靠自身的力量,以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为主要抓手,以教科室为主导,加强引导和督查,致力于覆盖校内各层面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的主要措施有:

一、组建“三核心”研究团队,引领教师成长,实现群体素质的提升

各年级组以备课组长为核心,形成年组学科教师研究团队。我们要求各备课组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进行合作教学,捆绑评价。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比如生化小组的单元自修—小组交流—小组评议—课堂实践—教学反馈—教学小结—案例总结;语文研修组采取的是每周确立中心发言人主讲相关内容;文科综合组形成了备课沙龙,自由探讨教学问题;数学组采用的是专题论坛,每周确立专题研讨;英语组新手较多,采用的是师徒探讨式……老师们在研究中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迅速提升。

各班级以班主任为核心,形成班级育人团队。班级科任教师以班级教导会为载体,积极探讨有效的班级教育策略,特别是针对我们本地区的问题而进行的贫困生、学困生和留守生等特殊教育对象的教育策略研究。我们还利用班级教导会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由班主任将每一个学生分配落实到相关的任课教师,在班额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做到因材施教,分层管理,探索一些大班制下的因材施教方法。

各学科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形成学科引领团队。由骨干教师领衔,组成教师专题研究小组,开发教科研课题,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课题研究。总结教学经验,形成学科特色,构建教学思想。

二、开展录像磨课,抓实自修—反思,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为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我们在青年教师中推行了录像磨课研修活动。具体步骤为:确定课例—录像;观看录像—自寻病状;集体会诊—分析病情;归因分析—寻找药方;再次执教—验证药效;再次会诊—论证药方;反思研讨—巩固提高。通过一次次的磨课,教师对新理念的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对学情的了解更透彻。同时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也得以提升。磨课不仅可以磨出精彩的课堂,更重要的是可以磨出团队合作精神和教师的成长与进步。

三、外力助推,落实校本研修,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目前,我校35岁以下教师共有72人,接近在岗教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二,如果青年教师不能快速成长,挑起大梁,学校将出现人才断层。几年来,我们通过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这一途径,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1.师徒制模式:近10年来,我们一直采用对新进教师实行“师徒制”的管理模式,让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成“一对一”的学科专业对子和班主任培养对子,年富力强、理论和经验并举的教学骨干被青年教师自主聘请为指导教师,并制定了指导教师考核办法和青年教师各项考核细则,为青年教师成长指明了方向。

2.梯级培养制:我们根据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对他们实行梯级培养,让每位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学校中坚力量,在2~6年中完成“过关教师”、“合格教师”、“校骨干教师”、“合格班主任”的蜕变。对“过关教师”我们为他们确立了10项个人基本功,并安排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各级骨干教师跟进课堂具体指导;对“合格教师”我们确立了要求更高的10项目标;对“校级骨干教师”,则有9项专业成长目标。每个系列的老师都会逐项申报考核,逐项过关,只有过了前一关,才能进入到下一个培养系列之中。

3.骨干示范制:学校建立了“校级—县级—市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的名师培养考核制度。在管理上,我们强调骨干教师责权利统一,学年结束时,依据《学校骨干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对各级骨干教师的履职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让骨干教师主持编写校本教材、主持课题研究、主讲骨干讲堂等,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也激励了全体教师争当教育教学能手,促进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握实抓手,通过校本研修活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1.《报告册》——记录教师成长轨迹:每学期,我们都紧紧抓住《教师专业成长报告册》这一环节,让老师们填写好报告册,确定自我发展目标,记录成长轨迹,不断反思提高。报告册的使用、填写与评价,真实记录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轨迹,让老师们积累了经验,提高了行动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

2.读书活动——厚实教师文化素养:研读名著,可以让老师们浮躁的心态平静下来,从与大师的对话中受到启迪,不断提升理论和文化素养。为此,学校专门配发了学习笔记本,形成了每年研读1至2本教育专著的基本学习制度。除了阅读名著以外,网上学习也是老师们最常用的方式,“网络教研中心”、各教育网台、教育博客均成为学习的园地。读书汇报交流时,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老师们的成长。

3.教师论坛——启迪教师智慧火花:每年学校都会举办各种论坛,比如:班主任论坛、高三复习备考论坛、学科论坛等等,其内容相当广泛,或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让外出学习的老师介绍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或讲述培训后的收获与思考;或针对研修主题阐明自己的见解;或请专家作专业引领。实践证明,教师论坛是一种极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也是一种学习和研修成果的展示,更是一种教育经验与智慧的传递,真正让教师们的思想得到了启迪,观念得到了更新。

五、发现问题,运用小课题研修,提升教师素质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和群体研究能力,除了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外,我们更重要的是将课题的研究延伸到课堂,延伸到教育教学的具体活动之中。

我们大力提倡小课题研究,鼓励各研修小组把精力用于研究那些有价值的、能够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中,要让问题来自于教学,解决于教学,作用于师生成长。目前,我们一共有60多个日常教学小课题正在研究中。如结合教学中的难点、热点、易混点而开展的主题研修活动:高一、高二作文系列研究;各学科都有如何激趣的研究;如何提高答题能力的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老师们通过自觉地研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六、开展发展性评价,提升教师自主生长的原动力

1.“分层要求,人人发展”:每位教师根据实情确定“发展性课堂教学管理评价标准”,青年老师讲“达标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讲“示范课”,其他教师讲“研究课”、“优质课”。学校按照不同的目标体系加以组织管理,以教师个人或学科集体为参与主体,以讲课、说课、小组研讨、评议面谈为技术手段,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团队,形成了一种集讲、评、研为一体的发展性课堂教学管理体系,从而确定了各种课型的不同功能、评价标准和不同主讲对象,为学校进行课程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载体;同时,借助于课例教学,通过团体互助、个人反思、理念引领、有经验的教师指导等方式,让校本研修实现了“分层要求,人人发展”的目标。我们将不同层次的课型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这就使得教学评价体系更加注重有效性,更加注重效率和效益。学校还对不同层次的人员的听课节次和听课要求进行了规范,利用规范来促进交流、促进学习、促进提高。

2.“纵横比较,不断进步”:我们运用课例研究模式,让每位教师寻找到成长的足迹。我们鼓励老师利用不同时期的教案,对同一课节进行纵向比较研究,在研究中寻找自己成长的轨迹;也鼓励不同年龄段的老师进行横向地比较研究,在这种研究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差距;鼓励“同课异构”,进行听课、评课、反馈、反思等互动研究。在这样的比较研究中找现实差距,找发展方向,找自主生长的原动力。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研修青年教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